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近四个小时的独角戏

本周轮值

王钢

《风度》出版人



看着确实有点累,看了一个小时后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看了两个小时后觉得是有点在浪费时间。投屏的我都没看完真的佩服现场这么多媒体同行们。在全民造车的今天,好像不造车你就不是一个大公司,好公司一样,汽车品牌做个延伸出一个,两个,三个电动车品牌我理解,人家是干这个的,手机品牌出个电动车是因为啥?觉得现在的车机都不好用,非要自己来?但你的底层也不是自己的,你也不过是写了个复杂的应用。家用电器公司造个车为了啥?可能觉得挺容易,三电集成一下装个壳,基本上和冰箱,洗衣机没有太大区别。确实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有时候让我都有一种错觉,我自己也来攒辆车如何?虽然我连自行车都没有攒过。

网上的中国车越来越贵了,而中国大部分人的月收入才3,4千块钱。三四十万,五六十万,七十到一百万,没有不敢想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但其实说到产品自身确越来越乏味。中国的家用电器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兼并,才有实力收购了东芝,日立等海外品牌,汽车作为一个技术和资金更密集的产业,真的有这么多的金让大家淘吗?听雷军讲了几个小时我有点失望,如果连中国手机电视行业的颠覆者小米的车都这么乏味,技术毫无新意,但好像售价不低时,这个市场还值得追涨吗?2024年应该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份,而且一定是泥沙俱下。

其实平日上下班,我喜欢开电动车,好驾驶又方便。买的高合,原因就是好玩儿,与众不同,我对续航没要求,家里有桩也从不开它出城,最近也传高合要暴雷了,大家觉得我是留着呐,还是赶紧卖了?如果再买电动车我考虑过大众ID BUZZ或者一台更小的电车,smart或者电动MINI?原因还是好玩儿。但现在国内市场的同质产品太多了,而且价格越来越高,这能卖出多少台?说回来,还不如躺平了买台奔驰的C加长,宝马的5加长,奥迪的Q5加长来的划算。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对小米造车这个事,我的看法是绝不简单。虽然SU7的外形轮廓有些像保时捷Taycan,但它的整体技术却包含着大量的自主研发。如果说没有看到创造性的革新,也不奇怪。它的策略就是看准先行者们探明的路径,从后面一举超越。这种后发制人之术的好处是效率高,不需要花费大量能量去探索。比如高转速电动机。就是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路线,有的放矢地把应用做到极致。压铸工艺是这个逻辑,CTB电池同样是这个逻辑。这些都能让SU7具备了技术应用方面的竞争优势。小米还是深谙中国产业这些年崛起的诀窍,就是技术应用的能力强。一个新技术,往往是西方先提出,先研发出来,中国企业看准之后以极快速度将它落地。现在以深圳为核心,珠三角所形成的产业链网络,这方面的能力可谓世界无敌。很多外国公司也在与之结合,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迅速商业化。而小米就是玩转这个体系的大行家,甚至是这个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缔造者。所以,小米造车很值得关注。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最近几场电动车发布会,感觉大家的牛吹的都挺大,但仔细回味一下,好像又没什么真正的新技术,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风阻系数卷出了新低。未来上市的电动轿车,如果风阻系数明显大于0.22或者0.23都不好意思和邻居打招呼,最好是0.20,甚至有0.199。要知道0.22或者0.23即便放到现在,也是燃油车中顶级水准,到电动车这里怎么就垫底了呢?风阻系数当然是越小越好,减小阻力,增加续航,但不可避免地造成设计的趋同——相似的线条和比例,怎么看都觉得是保时捷Taycan的“表亲”。如果续航都已经是700+了,还有必要再去卷风阻吗?作为一个潜在消费者,我更愿意接受续航可能低一些、但造型更有趣的车,smart和MINI都不错,极氪X也可以考虑,总之对保时捷的“表亲”们已经有点无感了。


崔珺

“风格车评”出品人


汽车圈这几年完美的继承了手机厂家的宣传套路,把广告法完全不放在眼里,世界第一,全球第一等等夸大其词的说法屡见不鲜,曾经很务实的汽车圈怎么突然这么浮躁了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外来者进入汽车圈了,它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规则,玩法乃至产品,所以带着整个汽车圈,尤其是中国品牌“急眼了”。消费者需要更加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说回这个小米汽车,其实理解他很简单,雷军在手机时代就是以整合著称,把行业内已有的技术为我所用,这才有了红米等。汽车时代其实同样如此,行业已经有了很多不错的技术储备,也有了大量行业经验,小米只需要在这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资源就可以了,这种整合资源也是一种本事,接下来就要看雷军能不能真的玩转比手机复杂的多的汽车产业链了。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大家有没有想过,虽然之前网上盛传 小米SU7售价15万元起、雷老板在公共场合一再表示小米汽车售价不会便宜,但这个可能就是雷老板放出的烟雾弹呢。一场供应链技术汇总的小米汽车发布会、小米产品一贯的技术整合模式和高性价比策略,至少以目前公布的信息都说明小米汽车还没有什么很强的技术和独家的优势可以支撑它冲进高端车行列,也许最终上市价格真的来一个什么16万元、18万元起,立马就会让消费者感觉到赚了,再次应了那句话“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合适的价格”。


于英钊

《风度》杂志

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小米的发布会我确实也看了直播,但是没能坚持看完,谁能想到一场发布会还能开四、五个小时呢,而且居然还有中场休息。

都说雷军有个技能,就是把看起来数据尚可的东西,再通过各种数据加工把它塑造的出尘脱俗,说起来这也是手机领域里惯用的手法,因为安卓阵营大家在硬件层面上都差不多,甚至连UI也差不多,因为都在模仿苹果。很可喜,这种风向很快就传导到电动车领域,没办法,因为大家的三电实在也是差不多,因为连供应商都差不多。如果有不同,也就是产品形态的差异了。

大家对于小米的期待来自于对小米生态的想象, 但问题在于连米粉都觉得SU7超过20万的话就太贵了,想必雷军也在纠结这个售价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1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