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固态电池是不是“狼”来了,“宁德时代”们要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总感觉美国很乱。造成这种乱的重要原因似乎是美国人没有长期计划。比如换个总统,换个执政党,很多之前的政策就推翻了,给人朝令夕改的感觉。

但其实不然。

凡是涉及到巩固霸权的很多领域,美国其实一直都很有耐心和定力,而且要害抓得也很准。

就像最近新能源电池技术爆出一个大新闻。

美国量子景观公司(QuantumScape)公司表示,其固态电池通过了德国大众公司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

随后大众集团的电池子公司PowerCo也发布了对QuantumScape 这批24 层固态电池A样品的耐久性测试的结果报告。

报告显示,PowerCo对QuantumScape 提供的固态电池进行了长达数月、1000多次充电循环测试,电池容量保持率高达95%以上。

与此同时,这批电池单次充满电可行驶500-600公里(WLTP工况),这意味着行驶50万公里,电池性能才衰减5%。

现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冲放电800-1200次,性能衰减大约20%,远大于这次发布的这个固态电池。再加上固态电池天然的更安全,起火概率远远小于现在的液态锂电池。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有了大众的实测背书,这玩意只要能实现量产,算是对目前的三元锂电池实现了代际飞跃。

这个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QuantumScape股票大涨 43%,资本一片狂欢。

我们这里不分析这个新技术,谈谈这个固态电池新技术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背后美国的科技战略。

先来介绍一下QuantumScape这家公司。

它成立于2010年。刚好是中国开启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前夜,就说巧不巧吧。

创始人有三位,分别是曾任光通信设备公司Infinera的创始人兼CEO的Jagdeep Singh,和Fritz Prinz和Tim Holme,这两位都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

可以看到,美国科技创新公司往往都是商业奇才加技术奇才的组合,研商一体,方便后面落地。

从2012年起,大众汽车开始投资QuantumScape,并在2018年追加投资,取得了董事会席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新电池由大众来评测。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得上汽集团也投资了QuantumScape,后面QuantumScape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也是依托于这层关系。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2010年的时候,液态锂电池已经发展成熟。随着政策逐渐成熟,后面我们的新能源产业链自然地开始依托液态锂电池进行发展,迅速诞生了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

到了现在,液态锂电池全球主要的玩家就是中日韩的多家公司,美国几乎没有。整车领域,中国企业也算得上是大幅领先。

不过,从QuantumScape这次的爆红来看,美国人不是不参与,而是早就在研究下一代电池技术。

一旦这种换代的新技术量产,并且成本可控,毫无疑问,就能迅速淘汰上一代技术,完成产品迭代。历史上,苹果的iPhone,还有现在英伟达的AI芯片,都是这种思路。

简而言之,美国追求的科技创新,都是那种颠覆现有技术的,然后就抓在自己手里,形成垄断,赚取高额利润。为此,美国人也不不惜十年磨一剑。

现在这个固态电池新技术出来,无疑对我们目前暂时拿到领先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带来很大压力。

会带来两个潜在影响。

一是加速我们的自主固态电池研发进程,这是正面的。

二是现在QuantumScape的新技术已经初具雏形,如果舆论进一步发酵后,可能会造成市场上一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转为观望。毕竟谁都不希望买个新车,没几年,就被淘汰了。

这是潜在的负面影响。

此前,丰田宣布将于2027年下线固态电池。这表明美国、日本和德国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要颠覆我们的领先地位。

我们的优势在于液态锂电池已经迅速实现了低成本量产,而且上下游产业全抓在手里,商业化愈发成熟。

同时在固态电池研发上,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如来自北京卫兰和宁德时代的半固态电池(麒麟电池)都已经量产,分别搭载在蔚来和极氪的产品上。

虽然固态电池要实现量产,且成本可控,目前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但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中国企业来说,从现在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要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关注,同时精确规划现有产品产能,避免出现大量无效、落后产能。

以中国现在的新能源产业规模来说,美国、日本或是德国,再想独享技术,可能性已经不大。剩下的核心问题便是谁都占到先机,掌握行业话语权。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电池技术即将大换代的前夜,将有很多还没准备好,或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倒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1关注 | 131作品
+ 关注
以世界,观汽车;以汽车,观世界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