近一段时间,日系车在国内的市场表现,有些一蹶不振。
曾经长期占据中国汽车销量榜榜首的日产轩逸,被自主品牌比亚迪秦超过。丰田引以为傲的混动技术,在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失去了竞争力。
曾被誉为日本四大天王之一的 丰田Supra,成为了宝马Z4的硬顶版,其他“三大天王”,也都不再生产。
日系车,到底是怎么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日系车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01日本汽车工业也是模仿起家
日本汽车工业的起步晚于欧洲和美国,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步发展。
丰田的小型车SA模仿了大众的甲壳虫,日产的Silvia小跑车模仿了意大利的蓝旗亚Fulvia,连名字都有相似之处。在初代GT-R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道奇Coronet R/T的影子。
伴随着汽车属性在日本国内的转变,从社会地位的象征变成日常的代步工具。日本几家汽车制造商抓住了机会,凭借卡罗拉、Skyline等主流产品,占据了本土市场。
70年代,突然到来的石油危机,让大排量的美国车不再受欢迎,小排量的日本车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这些省油的小车开始在美国市场流行,日本车经济耐用的口碑逐渐树立起来。
1976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超过250万辆,超过了本土销量。伴随着日本汽车工业的一步步发展,日系高性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
日产GT-R已经成为日系跑车的代表,从最早的PGC10到R32,R33再到R34,性能表现经常能超越同年代的欧洲超跑。
马自达用转子跑车开创了新时代,1991年,787B在勒芒赢下了全场冠军。
本田和迈凯伦合作,在F1赛场赢得了数场胜利;本田的超级跑车NSX也获得了传奇车手塞纳的青睐。
当然,还有在拉力赛场大放光彩的三菱EVO和斯巴鲁WRX,“红蓝大战”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90年代,是日系高性能车的发展黄金期,每家日本汽车制造商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车型,也让JDM文化在全球流行开来。
迈入新世纪,主流日系车开始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经济省油,故障率低等优势,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在那个年代,广州雅阁甚至也要加价才能提车。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我们总能看到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凯美瑞、本田雅阁和CRV这些日系车。但最近一段时间,它们的排名都下滑了,取代它们位置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02新能源时代,日本车企没有跟上步伐
丰田的THS混动技术曾经是全球领先,但在电动车领域,日本汽车制造商确实慢了不少。
丰田现在的很多电动车技术,来自中国品牌比亚迪——要知道在十几年前,比亚迪正是模仿丰田卡罗拉,打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畅销车F3。
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迎来巨变,电动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而日系车曾经的优势——省油、故障率低和保养简单,与电动车相比压根不算优势。日系车主打的亲民家用车,也正是自主品牌的主要市场。
这几年,自主品牌的车越造越好,同样价格,能买到更高的配置、更好的动力,再加上自主品牌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发展,很多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支持国货。
日系车现阶段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新能源转型过慢,原有的市场份额正被飞速发展的自主品牌一步步占据,正如当年石油危机时日本车取代美国车一样。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战略持续推进,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用车市场,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阵地,未来留给日系车的机会并不多。
03这并不能说明日本车企在走下坡路
在全球市场,日系车还有很多可能。去年的全球销量排行榜,第一名是丰田RAV4;第二名是丰田卡罗拉,单单两款车,年销量超过200万台。
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前五中,除了特斯拉Model Y,都是日本品牌。
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新能源车的普及还很遥远,日系车的优势仍在。
更何况,几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品牌力也相当稳固,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相比之下,在海外市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还有很多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