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减产不断,日系车在华二十载初近黄昏

深冬已至,在浑然不觉的自主品牌打的火热朝天之时, 一向滋润的 “两田”反而在寒风中打了个哆嗦。

日前,本田公司突然传出将在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的整车生产工厂中裁员900人的消息。随之官方便以“到期解除劳务派遣合同”的缘由对“裁员”进行辟谣,并进一步指出是因生产减少,因此终止对上述派遣人员的派遣契约。据了解,广汽本田员工总数约为1.3万人,此次的裁员比重约7%。

可无论是以何种原因,减产计划已成事实。这也是本田汽车与广汽合作的25年来,第一次如此大张旗鼓的“裁员”减产,难免引人深思。

当然,这也并非本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早在今年7月份,广汽丰田就曾大规模裁员“1000”名员工,原因自然也在计划减产上。意料之中的是,一汽丰田也未能独善其身。上月初刚刚传出“一汽丰田将大规模减产至明年2月份”的消息,近日就迎来了事件的后续。

12月4日,丰田汽车(Toyota)与第一汽车集团合资设立的“一汽丰田”位于中国天津的工厂也正进行大规模减产措施,部分产线甚至已经停产。有相关人员详细指出,一汽丰田早已在今年夏天结束前停产了小型车“VIOS”,而正在进行减产的车型更是人气车款“COROLLA”。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业内“日系车不香了“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毕竟也曾不可一世的三菱汽车已经在今年10月份正式败走中国。我们虽然无法设想身为世界前列的“两田”是否会步其后尘,但已经不难看出,“两田”的日子已经非常不好过。

“受制于中国纯电动车的大规模兴起,导致燃油车在中国市场生产与销售受阻。在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被中国品牌挤压,产量正在减少“本田发言人在回应“裁员事件”时的说辞一语中的。

减产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作为日系销量担当的燃油车更加不好卖了。

官方数据显示,本田在1-10月在华销量下跌了16.7%,其中广汽本田1-10月销量总计约49万辆,同比下降18.5%。同样的,作为日系龙头的丰田1-10月中国销售量同比也下滑了3.6%,仅售出了155.76万台。

其中,一向销量拔尖的卡罗拉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仅为12.6万辆,同比大跌22%。亚洲龙、凌放以及皇冠陆放的销量也都呈下降趋势。本田雅阁的1-10月销量同比也大降23.3%。

要知道,从全国市场来看,汽车销量反而在电动汽车的带动下不减反增,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期间中国汽车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1%至2,396.7万台。

一增一减,日系车在华的销量窘况可见一斑。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无非是电动化进程未能跟上国内领先的脚步。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极剧的市场变化,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加快转向电动汽车,消费者的品牌选择也发生巨大变化”三菱汽车的这一“退场总结”也同样应验在了“两田”的窘况上。

三菱汽车提到的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变化,早在电动汽车刚刚兴起时就已初见苗头,而今业内人士更是早已耳熟能详。在更侧重性价比的新型购车理念下,日系车的百年品牌影响力已经无法最大程度上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随着“芯片荒“影响的日益缩小,电池技术的逐渐纯熟也让电动汽车的成本再探新低,合资品牌已经无法在价格战中讨到好处。

或许是日系车的金字招牌矗立太久,裁员减产的消息发生在“两田“身上才会赚足眼球。事实上,另一个日系品牌也面临着同样窘况。

而今年1-10月总销量仅为62万辆(包含轻型商用车),相比于去年同期的92.6万辆,降幅更是高达33%。2022年,日产在华销量就曾大跌22.1%。

当然,重压之下的合资车企裁员减产也并非预示着放弃。之后必然就是加快追紧电动化脚步,加快电动化转型。

广汽本田官方在2023广州车展表示,从2027年开始将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所有车型都会100%电动化。一汽丰田携16辆车亮相参展,参展阵容涵盖了轿车、SUV 、MPV等多个细分市场,燃油、纯电、混动等多个动力形式。

可以肯定的是,“丰田”们在中国市场上依然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但也要看到,电动化进一步重构了中国汽车市场秩序。海外一线品牌躺着数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样的新环境,每个品牌都需要去适应。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26关注 | 84作品
+ 关注
一个有态度的汽车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