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在8月9日晚上,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在活动现场,王传福向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交付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罗振宇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正好与比亚迪坚持长期主义的不谋而合。


在活动现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500万新能源用户、政府部门、媒体朋友、上下游合作伙伴等表达衷心感谢。在谈到比亚迪的一路的发展经历,王传福曾几度哽咽。而这场发布会经过传播后,迅速破圈,连非汽车行业从业者的朋友也关注到了这条消息。

回顾比亚迪的造车经历,在成为全球首个生产5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之前,比亚迪和中国品牌的造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年技术沉淀只为证明中国品牌行

王传福在现场回忆道:“许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都有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2008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失意的一年。产销规模未能如愿达到千万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下跌到28%。”


在这个中国品牌的至暗时刻,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汽车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比亚迪投入早,投入多。在2002年,比亚迪已经开始着手于动力电池的研究。是的,是21年前的2002年,早于比亚迪造车。

王传福还回忆了当时比亚迪内部的一个小故事,在2019年的时候,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在市场上式微,内部关于这条技术路线要不要继续的意见相去甚远,最后是王传福拍板继续这条技术路线,最后刀片电池、插混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后,比亚迪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研发投入上,比亚迪很多年的科研经费要高于当年的净利润。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

而研发的成果,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刀片电池,骁云混动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技术已经搭载在比亚迪的新车上,并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王传福还表示,比亚迪用了20年投入在技术创新领域,为的就是证明中国品牌也是可以的。在2022年,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50%,并预测在未来3年内有望继续突破70%。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转为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一直是外国品牌的追随者,内燃机、变速器技术一直在追赶,而放开的市场也没有换到核心技术。到目前,提到世界最顶级的内燃机和变速器,我们想到的依然是外国的几家汽车企业。


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强国。在活动现场,王传福提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产销占了世界的60%,中国公开的专利数量占世界的70%,中国动力电池供应量占全世界的63%。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技术优势,核心部件的产量中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王传福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汽车品牌必将诞生世界级汽车品牌。这个目标不是一个品牌能完成的,是需要中国汽车一起努力。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在场外,比亚迪展出了目前中国主流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这个在发布会上实属罕见。

中国汽车品牌的今天来之不易

比亚迪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100万辆,总共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1年半,从300万到500万仅仅用了9个月。这是比亚迪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是中国汽车的高光时刻。为什么这次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比亚迪在自己的里程碑时刻弱化自己,突出这是中国品牌的历史时刻,谦虚地将自己摆在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这种格局赢得了网上一致好评。


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笔者将群众对中国品牌汽车的风评一直看在眼里。中国汽车品牌经历了百舸争流的时代,早期中国汽车品牌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中国汽车品牌进行了残酷的优胜劣汰,通过合规的经营,优秀的产品,让一众优秀的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品牌的代名词。中国品牌的声誉也在近几年迎来了好转。

这次发布会中,比亚迪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汽车的崛起,不只是靠比亚迪,还需要所有其他中国品牌,只有大家都用出色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来维护中国品牌的形象,才能让中国品牌行而致远。

伟大的品牌要有伟大的同行者,BBA互为竞争对手却又互相致敬,在市场竞争下,让他们的产品愈发先进,成为豪华汽车的代名词。而中国品牌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同行,也许在未来10年,中国汽车将会是环保、高性能、智能化的代名词,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70关注 | 184作品
+ 关注
2002年太平洋汽车网创建人之一,测评频道首任主编。08年任羊城晚报集团新快报记者,《汽车周刊》总监。现创业《车仔面大叔》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