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裁员!知名日系车大溃败,距离退市一步之遥

广汽三菱停产,成了日系车倒下的第一个案例。


多次陷入退市传闻,停产是意料之中


近日,《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曝光,信中写到,由于受市场转型影响,销售远未达期,经营陷入困难,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决定6月份临时停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公司干不下去了,得裁员。




今年以来,广汽三菱就频繁陷入“退市传闻”。


虽然公司一直辟谣称公司正常运营没有退出,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夫5月9日也在日本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澄清回应,目前公司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尽管公司面临经营困难,长沙工厂仍将按计划于6月重启生产。但是没等来复工的消息却等来了停产的消息。


销量持续低迷,资金状况也陷入困境,停产也只是意料之中。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汽三菱销量持续下滑,从2020年开始销量开始急剧下滑,从2019年的13.3万辆直接跌到7.5万辆,2021年6.6万辆,去年更跌到了3.3万辆,直接减少了一半。




而今年这种局势则更加糟糕,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到5月份,广汽三菱累计产量仅为3367辆,同比下滑75%,累计销量为8943辆,同比下滑25.1%,而6月份的销量更是仅仅只有326辆。


与此同时,广汽三菱的资金状况也不太乐观。根据广汽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广汽三菱2022年资产总额为59.61亿元,资产负债59.5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87%,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


在2022年9月,广汽集团就曾向旗下合资集团紧急输血15亿,其中10亿用于广汽三菱,以改善现金流。今年6月21日,广汽集团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合资企业广汽三菱各股东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广汽三菱提供总额不超过18.84亿元的资金支持。


但是现在看来,效果甚微,广汽三菱宣布停产也只是意料之中,或许退出中国市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也曾有过短暂高光时刻




别看现在的广汽三菱一副惨淡的样子,它曾经也是有过辉煌时刻的。


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各持股50%。2016年,广汽三菱迎来了第三代国产化的欧蓝德,在那时还是燃油SUV的天下,国产欧蓝德作为20万元以内唯一可以买到的4驱7座合资SUV,备受青睐。


随后三年,广汽三菱销量年年突破十万辆,在2017年到2019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2018 年的14.4万辆的销量也创造了最好成绩。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新能源浪潮来袭,中国汽车市场瞬息万变,而广汽三菱没能抓住时代变革的机会,旗下品牌车型单一,更新换代时间长,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去年推出的欧蓝德和纯电动车型阿图柯也表现得平平无奇。


中国汽车市场转型加快,日系车企陷入尴尬境地


面临着同样问题的不止三菱一个,很多迹象表明日系车在国内的崩塌已经开始。

数据显示,2022年,日系车在华销量仅为409.2万辆,同比下降10.3%,同时,日系的市场份额再度跌破20%,截止到今年6月,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份额仅为17.8%,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根据《汽车行业关注》统计的日系厂商销量榜单来看,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上半年销量,日系“三巨头”和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均处于下滑趋势。




丰田上半年销量累计87.94万,同比下滑2.8%;本田上半年累计销量52.97万辆,同比下滑22%;日产上半年累计销量35.85万,同比下滑24.4%;其中马自达跌幅最高,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滑49.4%,几乎腰斩。


这里面除了丰田稍微好一点,其它的一个比一个惨,日系车曾经销量碾压自主车企,不愁卖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经开始让这些外国车企慢慢的吃到苦头了。德系车为了应对中国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竞争,也已经开始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日系车若是再不加快速度进行电动化转型,在电池技术、智能化等方面下功夫的话,迟早会被中国市场抛弃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2关注 | 328作品
+ 关注
我们致力于分享人类的前沿科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