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领先地位坚如磐石,对手苦苦追赶依然望尘莫及

       再靓丽的销量报表,放到比亚迪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各大车企官方网站和全国乘用联预估数据显示,比亚迪9月的新能源车销量,比排在其后面8家本土竞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

9月部分主流中国车企销量统计

       9月,比亚迪共售出287,454辆新能源车。吉利汽车凭借极氪和银河系列的出色发挥,新能源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台。长安汽车紧随其后,在深蓝、阿维塔等自主品牌新能源的带动下,同样首次站上了5万台阶。三家车企均创下各自新能源销量新高。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的新能源销量为2.19万辆,奇瑞汽车仅为1.33万辆,其新能源占比分别为18%和7%——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企业整体销量不如自己的上汽乘用车。

“在一起”没有可能,价格战才是主旋律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一马当先,除特斯拉之外,其他自主品牌紧紧追赶,但依然望尘莫及。当掌握定价权的特斯拉和比亚迪率先发起降价后,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就在所难免。难怪比亚迪在五百万辆新车下线时,发出“中国车在一起”的呼吁后,并未获其它主流车企的积极回应,老对手长城汽车甚至官方回怼“在一起还不如先打一架”。

       国内汽车市场早已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在有限的蛋糕面前,参与瓜分蛋糕的车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也注定唯有通过价格战,才能有效推动行业整合,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虽然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汽车行业集中度过低,有超过一百家的车企参与竞争。客观理性的来看,由激烈竞争催生的价格战,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市场主流,直至行业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为止。

 

“以价换量”乃权宜之计,内卷的尽头在海外

       车企“以价换量”只是权宜之计,通过产业升级加速整合,提升实力逐鹿全球才是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应有之义。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为54.5%,低于2017年的66.6%。在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环境下,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国内到了“卷无可卷”的境地后,扬帆“出海”已成必经之路。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将目光放到海外,推动整车出口的同时,加快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实现汽车全产业链出海。也正是在自主品牌的共同努力下,在过去的三年间(2020-2022年),中国的汽车出口增长了三倍,达到200万辆以上,并在今年上半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9月部分中国主流车企海外销量统计

       在这一轮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出口大潮中,奇瑞汽车拔得头筹,9月的海外销量统计中,奇瑞以近13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和吉利汽车共同组成第二梯队,海外销量在3万辆左右。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虽然不到两万辆,但同比增长91.8%,上升势头迅猛。

此外,除了汽车出口全球第一外,中国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超全球60%,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70%,中国供应的动力电池全球份额超63%,强大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实力,让我们又理由相信,中国汽车的出海“版图”未来还将继续扩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461作品
+ 关注
最有意思的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