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252%!国产电动轻卡出征海外,为何畅销欧洲中东

8月初,首批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旗下轻卡星智H9E在上海装船正式发往阿联酋迪拜,根据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阿联酋Admiral Mobility公司的协议,未来三年内将在中东地区投放5000辆电动商用车,这也是目前国内汽车出口的一个典型例子。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整车出海已经成为常态,在行情低迷的时期,汽车出口为品牌带来可观的销量增长。

特别是新能源卡车领域,2023年1-6月新能源卡车累计出口24425辆(含纯电动24284辆和插电式混动141辆,见截图1),同比去年同期的6942辆大涨252%,远远跑赢今年1-6月国内新能源卡车27.7%的增幅近224.3个百分点,也领涨今年1-6月卡车出口大盘,成为卡车出口市场的一道光。

自2015年起,《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划入重点推进项目,并制定系列的补贴政策,从此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新能源卡车开始了快速发展。

由于当时国内外没有可参考的成熟产品,国内的新能源商用车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最终不仅拥有了可以满足不同细分领域用车需求的车型,同时在动力系统的丰富性上也进行了多种探索,多方向发展,纯电动、增程、混动等技术路线均有成熟的产品。

为何能出口,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商用车作为一个生产工具,其使用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相同,即能为用户产生最大价值,这就涉及了购买使用成本和功能性两大方面。

首先是生产成本,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多年,电机电控、电池都有极为成熟的配套产业链,比如电池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而电机以及电控方面国内各大厂商也开始采用自研产品,比如远程、福田、陕汽、宇通、潍柴新能源等企业均使用的是自主研发驱动电机产品,加上国内在传统商用车的整体设计制造也极为成熟,因此在生产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相信毋庸置疑。

至于产品稳定性方面,国内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很多在使用上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优化,真正可以做到成熟可靠,使用成本基本可控。对比国外还是小规模试运营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我们确实要走得更前。

至于在性能方面,燃油车时代的欧美日系品牌确实有很不错的技术护城河,但来到新能源领域,则肯定是中国品牌的天下,这里有最好的发展土壤、政策支持、产业链完整。

对比日系、欧系同级别车型

对于轻卡领域我们可以先看日本市场,根据媒体消息,日本五十铃在2月7日推出了纯电的ELF轻卡,采用模块化电池组(20kWh/组),可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组合,包括40 kWh(2组)、60 kWh(3组)、100 kWh (5组)。

这是日本五十铃旗下的首款电动轻卡,目前还未开始大规模应用,比日本五十铃更早的是来自三菱扶桑的纯电eCANTER轻卡,虽然早在2017年便在戴姆勒奔驰的协助下投入市场应用,但也仅仅只有数百辆,直至去年在IAA发布新一代产品,仍未实现大规模应该,甚至于整个日本市场也是计划在2030年,实现新售的小型卡车和其他商用车中有20%—30%为纯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

再看欧洲市场,根据外网媒体2023年7月的报道,亚马逊(Amazon)正式开始在欧洲运营电动运输车队,由美国汽车品牌Rivian提供的300辆电动卡车将7月后的几周内开始在德国使用,同时亚马逊还会引进其他品牌的1000台电动卡车布置在德国其他地区运营。

亚马逊与Rivian的合作始于2019年,合作内容是Rivian在2030年前为亚马逊提供10万辆电动卡车,如今三年过去了才首次交付了300台。关键是这家新能源企业在最近还深陷裁员危机。

从日本和欧洲市场纯电动货车的规模、表现中能看出,他们发展还在一个初期阶段,正在跨入规模化应用,产能也在艰难爬坡中,没有规模化就意味着成本还不能降下来,同时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也不能更好优化,产能没上去也无法为其他市场稳定供应产品,但这些对于国产的新能源卡车来说,都已不再是问题。

中国的新能源卡车产品,无论是从规模化、产能还是产品的性能、可靠性来说,都在中国这个运输工况极为多样化的地方得到了验证,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不仅可以满足其他国家地区的用车需求,还能超越很多老牌的汽车厂商。(文/陈锋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957关注 | 954作品
+ 关注
为卡车行业提供深度原创内容!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