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车市会是什么样?-下集

本周轮值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汽车产业是否也有泡沫化的问题?从2023年一些新能源车企倒闭来看,一些空洞已经发生了垮塌。不过汽车行业与房地产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是资产,而是消费品。因此,就不牵涉到金融泡沫,顶多是企业的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汽车行业就很难整体性地发生杠杆化过高的危机,企业也很难持续低效地烧钱。我们也看到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集体产品优化升级的现象。一批技术水平高且定价也提高的产品推出,说明企业有摆脱恶性循环,利用技术进步扭转局面的共识。而这一波发力除了所谓的高档旗舰车型,更具意义的是15万~30万元区间,中型规格,采用PHEV、增程电动和纯电动动力的车型,其中增长性最强的是纯电动车型。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不论网络建设还是超充技术,都在迅速成熟落地。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15万~30万元价位中型车是销量比重大且易于产生正向收益的类别,而充电基础设施和快充技术则打消了消费者疑虑。

2023年出口遭遇了一定困难,但中国整体经济其实是在缓慢但有成效地从疫情中恢复。实体经济的外循环确实在减速,内循环也确实在加速。汽车产销是个特例,它的外循环在2023年爆发式地加速,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健康度。这个趋势在2024年应会得到延续,尽管目前国际市场显现出一些不利因素。德国因为政府财政困局而取消了对新能源车的补贴,美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展望也较为负面,这些有可能导致2024年欧美市场的新能源车增长受阻。但这些展望主要基于欧美新能源车成本显著高于燃油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当前情况,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能源车制造成本的下降和充电设施建设的速度。特别是中国厂商惊人的行动力。他们迅速地将外循环从成品出口转变为本地制造,并且全球铺开。

这不仅在汽车产业,其它过去采用出口成品方式外循环的行业也同样如此,甚至早就行动在前了。因此,尽管2023年出口好像不易,却没有伤筋动骨。这也从GDP能够实现年初增长预期得到印证。人能挣到钱,就能消费。有房住可以暂时不买房;股票不好,可以不炒股,关键是持续能从工作中获得良好的薪酬收入。高消费也许会降级,低消费则有可能升级,这就是所谓枣核形结构。落到汽车上,就是中档次车型消费将扩大份额。这就与前文厂家新产品推出对上茬了,所谓双向奔赴。这也是内外循环之间的相互支撑。

对汽车市场而言,销量的基础是消费愿望。消费愿望的基础是可支配收入加财产增值预期。可支配收入增加看工作晋升机会,财产增值看资产型收入。资产型收入看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房地产基本不会在2024年有增值机会,稳住不崩就是胜利。证券市场,已经一跌再跌,处于信心低落导致的超跌状态。这样看起来,命门是房地产。不只因为它的经济规模最大,更因为它是信心之源。这个行业的带动作用既能是过去二十年来的正向,也可能是今后日子的负向。即使要把正向带动的任务转交给汽车等消费品,也必须确保房地产不往负向带动,因为它力量太大,别的都扛不住。


王钢

《风度》出版人


不知道说得多了好不好,但我们的心都是真的。 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过程,我们和海外都一样。 具体有多快多慢就看政策和改革开放的力度了。 这次免外籍人员入境签证很好,现在国内的交流太少了。12月初去米兰,大教堂广场上各色游客聚集,中国游客也不少,和之前没啥差别。我觉得要想恢复得快点,就执行政策坚决些,等到买车不摇号,买房没任何限购,春节鞭炮随便放时,对经济的信心才能慢慢恢复,这样对各行各业,对所有人都好。


崔珺

“风格车评”出品人


还是那句话,汽车无法承担起经济复苏的重任。毕竟汽车不是高净值的资产,不具有升值属性,房子成为了唯一能够提振经济的手段。这么说习主席在新年讲话中谈到的新词——“先立后破”,要想打破传统经济的依赖,必须要先找到另一个能够承担重任的经济角色,这恐怕目前还看不清晰,但汽车肯定不是。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还是会稳步增长,只不过增长态势会加速放缓。这个时候,车企拿出什么样的产品来就会变得决定生死。没有独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会加速淘汰和整合。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目前国内车市还处于一个新能源车政策红利阶段,无论是插电、增程还是纯电,都相比油车具有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的优势,出门还不会被限行,所以2024年还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油换电的置换份额。

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就是国内电价的优势,即便现在公共充电桩的电费价格已经在涨,但相比油价还是有很大空间的。不得不说,国家在电力供应上还是承担了不少成本。只是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电的需求将倍数级上升,一旦出现电价暴涨的情况,新能源车的购买欲望将大幅降低。

另外现在新势力车型的售价在逐步攀高,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豪华品牌的价格,一方面展现出自有智能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审视,现在的新能源车刨去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和售价究竟该如何界定,已经初装在车机里的功能权限远程释放一下,就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或者收取额外的功能费。不过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型比中等价位车型究竟强在哪里贵在哪里?也许等保有量上去之后消费者慢慢就能给出反馈意见了,到底是智能先锋还是冤大头,到时候也就一目了然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1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