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来国内车市的现象级“关键词”,价格战一定当属其中之一。自年初特斯拉率先打响降价第一枪以来,在地方补贴的推动下,国内车市的价格战便从未停息过。
由于当前多家车企前十月的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均不及预期,所以本届广州车展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的压轴车展,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促销”意义。从11月17日广州车展开幕首日,各大车企花式降价的“动作”来看,事实也的确如此。
与同样缺席本届广州车展,频频涨价的特斯拉不同,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多家车企仍然在坚持“降价”。其中,广汽丰田发布了全新新能源品牌——铂智,其首款车型 铂智4X正式迎来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配置,售价为17.98-23.88万元。
值得提醒的是,铂智4X的前身正是广汽丰田bZ4X。去年,bZ4X上市时的官方指导价为19.98-28.78万元。虽然今年以来,在价格战的推动下,广汽丰田也曾针对bZ4X进行了3万元的官降,但在传统经销商模式下,即便是新车,上市后也有一定的终端优惠和折扣。
上汽通用旗下多款车型也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通过加推入门版,降低售价门槛的形式,加入了这一轮价格战。具体来看,凯迪拉克锐歌推出了标准续航版本。相比后驱长续航版本,标准续航版本起步价下调8.2万元至29.77万元。
产品力方面,锐歌标准续航版本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续航里程,从653km变成了502km,而配置方面的变动并不大。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凯迪拉克还针对锐歌推出了不同额度的置换补贴。
其中,凯迪拉克品牌车主增换购可享受1.5万元补贴,别克/雪佛兰品牌可享受1.2万元补贴,其他品牌也可享受8000元的置换补贴。也就是说,如果参与置换,锐歌的入手价甚至还不到29万元。作为一款中大型豪华纯电SUV,这一定价无疑极具杀伤力。
除了锐歌,上汽通用别克E5先锋版本也来到了本届车展,售价为16.99万元。要知道,别克E5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这一售价不仅比同级别燃油车的价格定位更低,而且和同级别自主品牌相比,当前大部分自主中大型纯电SUV的起步售价,普遍都在20万以上。
上汽乘用车方面,上汽飞凡方面,也针对R7和F7两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其中,2024款飞凡R7售价为18.99-22.99万元,新车不仅在产品力有所升级,而且售价也相比老款的官方指导价,下调了9万元。
去年,飞凡R7上市时,补贴后售价为28.99-35.69万元。今年2月份,新款R7上市车价下调至27.99-38.99万元。从具体的销量表现来看,今年2月份的降价并未能拯救飞凡的销量。如今,2024款飞凡R7起步价已经降至20万元以内,新车的到来是否能助力飞凡销量增长,仍然有待观察。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除了R7之外,飞凡F7也推出了都市版,作为飞凡F7的入门版车型,飞凡F7都市版价格为18.99万。此外,针对现款在售的飞凡F7,飞凡也推出了2.5万元-3万元的优惠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车型虽然通过改款降价或者加推入门版,降低了售价门槛,但是在配置方面,上述车型基本都采用了入门即高配的策略。
当然,今年来国内车市价格战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针对改款车型“降价增配”,或者加推入门版“变相降价”之外,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也有不少车企针对旗下的全新车型直接进行了“一步到位”的定价,通过更具性价比的定价,与同级别车型错位竞争。
比如,广汽传祺旗下全新中型插电混动MPV——传祺E8,就采用了一步到位的“油电同价”定价策略,售价为20.98-22.98万元。要知道,当前国内新能源MPV的定价基本都在30万元以上,而20万级别的家用MPV,基本都是以燃油驱动为主。
五菱星光同样也采用了“油电同价”的定价策略。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五菱星光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9.38-10.98万元。
作为对比,比亚迪秦PLUS DM-i作为一款A级插混轿车,起步价为9.98万元,而五菱星光则定位于一款中型插混轿车,可以猜测的是,这一极具性价比的预售价无疑将为五菱星光带来不错的市场关注热度。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极氪007,作为极氪首款主流轿车,极氪007预售价为22.49万元起。虽然官方目前还暂未公布具体的配置组合,但是全系800V高压平台,最高870km的续航表现,以及2.84秒的零百加速能力,仍然让市场对极氪007的最终定价充满了期待。
通过上述车型不难发现的是,作为今年国内最后一个大型国际车展,今年的广州车展虽然仍聚集了多款新车和新技术,但相比于往年而言,在价格战的推动下,今年的广州车展似乎多了几分“生死较量”的味道。
为了能够在这场关乎生死的激烈竞争中“活下去”,有的车企一降再降,而有的车企也通过重磅新车为来年的竞争做好了准备。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海狮EV、小鹏X9、理想MEGA,极氪007,智界S7等自主重磅新车,均收获了不小的关注热度。
而合资车企虽然在电动化板块发展缓慢,但全新奔驰E级,全新一代BMW 5系,第九代凯美瑞,普拉多、皇冠,日产探陆等等重磅车型的发布和亮相,同样也为合资车企们打破了“沉默”,赢来了不小的关注热度。
不过,关注热度越高,就代表着消费市场对于这些新车型的期待就越高。在价格战持续爆发和深入的当下,车企又该如何权衡新车的定价和利润?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