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买豪车,怎么会心疼油钱?

富人花几十万买辆豪华车不在话下,但油价要涨时一样闻风而动,跑去排队加满。这种操作顶多省几十块钱,考虑到富人们比较值钱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说不好还赔钱,你说这是何苦?


▲豪车车主也会为几十块钱奔忙(据《每日经济新闻》) ▲豪车车主也会为几十块钱奔忙(据《每日经济新闻》)

几十万的车开着,却又时常抱怨油耗高、保养贵、修车坑,你是真有钱还是假有钱?

不是富人们缺钱,更不是不会算账,只是大家都有一种错觉: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钱也分贵贱

都是钱,有的钱比较便宜,有的钱就比较贵。

比如,傅某跟着包工头刮了一天大白,工资一天200块;路边摊上面条10块钱一碗,想加俩卤蛋,迟疑一下,加了一个,毕竟一个卤蛋要两块钱——这钱就比较贵。

再比如,傅某跟着包工头干了半年,包工头某天心情好,随手甩给傅某200块以资鼓励。傅某直奔馆子叫了两个硬菜,喝了二两,豪掷100块钱——这钱就比较便宜。

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本质上并无不同,100块钱在哪儿都不能当200块钱花。但人们对钱的态度变化多端,请客吃饭点菜讲究个丰盛,多花个百八十块不算啥,而去市场买菜为几毛钱也要砍价;惦记两三千块钱的新款手机好几个月了舍不得出手,孩子假期一对一家教上万块钱说掏就掏;几十万的豪车说买也就买了,一到保养花个千儿八百的反倒觉出肉疼。

在不同场景下,人们对钱的感觉和态度是不一样的,钱还是钱,变的是人心。巴菲特做股票,一把几亿美元不在话下,但这个酷爱喝可乐的老头儿,去超市买几箱可乐也要挑打折的时候。

▲顶级富豪也有小心机 ▲顶级富豪也有小心机

▍隐形“心理账户”

别管钱多钱少、穷人富人,大家都习惯在心里面给消费分门别类,买房子、养小孩、买车、吃饭、旅游……,每一个门类大概要花多少钱,在心里貌似都有一个隐形的账户。

这就是所谓“心理账户”。

发现“心理账户”,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理查德·塞勒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理查德·塞勒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往人们认为钱和钱没区别,买菜时花的一块钱和买车时花的一块钱,都是一块钱,完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塞勒想告诉大家的是,买菜时花掉的一块钱,和买车时花掉的一块钱,因为放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你主观感受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你去菜市场买了一斤鸡蛋,5块钱一斤,老板搞促销只收你4块钱,你感觉心理美滋滋;而你买辆10万块钱的车,4S店销售员说给你优惠一块钱,你会不会有冲过去撕他嘴的冲动?

“买菜账户”中省一块钱,和“买车账户”中省一块钱,这一块钱和那一块钱,“价值”明显不一样。而且,不同心理账户中的钱,可替代性也非常有限。

比如买车你拿到了1万块的优惠,“买车账户”中节省下的这1万块,对其它心理账户影响不大,你平时吃啥喝啥还是那个水平,不会因为买车省了钱就提高日常买菜预算。

▍“损失厌恶”让人不爽

有钱人买豪车时豪爽,加油时却显出小气,这看似有点矛盾,但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告诉我们,买车和加油分属两个心理账户,不能等量齐观。

每个心理账户不但有单独的预算,还有单独的参照点。正是因为参照点不一样,花钱时的感受就大有不同。

有钱人的土豪朋友多,买车时的参照点就是这帮人座驾的档次,比如弟兄们都开七入十万的车,自己买车心理账户中的预算也就定到了这个水平。预算既定,七八十万该花就花。

而加油属于另一个心理账户,这个账户的参照点就变成了平时加油要花多少钱。一旦油价涨,预算就要跟着涨,别看一箱油只涨几十块钱,心里也不爽。

不爽也不光是因为这几十块钱,说到根子上,是因为人类天生的“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另一位行为经济学大佬、2002年诺奖得主尼尔·卡尼曼的重要成果。

“损失厌恶”的意思是:人类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换句话说,花钱带来的痛苦比赚钱带来的快乐要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卡尼曼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两倍以上。

▲损失的苦恼大于收益的快乐 ▲损失的苦恼大于收益的快乐

这点想必大家都有体会,比如你赚了200块钱也感觉没啥,但要丢了100块钱,就会懊恼半天。

开车去加油,哪怕多花20块钱也是一个小损失,人类与生俱来的“损失厌恶”,会让这小小的一笔钱,给富人也带来一点小小的烦恼。

▲富人未必不在意小损失(图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富人未必不在意小损失(图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同样的道理,富人开豪车会时时感觉不爽,因为保险比别人贵、油耗比别人高、保养维修简直是敲竹杠——倒不是真的差这点钱,而是比别人多花了钱就感觉是自己的损失,DNA中自带的“损失厌恶”不时生效。

▍对治的办法

人们为什么要暗自在心里开各种“心理账户”?

这也是人性。

人类拥有区别于动物的智能,一大特点就是学会了给世间万物分类,各种概念就是分类的标签,有了概念就能判断推理,否则,这个世界就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

“心理账户”就是一种分类法,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对各种收入和消费分门别类,这是什么钱,那是什么钱,什么钱该怎么花,都有一个盘算。有了各种种样的“心理账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花钱。

但一分门别类,佛说的“分别心”就来了,分别心一起,看到的就不是真实。如上所说,心理账户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钱的价值,形成“钱和钱不一样”的错觉。

在行为经济学上,这叫作“有限理性”。

然而,即便你明白了这是错觉,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损失厌恶”还是会时不时来骚扰,就连财大气粗的富人也难以超脱。有些“心理账户”,注定是要时不时地制造点“损失厌恶”——很典型的就是“养车账户”。

上边说过,每个心理账户都有自己的参照点,豪车车主通常会根据以往的用车经验,把“养车账户”跟普通车对标。而豪华车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多花钱,比如别人保养一次只花500,豪华车主就要花1000,这多出的500块往往会被当成“损失”,让车主心生不悦——凭什么老子要多花钱!

对治的办法,就是调高参照点,别跟买菜车主们一般见识。开豪车就要开出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豪迈,面对4S店明抢一般的大额账单,要提醒自己还是比劳斯莱斯便宜多了。

▲开豪车要有和豪车配套的气质 ▲开豪车要有和豪车配套的气质

要不你就买辆可靠性好的豪车,车子毛病少,被敲竹杠的机会就少。

买高档电动汽车也是个好办法,别的豪车加次油要花四五百,你充次电只花四五十,不但感觉不是损失,反倒感觉是赚到了。

现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卖得很好,这正是富人们的精明之处——既有豪车的体面,又有站立时尚潮头的酷帅,私下里还享受着买菜车的低廉开销,三全其美。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9万关注 | 524作品
+ 关注
车评人
Ta的内容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