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亮剑新能源领域,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正式投产

11月24日,时代长安宜宾工厂举办时代长安标准电芯下线仪式,正式迎来首款电芯产品下线。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四川省宜宾市委常委、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何永宏,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时代长安董事长王俊,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时代长安副董事长李平,时代长安董事、总经理刘畅延等领导、嘉宾、合作伙伴,与现场的媒体共同见证了下线仪式。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时代长安董事长王俊

此次下线承接2023广州车展的电池战略规划,是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长安汽车全面进军动力电池赛道,在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宜宾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为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注入新动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时代长安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0亿元,年产值150亿元,占地1000余亩,近2000名员工汇聚于此。令人瞩目的是,时代长安仅仅在285天的时间内,便完成从筹备到建设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制造的速度与力量。

据悉,时代长安合资公司由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与宁德时代三大巨头联手出资打造。依托宁德时代的世界领先电池技术,以及长安汽车、深蓝汽车的车辆零部件、整车制备全产业链技术,诞生之初,时代长安便被赋予了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化的多重标签。时代长安不仅承载着三大股东的发展期望,更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魅力与活力。

融合先进科技与环保理念 打造四项行业之最

作为一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现代化工厂,时代长安在首款标准化电芯的制造工序中,坚守“不接受不合格、不生产不合格、不转序不合格”原则,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一流的品控,创造了多项行业之最。其中包括制造工艺之最、产品先进之最、电池安全之最以及节能环保之最。

时代长安拥有当今全球最先进的电芯生产工艺。其中,最新一代的超级拉线技术应用,能够实现超高柔性、快速换型;从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周期内,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可实现1秒产出一个电芯。万米级的极片长度、亚微米级的精度控制、秒级的电芯生产速度、毫秒级的数据处理,近万个控制点,上千双“眼睛”盯着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确保了从电池生产源头奠定“长安品质”。

时代长安的电芯产品拥有“快离子环石墨”、“超高导电解液”、“多梯度分层极片”、“电芯温控”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的加持,生产出的电芯产品质量超强,电芯单体失效率达到DPPB(十亿分之一)级别,在行业遥遥领先;充电超快,常温情况下,30%-80%全系充电时间缩短到15min,快充能力相比前期提升1倍,实现轻松补能。循环超长,电芯循环寿命可达2000循环以上,满足整车10年30万公里超长寿命的要求,确保终端用户用的放心,用的安心。

同时,生产出的每一个电芯单体都具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记录着出生日期,制造环境,性能参数等等。强大的追溯系统可以将任何信息记录在案。如果出现异常,可以随时调取生产信息。

据统计,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超四成(46.78%)受访者担心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不高,主要是担心车辆自燃问题。基于用户痛点,长安汽车历经数年研发,通过“定向排气、全时预警、超压密封、绝缘阻隔、航天隔热、醇冷散热、瞬态泄压”7项极致措施,实现层层防护,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如当前长安新能源车电池隔热性能,便是创新性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军工标准复合材料设计,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100%实现热抑制。

得益于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时代长安从筹备就开始规划零碳工厂路径。通过100%水电绿色清洁能源、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的不断改造和创新,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也能用更少的原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未来,时代长安打造的87Ah标准电芯将在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以“遥遥领先”的电芯品质,带给用户“遥遥领先”的产品体验。

布局技术、产品、体系探讨未来产能规划

当下,随着供需关系迅速变化、供应链基本成型、优势企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进入全新阶段。长安汽车基于对技术、供应链、产业生态的持续关注,发布长安汽车电池规划。首先,将不断提升磷酸铁锂、三元等液态电池的性能,以及围绕液态电池材料改性、体系优化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针对充电倍率,长安汽车表示将努力完成使应用达到3C,普及达到5C,预研7C,最快实现7分钟充电,续航达到400公里的目标。

其次,长安汽车力争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包括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在2027年前,电池重量能量密度将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750-1000Wh/L;2030年全面普及。

第三,加大在新型电池领域技术探索,包括大力度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第四,长安汽车坚持电池安全技术创新,采用军工标准新型隔热材料。表示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100%实现热抑制,使用温度比常规材料提升200℃以上。

第五,长安汽车致力于打造全温域解决方案,发明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为全温域用车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毫秒级安全风险感知,100%防范安全风险的目标。

最后,长安汽车坚持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持续升级优化“新能源消费者获得价值指数(CVI)”。预计在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同类型产品的CVI值将分别达到95和40,后续每2年提升5%-10%。

在产品布局上,长安汽车表示将在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首款CTV技术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实现成组效率≥86%。

体系能力上,长安汽车已组建了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125人。未来,将继续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

以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所代表的绿色出行未来为终极目标,承接2023广州车展的电池战略规划,正是时代长安努力的方向。而时代长安首款电芯产品的下线,正是这一愿景开始变为现实的重要标志。同时,只有通过自主研发,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未来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时代长安首款电芯产品下线,不仅标志着长安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意味着在全球汽车工业的绿色变革中,中国制造正在积极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承诺,时代长安将继续秉持绿色、智能、高效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关注 | 404作品
+ 关注
上海合作组织多功能经贸平台成员单位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