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没出海,创始人沈晖成功出海了

10月09号,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组,而申请人是威马自己。

风险信息显示,威马汽车存在 20 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 1 亿元。另外,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网显示,威马汽车在9月27日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60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9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不过据知情人透露,威马的老大沈晖,目前仍身居海外。

汽车和人,至少有一个能跑。但没想到先跑出去的,是人。

人去楼空9月10日,沈晖发博称“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

早在6月29日,威马汽车集团就曾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为失信执行人,沈晖被限制高消费。该案件涉及金额仅1.4万元。目前,沈晖的限高令已被撤销。与此同时,有威马前员工透露,“威马汽车办公楼早已没什么人了,大家陆续离开了。”从图片来看,威马的办公室一片狼藉,遍地都是办公垃圾。

另有一名威马汽车前市场业务负责人也表示,自己从威马汽车离职一段时间了,“那家骗子公司和我没关系了。”此前,威马资金一度吃紧,深陷裁员、降薪停薪、停工停产、欠租等负面。2019年-2021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4亿元、51亿元及82亿元,共计亏损174亿元。截至2022年3月,账面现金仅有36.78亿元。今年以来,威马多次喊出复工复产的口号,并透露了出海、与领军企业合作狂揽订单等消息。但现在看来,沈晖的造车梦并未获得认可。

落后的产品一家车企的衰落,一定是从销量滑坡开始的。从去年开始,威马的销量就已经非常惨淡了。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全年销量不到3万辆,仅29450辆,同比下降33.3%。到了2023年,每月销量更是只有两位数,榜单上都找不到了。

产品差当然是主要原因:主售的两款车型EX5和EX6。跟同期崛起的“蔚小理”三家相比,威马的产品像是落后了一个时代。例如:全系前驱单电机的动力总成,通铺“指纹收集器”且毫无设计感的塑料内饰,竖放的中控屏,油改电味道很足的车头前置充电接口,以及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实际续航却不足300公里,等等。这些产品设计和配置,看不出威马对当前市场有任何认知与危机感,反而处处都像是这家企业走向衰落的印证。

出海自救计划夭折除了产品以外,威马在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积患都非常严重。意识到问题的威马,在今年年初开始了一系列的出海自救操作。今年1月初,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宣布,旗下子公司将收购威马汽车,并由Apollo出行向威马控股发行新股。但最终由于“全球市场动荡”的原因,收购被终止。就这样,威马的第一次“借壳上市”计划失败了。随后在今年9月,威马汽车宣布与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重组威马汽车开曼境外公司,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服务生态相关业务,对标特斯拉 Cybertruck。9月11日,人人网旗下的开心汽车,也宣布和威马汽车签署并购意向书,计划发行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沈晖在海外也许一直没闲着。正如他本人发博所说,为了让威马活下去,他在“像牲口一样活着”。

总结尽管威马一直在挣扎,但破产重组的消息一出,威马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出海自救计划,应该是彻底泡汤了。很多东西都可以游出这片大海。包括人,但不包括马。昔日的“国产电车四小龙”,威马先走了一步。威马的失败,内因一定占大头。但目前,国产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之程度,如同绞肉机,也是事实。下一位出线者和淘汰者,会是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威马EX5 威马EX6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2关注 | 328作品
+ 关注
我们致力于分享人类的前沿科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