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A INSIGHT | 中国好设计,不只是国潮

Not just China Chic

 

图1 图1



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汽车这种舶来品曾是毋庸置疑的“洋货”,不管是建国前的“斯蒂庞克”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切诺基、桑塔纳、奥迪100,乃至捷达富康,都因“洋气”范儿而广受欢迎,“美式”、“德式”的标签都意味着高级、先进,这也与中国那个时代的基调相符——生机勃勃,但仍以学习、借鉴、追赶为主。

图2 图2



而中国品牌的乘用车,似乎只有老红旗CA770能凭借中式庄重和特殊意义占得一席,但那毕竟是高级官员的“专属”,可望不可及。

图3 图3



光阴荏苒,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式发展,这片土地上“自主设计”的热度也不断提升。“中国风”从迎合欧美的“异域风情”逐渐演变为取悦自己的文化自信,当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当代崛起的身份认同达到高点,“国潮设计”也自然也有了一方沃土,叫好又叫座,不管是影音娱乐还是消费品。

图4 图4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消费者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汽车文化培养,也在呼唤着真正的“中国车”。当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先进性也达到了国际水平,当中国设计师和决策者们也建立起了足够的自信,“国潮汽车设计”的出现也显得理所当然。

ICONA有幸经历并深入参与进了这一个中国自主设计的黄金发展阶段,而随着消费者愈发明显的文化自信,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超车,包括国潮风格在内的自主设计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ICONA今天和大家一起一探端倪。

 

古风骤起

Vintage style

其实,说到东方意境的“古风”,日本汽车算是先行者。不管是马自达对于“魂动”理念的推广,还是雷克萨斯LS内饰中对“凌光切子”、“鹤羽折布”传统工艺的巧妙运用,都是那么精致妥帖,古典而又现代。

图5 图5



崛起的中国汽车设计自不肯让日本专美于前,近年来自主品牌也大量采用民族化的设计语言,从古代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中汲取模因元素,唤起用户的共鸣和喜爱,最终吸引消费者购买。


【比亚迪仰望U8】

图6 图6



作为比亚迪百万级别的开山之作, 仰望U8搭载的先进技术自然颇具未来感,但在设计中,我们却能听到来自先民的浑厚跫音——除了源自甲骨文“电”的古朴车标,更有方正敦厚的“青铜鼎”式前脸,兼具几何感和神秘感,既在整个前脸的比例中起到了重要的点睛作用,使其厚重丰富而不臃肿乏味,也定下了整车风格的基调,其侧面和尾部的走线构面逻辑,也在着意突出黄钟大吕的气质。

 

【广汽传祺M8宗师系列】

图7 图7


M8宗师系列在前脸上借鉴了华南“特产”醒狮的风格,将狮鬃的“长、茂、势”衍生出格栅的十根竖向镀铬饰条,庄严华丽、不怒自威;内饰中更是直接将白云山、珠江水凝练为号称“云山珠水”的造型主题。观者未必看得出是哪座山、哪条河,但千山飞鸟的水墨IP饰板和迤逦舒展的座椅图案,任谁都能一眼看出国画的气韵。更重要的是“内圣外王”的文化内涵,对于这样一款礼宾用途的MPV而言,这种氛围营造可谓得其所哉。

 

【红旗L5】

图8 图8



上面提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红旗”CA770都是汽车行业“中国设计”的唯一代表,庄严尊贵的“国车”形象就像是一件笔挺的中山装,得体大方而不失中华气韵。来到新时代,红旗依然在守护“庙堂式”国风豪华的领地,L5的造型在承袭CA770风格的基础上,将文人气质的竹节融入了格栅造型,又以天坛祈年殿藻井为灵感,将炮筒式大灯装饰得璀璨华美。此外,改良的红旗立标、前脸和尾部的抽象天安门造型,也无不彰显着新一代“国车”的身份。

图8-1 图8-1

 

与L5相比,作为“元首出访用车”的红旗N501整体外观上的霸气感稍有收敛,也隐去了炮筒式前灯和宫灯式尾灯这些“只有中国人才有强感知”的复古元素,但车头及侧身红旗车标、车尾汉字车标等中国元素使其依然气场强大,同时,偏流线型的外观、全新灯组造型等设计呈现更贴合N501的定位,在海外彰显大国气度的同时,显得更为友好、内敛。

图9 图9


当然,中国风汽车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也有不少先行者对中华文化在汽车造型中的运用进行过探索,其中既有大众“哪吒”概念车的“火尖枪风火轮”惊艳设计(这款概念车的量产版,正是后来全国热销的朗逸),也有中国第一款概念车——泛亚“麒麟”。这款车以瑞兽麒麟为名,也如麒麟一般友善、全能。这款车虽然没有量产,但却因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以其高性价比、高灵活性的设计,成为后续赛欧车型的灵感缪斯,让不少中国家庭拥有了好看好用的“第一辆车”。

 

润物无声

Consumer orianted design

既然说到“第一辆车”,我们的话题也不妨略作扩展:只有“中国风造型元素”才算中国好设计吗?洞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适应中国审美的车型,也同样是有价值的“中国设计”,例如早期的奇瑞QQ,ICONA在之前国民车专题中也曾论述。近年来,更有不少设计者从当今中国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入手,设计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实用或讨喜的车型,使其在中国市场更适销,这也是自主品牌和本土设计师的优势所在。

 

【五菱宏光Mini EV】

图10 图10


电动化时代,接过QQ“微车之神”旗帜的,显然是五菱宏光Mini EV。但仔细分析下来,这两款车的定位不尽相同:作为“第一辆私家车”,QQ针对的是当时的小家庭,满足的是3~5人用车的场景;而在大车遍地,牌照和停车成为麻烦的时代,Mini EV则因绿牌、廉价和车身小巧的优势,在1~2人用车的未婚青年首购/家庭增购需求里赚足了眼球和利润。除了定位精准,五菱对中国年轻人审美的洞察也值得一提:成长于动漫文化中的年轻人,对这款强烈二次元风格的小车很难抵抗,更不必提后续增加的马卡龙配色和敞篷版——它就像是一个大玩具,价廉但不显得廉价,让用户轻松通勤,恍如穿梭在动画世界。

 

【长安糯玉米Lumin】

图11 图11


长安Lumin的定位思路与Mini EV类似,但在造型上却另辟蹊径,同样是“可爱”风格,却更偏圆润呆萌,用“半睡半醒”的大灯引领前脸的设计主题,营造出慵懒轻松的视觉感受,更具人情味——如果说Mini EV来自二次元文化,更像一个玩具,那么Lumin来自表情包文化,更像一个伙伴。在内饰中,它也采用了这个级别相对少见的10.25寸中控屏,支持手机投屏,这也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特殊喜好。

 

【长安深蓝S7】

图12 图12


同样是瞄准年轻人的作品,同出于长安门下的深蓝S7则将视线投向了机甲风格。作为尺寸较大、定位较高的智能汽车,霸气和科技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面对“如何表达科技感”这个问题,S7选择了机甲语言,但它并未如机甲龙那样走纯粹的“四驱车”路线,而是在整车动感姿态的基础上,通过折痕棱线、平面切角等手段,体现起风格强烈但干净利落的折中主义气质。

 

 

【小鹏G6】

图13 图13


小鹏G6选择的手法是寓刚于柔,把动势和霸气隐含于柔润的曲面中——别忘了,在年轻人热捧的科幻作品中,所向无敌的水滴飞行器也是这般圆润而坚硬。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入了解,G6使用“悬浮式尾翼”的手法,保障了二排用户的头部空间,也保证了溜背的造型(甚至增加了尾翼的一点寒芒,整体更出彩),可谓深谙中国人“既要又要”的消费理念。

 

天下大同

New Chinese design

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汽车由起步、模仿、改进到原创,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线。而在电动智能的时代,中国汽车行业也第一次拥有了市场总量之外的先天优势,在这种形势的嬗变中,不少弄潮儿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思考更通用的、全球化的处理方式,用中国思维去改变世界,甚至让汽车成为中国的新招牌、新符号,正如MINI之于英国、全尺寸皮卡之于美国。

 

【奇瑞iCar 03 & iCar GT】


图14 图14


曾在QQ上准确判断了中国人需求和审美的奇瑞,在电动化时代仍然准确地抓住了“用户”和“场景”这两个核心点,打造了iCar品牌。从iCar在上海车展的展车来看,03和GT两款车的设计都在“i”形七巧板的母题下展开,大灯造型的延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巧思已经超越了浅层的形面,而转入对综合场景的思考——如何像七巧板一样,用有限的元素和硬件满足用户无限的场景需求?不管是方正刚毅的03还是矫健科幻的GT,其内核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场景化的主动匹配,这与外饰的七巧板造型浑然一体,将中国智慧引入数字世界。

 

【上汽名爵MG7】

图15 图15


2007年发布的上一代MG7承袭自罗孚75,曾以“英伦风”的造型风格和产品定位行走江湖,虽然它彼时已是事实上的中国品牌。时过境迁,MG已经在上汽主导下,恢复了早年运动品牌的定位,虽然同样是一袭深绿,但不同于16年前绅士气质,新款MG7的眉眼间透出的冲天杀气却令人一望胆寒:脱胎自上一代“四眼大灯”的双回旋镖造型颇为耀眼,前脸视觉形象中取消了传统的“冷却格栅”,而将下进气口的视觉特征向上扩大,营造出低矮扁平、攻击性十足的“跑车式前脸”;车尾的双边四出呈现出油车特有的力量感,而侧面略带妖娆的双腰线又透出一丝东方气韵。不出意外,这款车也将在欧洲市场销售,将中国风格的激情与动感反向输出给海外市场。

 

【蔚来ET7】

图16 图16


初代蔚来曾经立足电动车在动力方面的优势,试图走宝马式的路线,以运动感为主要卖点。但经历了ES8和ES6/EC6的历练与中国消费者的反馈,蔚来明显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线:通过用户运营与体验设计,打造一个舒适智能的“第三生活空间”。

以ET7为代表的新一代蔚来车型,洗脱了之前攻击性的、繁琐的、源于油车的造型元素,而更纯净、更专注于科技与智能感的塑造,在外饰是这样,内饰更是如此:崭新的层次和氛围,简洁而蕴藉,内饰件、屏幕和nomi的体量由大到小,但活跃程度却由小到大;材质不追求极致奢华,却在格调上先拔头筹,一切都为营造智能而舒适的用车体验服务,性能只是最底层的基础,这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或许也会在海外市场引发思考。

 

当然,中国设计的反向传输、中国车企的出海都只是个开始,汽车行业从来都是波谲云诡,新的时代仍然危机重重。但中国的设计已经以多种方式崛起,不卑不亢站在了世界舞台,扎根中国,期待着向更多的土地传递美好与希望。


*参考资料:图1/7/8/8-1/11引用自易车网; 图2-3/5-6/10/15-16引用自wheelsage; 图4引用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图9引用自wheelsage.org & 搜狐网; 图12引用自深蓝官网; 图13引用自小鹏官网; 图14引用自 iCar 官方.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81关注 | 29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