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想冲高端,比特斯拉便宜就能成吗?



B级车市场很特殊,它是在主流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内,品牌与产品价值体现的天花板。因此,“得B级车者得天下”,也成为了市场普遍的共识。


踏着新能源的东风,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在B级车市场发力,试图再次争夺在油车时代数次尝试未果的B级车市场话语权。


然而,没有悠久丰厚的品牌资产做壁垒,想急于求成的自主品牌们,大都选择了一条饮鸩止渴的路——以低价搏关注。


这种做法,是上策吗,有奇效吗,能长久吗?



刚刚以21.49万-27.69万元的价格上市的 智己LS6就是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两年前,智己这个牌子刚诞生时,锚定的是40万以上的高端品牌定位。对于如今定价砍半的无奈之举,联席CEO刘涛也坦言,“先活下去、不被遗忘是当务之急。”


这种激进损失毛利的定价策略,也从侧面印证了智己整个品牌对“高端”定位的反思与纠偏。


毕竟LS6的尺寸比Model Y大一圈,总功率和扭矩高了近一倍,电池能量也多不少,屏幕尺寸、音响数量、智能硬件的装备都越了一个级别,但起售价便宜了近5万——用一个看起来与自身实力并不相符的定价,在成本先锋面前打破本就过于极限的规则,智己LS6显然就没想靠常规路数去规规矩矩地竞争。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许是一时的好事。但对整个行业与生态来说,倒未必是值得推崇的做法。


最简单的道理是,挣不到钱的商家势必没有心思去生产更有创造力的商品与服务,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也只会是那些经过大量成本阉割的、过于理性的工具型产品。


就像线上APP推出的低价团购模式,无形中让商家为了低价去忽视食材与服务的品质,只要价格不到位甚至都无法出现在推荐列表中——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玩法,只会让商家在无限内卷的竞争中,损失掉线上与线下的双重客流。


你说BBA不知道便宜的东西更容易卖么,能让他们挺过一百多年潮流更迭的根本,是极致的性价比吗?产品卖不出去,就只是因为价格高么?


如果东西确实好,为什么我们就是不敢定出一个名副其实、比肩欧美的价格呢?


何况,省点请明星代言的钱,多花在产品优化的实在处,也未尝不是一种降本但提质的办法啊。



需要担心的是,一味地成本对标,不只会导致自己的产品不再性感,更会导致本来以“清晰的用户定位”为中心进行的多品牌规划如散沙般混乱。



比如同样想在B级车市场有所作为的,上汽另一个新能源品牌飞凡的处境,就极为尴尬。



当智己LS7杀入了飞凡R7的价格区间时,就注定了尺寸小一号、配置低一级的后者活路被完全堵死。如今,智己LS6作为本来有更高溢价能力的SUV车型,却比同级轿车飞凡F7卖得更便宜,实在考验飞凡独有的“换电属性”吸引用户的能力。


而且,除了被上层品牌极限压缩之外,攻抢B级车话语权失败的飞凡,还有品牌本身定位过于模糊、频繁易帜的乱象作祟。


最早的ER6、MARVEL R等换标产品先模糊了一把品牌形象不说,前年R7上市的时候高调打出全栈自研的科技牌,高阶智驾方案PP-CEM、首发LUMINAR高规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智驾芯片等一套彼时听起来还很前卫的组合拳故事,不但没有了像一些新势力友商持续迭代优化的后续声音,到了今年发布的F7,又跟风冰箱彩电沙发的居家风,用一个莫名而来的巴赫座舱为品牌贴上了注重舒适与娱乐的标签。



跟着变得太快,想说的又太多,最终的产品行为又没以同一品牌主张进行延续和深化,用户哪分得清你是在投机取巧地东拼西凑,还是在持之以恒地用心研发呢。


B级轿车最考验品牌力,这也是BBA与一众合资车得以畅销多年的关键。品牌力能否建得牢靠,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持之以恒地用同样的语言向用户讲着同样的故事。


不能说比亚迪的畅销完全归因于品牌建设,但让迪粉们记住一个刀片电池和DM-i的亮点、记住一个新能源技术领导者的形象、甚至记住一句“为地球降温1度”的品牌slogan就够了的做法,确实聪明。


反观飞凡,即使F7车电分离的裸车价降到了14.59万元,8月份也只卖出了902台新车,单月销量还不足比亚迪汉的5%,足以说明不少问题。



无论是低价的妥协,还是摇摆的定位,背后体现的其实是决策自信与战略定力的缺失。


B级车是品牌证明自身价值的兵家必争之地,更需要品牌方拿出稳定可靠、让人信赖的成熟行为。过大的定价波动与定位变革、模糊的长板属性与多变的资源投入,只会让这群追求“稳字当头”的中产们徒增焦虑。


回看3月份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雪铁龙C6,不但在当月只卖出1259台、没能实现以价换量的目标,更让之前还能徘徊在百台左右的月均销量,直接跌到如今的个位数——刚过去的9月份,C6只卖了7台,一举让市场彻底抛弃了这个产品和品牌。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时,有些人选择操之过急的“用低价这把快刀斩乱麻”策略,有些人选择维持自身战略定力、不因一时波动而彻底颠覆既定考量,想靠长期主义树立可持续的高端标签。


其实智己和飞凡并非个例,比亚迪汉,极氪001,小鹏P7,零跑C01,星途星纪元,问界S7,吉利银河E8…这些想靠纯电技术优势弯道超车的自主B级车,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夺过去由合资品牌们牢牢把守的话语权。


谁是前者,谁是后者,终会被市场检验。饮鸩与饮水两种止渴方式,也终会导致不同的生态反馈。


当然了,如果不想再费尽心思考虑什么品牌定位与长远发展,就是想靠极致性价比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图个及时痛快,大大方方说就行,也能减轻消费者选购时的纠结。


就像蜜雪冰城当着顾客的面调制奶粉和勾兑的添加剂,买卖双方你情我愿,主打一个真诚。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74关注 | 300作品
+ 关注
聚焦出行领域的设计体验与科技变革,20万+车企从业人员/供应商/设计爱好者/车主用户关注 不止聊设计,分享新出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