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身价后,新款飞凡R7就能帮吴冰救场了吗?

上礼拜赴个商业饭局,碰到了很多行业翘楚,干前端业务的居多,因此酒肉畅谈间收获了很多八卦消息,其中一哥们儿告诉我:“飞凡汽车老有钱了,开一家旗舰店的年租金都是8000万起步”,我接话问是哪个店,得到的回复是“北京东城区长安街1号东方新天地商场”。

当时我就想到蔚来了,之前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在那地方逛过蔚来中心,没成想,上汽花起钱来也这么大手大脚。

但这么说显得我有点不识大体,造车这件事,飞凡一直很舍得下血本,拿R7举例,在硬件方面这车就有足够的诚意,比如33颗顶级感知硬件、中国区首发量产的PREMIUM 4D成像雷达、全球首发量产的LUMINAR 1550nm高规激光雷达等。

可惜,R7自上市以来就没有什么惊人表现,平均每月交付不过百台。这成绩,还不够飞凡付东方新天地商场门店租金的。

自救措施,R7也有想过,“车电分离”政策就是这么鼓捣出来的。某段时间,拥趸们认为飞凡有意向蔚来看齐。

然而飞凡低估了对手也高估了自己,蔚来光换电站就超过了1600座,有底气拆开来卖,论数量,飞凡这边只是个宝宝,后来外界吐槽R7的“车电分离”政策是个销售套路,多少有点道理。

当然,这都是前话,至少为了更好卖车,新款R7已经把产品力提升到了另一个维度,并直接让小鹏G6感受到了压力。

R7和G6都经历过“赔本赚吆喝”阶段,不同的是,后者跑起来了,前者依旧没有太多存在感。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飞凡不得不加大赌注。

从产品层面来看,目前表象是好的,新款R7凭借定位和尺寸数据对G6形成了降维打击,4.9米的车身长度+近3米的轴距,足以让小鹏车主流露出羡慕的眼光。而且,因为加入了躺式电芯,新款R7有效减少了对纵向空间的侵占,其后排乘坐体验提升了不少。

对于一款轿跑SUV,能兼顾到造型和空间,已然很高端,这也是新款R7 BUG的地方。

G6并非完败,起码它的底盘规格更高,智能硬件基本也做到了全系统一,而新款R7为了照顾定价,配置方面有明显取舍(比如低配版没有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摄像头和雷达数量也不是最高规格)。

配置各有千秋,算是对新款R7和小鹏G6的中肯评价。

这里延伸来谈下价格。

新款R7的起步价是18.99万元,比现款低了9万,这导致它成了20万以内唯一的中大型纯电轿跑SUV,外界疯狂吹捧的新款R7五个“最”,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成就的。所谓“把错位竞争策略打到了极致”,新款R7诚不我欺。

值得一提的是,经此一役后新款R7完成了和小鹏G6的价格倒挂,而当年小鹏G6能够在Model Y的虎口里夺食,靠的也正是这招。飞凡想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实“主动官降”在汽车市场里并不少见,正面案例还很多,比如岚图FREE、问界M7、大众ID.系列等,都是降价后让销量触底反弹的代表选手。看得出来,飞凡是希望用最直接的诚意来挽救市场表现。

一来一回,新款R7离“物美价廉”四个字近在咫尺。

会有用吗?

这又引申出了那个经典提问:产品力和定价策略都无可挑剔的飞凡F7,怎么就是卖不过小鹏P7i和蔚来ET5?

公认的重要原因是,飞凡没有足够的品牌力。

虽然背靠上汽,但作为一个有历史包袱的新品牌,飞凡的群众基础是肉眼可见的弱,通常情况下,人性会更偏向于选择保险的方案,也就是知名度更大的品牌。反映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长期以来头部企业赢者通吃的局面。

反过来看,特斯拉Model Y和小鹏G6之所以能站稳脚跟,靠的也正是品牌力,要不然你以为像Model Y这种“毛坯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买。

从“成都车展维权”事件开始,飞凡孱弱的品牌形象愈发成为顽疾,至于“私吞定金”这种网络舆情事件,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飞凡不受待见,和上汽本身的战略计划有很大关系,被讲得最多的就是智己,所谓“左右互搏,必有一失”,一心想冲高的上汽,最终还是把内耗留给了自己,当初飞凡F7在营销层面的拉胯,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道理。

但说一千道一万,核心还是上汽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论辈分,上汽确实是老大哥,而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汽也很早就有了布局,2015年,上汽猛砸72亿搞新能源,三年后甚至建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工厂。

坏就坏在,上汽待在舒适圈里太久了,过去随随便便就能躺赚的油车时代,让上汽在自我革命方面始终慢别人一拍,当“造车三杰”已经靠努力卷出品牌标签时,上汽还沉浸在上海市政府的温柔乡里无法自拔。类似的剧情,哪吒汽车深有体会。

所以,当被倒逼PUA自己的时候,上汽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一边是年年下滑的油车销量,另一边又是摆不上台面的新能源产品。最终,收获了个“起大早赶晚集”的结局。

至于五菱老头乐嘛......卖一台车才赚不到100元,量再多也无法发挥整体提振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汽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输比亚迪和长城,但百亿花销却只火了个五菱宏光,连爆款车型都只能追溯到2016年推出的荣威RX5,难怪连股东都下场质疑。

那,主动降低身价的新款R7到底能不能实现弯道超车?

对外,新款R7确实可以称为好车,但在缺失的品牌力面前,想要突围似乎又成了一种奢望;对内,现款R7的战场在30万级,而新款则换到了20万级,等于换了个赛道,潜力更大、压力更小,但会被现款R7车主看作一种背刺行为,届时可能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令飞凡再次遭到舆论的口诛笔伐。

这并不是飞凡第一次背刺“自己人”,飞凡F7的定价就一度让同门师兄智己L7很尴尬,飞凡F7上市后,智己L7一朝跌落谷底,从“4天狂揽万台订单”沦落到“单月交付79台”。至于R7自己,也曾经被智己LS7和别克E5误伤。

如果说别克是靠合资光环和市场情怀拿着一块免死金牌,那么品牌差异化特点不明显的飞凡和智己就难免手足相残。往深了讲,如今的飞凡和智己都太需要一个爆款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那么在不择手段的冲量过程里,老车主被背刺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囚徒困境。

我时常在想,当一个品牌的产品定价长期处于跳跃阶段,消费者会不会因为选择难度过大而被劝退?

得看情况,像特斯拉这样的标杆,大概率是可以无视客观规律的,数次调价却依旧霸榜的现象就足以说明问题。不过特斯拉也算是特例了,只能说价格调整是把双刃剑,故事走向会因此变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计,能不能喜提Happy Ending,恐怕吴冰自己也答不上来。

写在后面:

新款R7目前仍有一定的讨论热度,但当繁华褪去后,飞凡依旧需要新的故事来撑场面。之前网上有人爆料,说新款R7两小时的订单量超过了7万,考虑到现实情况,这个数字并不太可信,在时间、销量和用户的压力下,飞凡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过渡期。或许,飞凡并没有把全村希望都压到新款R7身上,只是在外人看来,倘若新款R7再无法交出亮眼答卷,那么飞凡汽车离市场边缘化就越来越近了。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 飞凡R7能够如愿以偿,收获销量的好成绩。同样,也祝愿飞凡汽车可以早日破圈突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对于飞凡汽车和飞凡R7的未来,不妨拭目以待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飞凡R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406关注 | 426作品
+ 关注
坐观车界风云变幻,笑看车市潮起潮落,带您一起聚焦车界视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