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技术发布会,小米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

1003天之前,当小米官宣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时,有些人觉得汽车行业太复杂,没有玩过的人,很难适应其中的规则。可是,小米却有自己的想法。

越是复杂的行业,意味着老旧玩家们思维与行为的惯性越大,他们想要做出改变也越难。当百年内燃机汽车开始向智能电动车转变,当汽车由一个机械产品向可移动的计算终端转变时,汽车行业既需要坚守百年来固有的一些规律,也必然需要新的思想。而小米认为,这会是属于它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到底该怎样才能抓住?1003天之后,小米用一场技术发布会,在完成首款车型SU7亮相的同时,也清晰地向行业传达了小米造车的核心思想:既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固有规律,从底层出发,从核心技术的攻关做起,同时坚持“科技×生态”引领,用互联网的方法论赋能制造业。

所以,小米给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于向市场多投放了一款全新车型,而给如何打造“移动智能空间”注入了新的思考。

从底层自研,做“制造的制造”

很多人会觉得,小米造车好像“有点慢”。当然,如果小米只是简单地把供应链成熟的东西拿过来,“拼”出一辆电动车,好像也不是特别难,时间自然也会短很多。但显然,小米不可能这么做。因为小米汽车给自己设立目标,是要能媲美保时捷与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

这就意味着,小米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底层出发,从核心技术的攻关做起。因为只有底层技术自研,才能建立最大的战略级优势,才能做出更多的集成创新,才能让用户在体验中有更多的wow。看起来,小米是在造“车”,本质上小米是在造“造车的新方法”。

这次技术发布会上所发布的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大核心技术在内的“摩德纳”架构,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当很多人都认为小米的核心优势会是万物互联的生态时,小米却用“量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电驱系统,直接将一辆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性能拉到了全球最顶级的水准。

比如,当很多人都认为小米的第一款车可能会选择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时,小米却做到了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自主研发“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制造问题,更是进一步反哺制造业,向行业输出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

比如,当很多人都认为小米的智能驾驶积累尚浅时,小米却做到了全球第一个量产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对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的底层范式,进行了关键的创新提升。

比如,当很多人都认为“人车家互联”就是手机控车、手机上车机、车机控家居时,小米却从万物互联的底层逻辑出发,充分利用已有优势,把“生态”的想象空间无比扩大。

如果没有扎扎实实地从底层自研,如果不是对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保持敬畏,并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今天的小米汽车必然就变成了“公版货”,变得平庸,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第一、唯一、最”,也绝不会赢得这么多人的关注与期待。

让行业透明,让用户受益

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行业,还是在后来的IoT智能家居行业,小米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用“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干掉信息差,让一个领域回到它应有的“物有所值”上。在电动汽车行业,小米同样如此。

在这些年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布会上,恐怕很少有人会像雷军一样,把超级大压铸、把BEV、把占用网络,甚至是把风阻系数和热泵,这些看似很枯燥的技术,解释得这么清楚,让哪怕是之前全然无了解的技术小白,也能听得进去,并且因此对好产品有了评判的价值观。

这种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让这个领域变得透明的做法,会极大促进高端技术的下沉,推动技术创新体验的普及,并最终让用户受益。如今,小米只是把这种理念,带到了汽车行业。

当雷军被问起,小米汽车为谁而做时,他的回答是为那些喜欢最先进的科技、热爱生活、对好设计和好体验都有很高的要求、爱家人、也爱自己的“时代精英”们打造。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最本分的深耕底层技术,坚持长期投入之外,别无他路。

也只有行业变得透明起来,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才能大踏步前进,才能在这个新时代收获大家的期待。

写在最后

小米从手机行业跨入汽车行业,远不只是说给市场造一台车,而是要让小米的能力赋能制造业,带动整个生态链的技术发展,从而构成人车家全生态的完整闭环。有了这样的生态闭环,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小米选择用一场技术发布会,正式开启小米汽车面向市场的征程,既是向行业传递自己的造车理念,也是向市场传递自己的造车信心,更是给所有的用户传递了一种向往感。如果用户得到的是一辆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车,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更是一个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那么所有的出行生活将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这是小米给用户的期待,也将是小米汽车实现既定目标的必由之路。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6万关注 | 2982作品
+ 关注
《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