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躺平变相降薪 日赚一亿的“宁王”也扛不住了?

近日有消息称,动力电池界的绝对王者,宁德时代出现了要求员工强制休假,降低工作时长甚至推出了“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制等工作规定。不少宁德时代的工人都表示自己的收入因为工时的减少而减少,部分员工已经因为这种强制躺平变相降薪的规定被迫选择离开宁德时代。


做为汽车动力电池界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其实一直发展的很不错,根据其2023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总营收为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


从赚钱能力来看,“宁王”绝对不玩虚的。平均下来,前半年,宁德时代每天净赚1.14个“小目标”,根据韩媒报道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几乎相当于韩国整个电池行业的总和。这个赚钱能力在整个新能源行业,绝对是金字塔的最顶端。

表面如此风光的宁德时代背后却频频被曝光出变相降薪,员工离职的消息。看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减缓的当下,动力电池行业也势必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强制躺平,变相降薪

根据调查显示,宁德时代的上班时间分为A班(正常)、B班(双倍)、C班(节假日)和O班(休息),依照劳动法规定,A班会发基本工资,B班为日常加班,此时会发放双倍工资,C班则是节假日加班,会发放高达3倍的基本工资。


根据了解宁德时代工厂的普通工人其实有一半甚至更多比例的收入都依靠于加班得来,但是宁德时代强制要求员工缩减工作时长,减少加班就势必会影响到普通工人的收入。另外宁德时代部分工人开始强制双休这件事并非是近期才有的。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媒体曝出宁德时代强制双休事件,报道中一名林姓宁德时代员工表示之前自己经常是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休息4天,工资可以到手6000元左右。但是自从实行了5天8小时工作制,加上周末双休,现在到手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了。换句话说,强制躺平相当于变相降薪了三分之一。


不仅仅是这位林姓员工,另外一名已离职的员工表示自己本来可以拿到每月6000左右的工资,但是限制了工时后自己的工资降到了3000元左右,根本不够生活的,所以自己被迫选择了离职。

营销增长但市场份额逐渐缩水

是什么原因让一天赚一亿的宁德时代开始限制自己员工的工作时长了,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控制成本以及产能过剩。

根绝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的产能利用率为60.5%,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81.25%,同比下降了两成,这也从数据上阐明了宁德时代开启了战略收缩模式。


宁德时代这么赚钱,为什么要开始收缩呢?这就不得不提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对手们了。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44.42%。而上半年整体来看,份额已经下降至43.40%,要知道在2022年同期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高达47.67%。

其实不是“宁王”不够强,而是它的对手都开始发力变强了。其实从2022年起,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已远远落后于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等竞争对手。


除此以外,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也同样开始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4.7万,同比仅增长44.1%,而2021年则是同比增长1.6倍,2022年全年同比增长93.4%。在次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又下跌的大环境下,宁德时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份额下滑的双重压力,为此开启战略收缩,控制用工成本也就说得过去了。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从曾经的“百花齐放”到如今的“生死较量”,当年全国有超过100家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了40家左右。如今的动力电池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环节。


在不久前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发言表示,在经过前几年的发展之后,如今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

如果说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前半场,可以靠加班、靠人力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面对后半场中产品“好不好”的要求,在曾毓群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能否存续发展的关键。

从公开数据来看,从去年年底至今,动力电池行业超过10亿元的融资案例一共有两起,分别是卫蓝新能源的D轮近15亿元的融资和清陶能源27亿元的战略融资。其中前者背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而后者则来自于清华大学创新团队,二者都将科研方向瞄准在固态电池方向,并都是这个行业的翘楚。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界的龙头老大,自身研发实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从年初开启量产的麒麟电池再到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骐骥换电,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公布了凝聚态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可以看出宁德时代一直都是动力电池产业的研发先锋。

其实目前宁德时代开启的战略收缩模式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面对市场内卷以及需求放缓的大环境下,控制生产成本,既可以免于产能过剩的风险,还能将更多成本投入到研发之中,让自己的产品能够一直引领行业前沿,因此宁德时代的员工可以躺平,但是宁德时代却万万不能躺平。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万关注 | 7326作品
+ 关注
编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