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代了!燃油车还能撞燃?


大家都知道,近期发生的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首先大家得把安全牢记心头,把悲剧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书归正传,一辆曾经优惠22个点之后,还有小30万的 宝马1系,我们没理由不相信它的制造工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包括大家关注的碰撞测试、小角度碰撞、侧撞等等这些安全相关的测试。在这起事故当中,尽管在快速变线的过程中,车辆被HIT后,发生侧翻,发生了少概率的车顶碰撞。

 


这个测试其实并不陌生,甚至大部分中国品牌都会在产品上市之后,进行大规模的车顶静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车辆静置状态下,静态在车顶上加码,这个砝码通常是同款车型,现阶段大家能够买到的车型都是7倍自重的车顶静压开始。

 

你猜的没错!

 


这项测试的重点在于“秀肌肉”,因为实战中绝对不存在【静压】这种情况发生,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会伴随不可控的加速度,实际的撞击的力度要远大于7倍自重这个基数。沃尔沃在50吨货车压迫下,毫发无损可以看作是实战当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个也是基于此次的撞击力度和角度,同时也离不开自身硼钢占比,所以同级别同尺寸情况下,沃尔沃都要比竞品重200公斤左右。

 

扯得有点远了。

 


继续车顶压强测试。对于这个价位的BMW而言,包括现场的照片来看,车顶的强度包括A柱留出来的生存空间,是绝对不足以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本在于车辆在短时间内发生起火,且火势蔓延相当迅速,在增加救援难度的同时,也加剧了驾驶员生存必须条件--呼吸。

 


老实说,现在电动车多数是充电状态起火,碰撞和针刺甚至是事故当中起火的案例非常少,而且在碰撞的第一时间,电动车会全车断电,尤其是高压部分。少量需要电动开启的门把手、尾门这些还是能够具备基础的开启能力的。

 


但是燃油车不具备这个优势,先说大家臆想最多的情况,油箱漏油。这个情况其实很难发生,大部分油管均为金属材质、油箱多为树脂材质,且底盘有金属材质护板。不过在大多数的正面碰撞当中,通常都是机舱内的大灯、空调等等连接线束的绝缘皮破损,导致火花的产生,进而诱发火势蔓延。

 


事故中的宝马车头并没有起火,而是车尾,靠近油箱位置,这是最危险的地方,轻则火势加剧,重则发生爆炸,这一点或许是燃油车在剧烈碰撞后最容易发生悲剧的。不过这似乎是燃油车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世纪难题,它的动力源、它的结构注定在巨大碰撞,或者说是角度和力度双重满足的情况,就会发生碰撞起火。

 


说实话,现在燃油车,尤其是视频中车型,中年德系车的保养需要格外的细心,渗油、线路老化、油路都是起火的关键节点,同时车辆内外、隔音等等材质的下限也应该是绝对满足阻燃性能的。这是在碰撞发生,避免二次伤害的本源,否则在驾驶员不能快速离开车内的情况下,撞燃、易燃就成为一颗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

 

最后最后,安全驾驶,从自身做起。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宝马1系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970关注 | 219作品
+ 关注
以工匠之细心,感受汽车之温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