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A INSIGHT | 物流的“毛细血管”—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

The last mile transportation solution

 

人类虽然只有不足两米的高度,但是据说整个血管系统拉直了全部连起来足足有接近10万公里的长度,而这其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就是毛细血管—负责把养分运抵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样的作为运输系统,快递物流也有“毛细血管”的存在,从最后一个驿站到达收货人的手里,虽然从距离上看只占整个运送过程的一小部分,但是从整个系统角度来讲,却和“毛细血管”一样,是至关重要且复杂度极高的一个环节。

 

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

The challenges

最后一公里问题,本来是指在城市交通公交无法解决的站点到目的地间的交通。这个概念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进入大众视野,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找到适合快递运输的共享单车。

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对于一些临近省份或城市的快递,跨城往往很快就能抵达,最后快递站再送到收货人手上还要再耗费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不同于前面讲到的公路/铁路/航空等的方式,这些都有成熟的路网和分拣系统支撑,能够高效完成大批量的运输。但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更为复杂

图1 DHL大型物流集散中心设计 图1 DHL大型物流集散中心设计



首先,最后一公里要面对的路况更复杂,既有规范的城市道路,也可能是难以通车的窄路,甚至还要解决室内场景,例如商场和大型写字楼等。并且不同于站点间的点到点运输,最后一公里还要解决最有路径规划的便利问题。

既然有运输需求,那就一定有更适合这个场景的交通工具,关于这个问题,设计师们也在提出自己的构。

 

 

未来“Urban Transpotation”的一环-物流车设计构想

Logistic vehicle considerations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汽车设计们一早就开始关注和思考“更适合未来urban的交通工具”这一命题。不过这个命题,人们早先更多还是在关注“运人”这个事情。例如以个人城市通勤为主打场景,2011年ICONA就推出的E3WM概念车。时逢电动车的概念正在蓬勃发展,省去了发动机的空间,小过了一般概念里的“微型车”,小巧灵活的车身很适合应对城市的各种路况,同时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图2 ICONA E3WM 图2 ICONA E3WM



说到城市“运货”,设计师们更容易想到的就是“Van”这类车型。2007年的时候,日产推出了名为NV 200的小型厢型概念车,虽然不是主打物流场景,但是设计师对于后面货箱的规划让人们看到了Van这一类车型载物的多样潜力。

图3 日产NV 200概念车精妙的储物设计 图3 日产NV 200概念车精妙的储物设计



顺着这一思路继续发展,奔驰在2016年以奔驰的V-Class为蓝本,推出了两款物流概念车——奔驰Robo Van和Vision Van。Robo Van提出了无人运货小车的概念,在接近目的地后,有货厢内的无人小车继续走完体型略大的Van无法前进的路,完成货物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还能减轻快递员到处乱跑的负担。Vision Van则看起来更加概念,除了科幻的外观和驾驶舱造型外,在设计师的构想中,最后一段距离的“跑腿”由无人机来完成运送,这样快递运输在三维空间中更加灵活。

 


图4 奔驰 Robo Van 图4 奔驰 Robo Van


图5 奔驰 Vision Van 图5 奔驰 Vision Van



不过这些设计还是难逃现有传统车型的“束缚”,只是功能上的构想,形态上仍然是传统的厢型车。到2010年代后期,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技术不断发展,放弃了“车一定要有个驾驶员”这样的观念后,设计师对未来交通工具的形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018年,雷诺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概念车,为人们展现了未来城市交通的新模式,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那个用来“运人”的,两头对称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EZ-GO,与之一起搭配的还有为“运货”的EZ-PRO概念车。

 

图6 雷诺 EZ-GO 图6 雷诺 EZ-GO


图7 雷诺 EZ-PRO 图7 雷诺 EZ-PRO



突破了传统车的“梭子”形,EZ-PRO被设计成了方盒子的造型,这样能够在同样的尺寸下最大化装载空间。不过虽然是无人驾驶物流车,该车还是设计了一个“驾驶舱”,让快递员随车接收或运送快递(可能无人驾驶概念还是很难再突破到完全无人概念)。

这类方盒子物流车在也有落地产物,不过并非无人驾驶,而且更加经济实惠,小巧灵活。早些年,德国一家名为Onomotion的创业公司就设计过一款单人小型物流车(如下图),并在多家快递公司得到应用。该车就是116cm宽的小方盒子(有数据显示大部分阻拦机动车的立柱间隔大约在1.1米左右)。小巧的车身能够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同时封闭式驾驶舱与货物舱也能对快递小哥和货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小轮子的设计除了能给驾驶员和货物让出更大空间外,更小的转动惯量也能提高小车的续航表现。


图8 ONO E-CARGO小型电动物流车 图8 ONO E-CARGO小型电动物流车



室内送货机器人,从“有人”走向“无人”

Delivery robot on duty

上面提到的物流车设计,都还没有走出“人来送货”的概念。但是前面讲到,适合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工具,既要小巧灵活以便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又要装载能力强,毕竟是要运货的;这么看来,不管是有人驾驶的驾驶舱还是无人驾驶的乘员舱,放在最后一公里物流车上都是对空间奢侈的浪费。

不过在那时人们的概念里,即使车能自己开,对于运送货物这种事情还是需要快递员来参与应对更为复杂的状况。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事情出现了转机。

其实让机器人帮人们运东西这个事,早在科幻电影中人们就已经想过了。例如2008年上映《机器人总动员》里,在人类迁徙的宇宙飞船上各种帮人服务的机器人中就有专门送餐的机器人。

这虽然在当时看起来还十分科幻,不过这一想法很快被设计师拉近了现实。2019年,ICONA为美团量身打造了 “福袋室内配送机器人”,用以解决送餐等室内物流场景,并在2019年的CES展会上亮相。


图9 美团“福袋”室内配送机器人 图9 美团“福袋”室内配送机器人


“福袋”的体型更为小巧,宽度与人相仿,以便在复杂的室内场景穿梭。在运输能力上,“福袋”设计了三个独立的抽屉式容器,每次可以独立运送三份订单,配合内部的通风温控系统,可以根据订单不同的需求为三份订单定制保温需求。

 

 

图10“福袋”温控系统设计 图10“福袋”温控系统设计



在AI技术的加持下,这种机器人开始具备智能的路线规划和移动能力,配合移动系统,能够让“福袋”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货物运输。智能的加持也让“福袋”有了与客户沟通的能力,人脸识别技术配合“福袋”头顶的显示屏,能够保证订单被运送到正确的收货人手中。

图11 “福袋”的智能送货场景展示 图11 “福袋”的智能送货场景展示



如今,这类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例如下图的酒店送餐机器人,快递或外卖送到酒店后,店员会输入收货人的房间号并将货物放入,然后由机器人自动送到房间门口,再配合酒店内的物联网系统通知到房客取走货物(前提是体积不太大的)。

不过这类小型机器人目前都应用在固定简单路线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来说更容易“学习与记忆”,而且也没有做到室内外打通,中间环节仍然需要人力过渡。

 

 

全流程打通——新时代物流车

Seamless integration era

如果将上面两种物流工具的优点结合,将送餐机器人增大体量挪到室外场景,或者将EZ-PRO的驾驶舱砍去,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更新的物流车形态。

事实上,已经有人在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物流之中。国外有一家团队正在打造一款名为NURO的小型物流车。该车大致也是一个小方盒子搭配四个小轮子的形状,不过看起来非常的圆润可爱,当然这个小车最与众不同之处还是去掉了驾驶空间。小车头顶的 “角”集成了摄像头与雷达,用来感知环境以实现自动驾驶。

图12 NURO小型物流车 图12 NURO小型物流车


在国内,ICONA曾与京东合作,设计类似运输工具,名为“京东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同样意图针对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室外运输场景。

 

图13 京东自动驾驶物流小车 图13 京东自动驾驶物流小车



京东物流小车采用了前开门的设计,同时配合小车内部的传送带及交互屏幕,方便收货人能够高效准确的取出物流车内属于自己的那份快递。

图14 打开门的京东物流小车 图14 打开门的京东物流小车


 

上面两种交通工具形态还是只面向室外场景,能不能将室内外无人运输车的优势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呢。ICONA在这一问题上继续深耕,近日,同样由ICONA操刀设计,联合行深智能打造的“袋鼠无人车”在中国邮政总部投放应用。

 

图15 袋鼠无人车 图15 袋鼠无人车



袋鼠无人车方案包含了室外无人车“袋鼠妈妈”和室内机器人“小袋鼠”两部分,完整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物流运输的全链路。

袋鼠妈妈是一个宽高一米,长两米八的小车,方正简洁的设计除了突出智能的特点,还能在保证灵活的同时最大化仓储空间;小袋鼠则是一个与扫地机器人相仿的小型机器人,配合原子化储物柜将货物运送到室内的指定地点。两个机器人都拥有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路线规划和环境识别,能够完成途中的避障,红绿灯等待等操作。

 

图16 袋鼠妈妈与小袋鼠全家福 图16 袋鼠妈妈与小袋鼠全家福


并且,袋鼠妈妈与小袋鼠能通过袋鼠妈妈头顶的连接器完成通讯,甚至包括位置丢失后自动找回,配合更加智能化的物流规划系统,这一组合相比其他的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配送效率能提高50%以上。


纵观最后一公里物流车的设计发展,都是在“改善物流运输场景,创造更未来的物流形式”这样的需求驱动下,设计与科技共同推进的,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设计则为技术找到更好的应用方式。相信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的推进,设计创新将改善更多的交通场景,这也是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图1 bhdp; 图7 autowp.ru; 图8 onomotion;图2/9-11/13-14ICONA设计;图12 autoweek;图15-16 行深智能公众号。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77关注 | 28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