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楠尽|王传福的哽咽、泪奔与11次掌声


2023年的8月9日晚上,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仅仅是立秋过后的第一天。

深圳的晚上依旧潮湿闷热,同许许多多普通的夏夜一样。

但对于一位安徽人而言,他只身一人,抛下体制饭碗,南渡深圳造车,等待这一刻已经足足二十年的时间!

人生有几个二十春秋?创业能有几个二十年?

无疑,这一刻对于他和背后的这家当下呼风唤雨的汽车企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是他创业二十年的一个难忘的时刻。

这个安徽人名字叫王传福,

今晚,这个普通的夏夜,是王传福和比亚迪制造下线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BIG DAY"。

这场比亚迪的发布会对我也有特殊的含义。

一方面,我是首次打卡比亚迪的六角总部,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能够走进这家新能源起家的中国汽车玩家,也没有机会能够面对面地同王传福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这是我三年新冠疫情之后首次来到深圳。我觉得南海之滨的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神奇的小渔村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诞生了华为、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而汽车圈终于也出现了比亚迪这样能被世界关注的汽车企业成长于此。

所以,我还是带着多一份好奇仔细听了王传福的演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传福在这次演讲中走了心,王传福谈及了比亚迪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质疑与嘲讽,以及造车岁月中的那些至暗时刻。

”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大家看不懂,看不起,看不上。”“所有人都在质疑比亚迪,电动车到底行不行?”

显然,这些质疑就像一根根刺,被王传福记在了心里。

而不服输的王传福要做一道证明题。即去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当谈及自己的造车心路历程时,他多次哽咽,甚至一度泪洒现场。这在汽车圈的大佬级别的演讲中是非常罕见的。

他的第一次哽咽是在谈比亚迪坚持技术投入时。他表示,有11年的时间比亚迪的技术投入是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

他含泪说到,很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连续利润下滑,重压之下仍然咬牙投入。在2019年的至暗时刻,他和团队仍然咬紧牙关。当时很多人笑话他,这是在烧钱呀!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呢,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说到这句,王传福再度潸然泪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创业路上有着太多的辛酸和至暗时刻,王传福此时此刻需要宣泄太多的情绪。

大部分人都看到了当下王传福和比亚迪的风光无限,看到了他们的一帆风顺,但这背后一路走来的艰辛、苦难和至暗时刻,早已被人忽略与遗忘。

而这些内外的重重质疑,批评和嘲讽,同王传福的造车之路如影随形。王传福这位电池工程师、曾经的造车门外汉就是背负着这些山一般中的压力负重前行。

而时间证明,中国市场是能够给坚持者机会的,中国市场是中国品牌能够发挥主场优势的风水宝地。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在王传福的全程演讲中,共收获了11次掌声,我觉得,这既是王传福真情流露引发的观众共情,还有观众们对中国整个民营汽车创业者一路走来不易的感动。

同王传福一样,当下叱诧风云的民营汽车企业家也都是一路有着太多艰辛往事和辛酸故事。

推着自行车的李书福,靠改装皮卡起家的魏建军,乃至当下被网嘲为造车三傻的蔚小理,不都是外行人,不都是懵懂的造车门外汉,跌跌撞撞地撞进汽车圈的?

他们现在则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门面",成为了中国汽车转型创新的攻坚手,他们站在了同外资品牌面对面肉搏的第一线。

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吉利、长城、比亚迪,如果没有蔚小理,当下的中国汽车圈谁能够和特斯拉、BBA一争高下?我们是否还能够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领先优势?

后记:下一个500万,对比亚迪说的话

比亚迪当下的成功,是中国汽车大时代的红利,是比亚迪坚持技术自研和垂直整合战略的胜利,让比亚迪得以在不确定性的疫情三年异军突起,绝地反击。

王传福当下的胜利,是其坚定意志和技术思维的成功,外部的质疑与嘲讽成为了推动其创业前行的精神养料,天生不服输的他把嘲讽视为动力,这是比亚迪成功的底层精神因素。

那么,当王传福和比亚迪已经证明自己之后,比亚迪究竟何去何从呢?

我想给王传福和比亚迪提两点建议。

第一点,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过去二十年造车,王传福心中憋着一口气,那就是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是做电池出身,但同样也能造车。正如他所言,二十年就是苦苦求解一道证明题。而王传福造了一座坚固的技术城池,将外部的敌人隔离开来。

那么,证明题已经被证明了,王传福和比亚迪该放下这个精神包袱了。他应该摒弃外部皆为敌人的旧有观念,用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审视外部的世界了。

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一个世界级的品牌,终极拼得是什么?技术、产品和团队之外,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是格局和心胸。

王传福在打造下一个500万辆的时候,比亚迪需要清晰地告诉全世界它的价值观是什么,它的世界观是什么,而不是继续证明比亚迪能造车而已。

其次,比亚迪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掌舵人的王传福,其功劳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企业能乘风破浪,生生不息,最根本的驱动力还是人,还是60万日夜兼程的员工。

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企业经营业绩同员工的幸福感挂钩,让员工也能在比亚迪的成功中找寻到自己的成功?

这或许应该成为王传福需要应答的下一道考题。

500万辆,千辛万苦。下一个500万辆,未来可期!

期望王传福哭过之后,且行且珍惜,不负这个中国汽车的大时代,不负数十万员工的幸福期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二十年汽车知识每天更新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