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比亚迪在其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将中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厂商都致敬了一遍,包括一汽、东风、上汽等国家队选手,也包括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还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并喊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愿望。
虽然此举招致了部分同行的反感,甚至回应称“先打一架,再谈要不要在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销量论地位的汽车行业,作为目前销量「遥遥领先」的中国品牌代表,也只有比亚迪有资格敢说“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其他厂商则会被认为是底气不足,因为不是行业第一。
而比亚迪开的致敬同行的行业先河,如今又被小鹏汽车活学活用。
2024年1月30日,在主题为「小鹏真智驾 全国都好用」的社交征集活动启动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致敬了一圈同行。这些同行不仅包括特斯拉、问界等行业头部选手,甚至也包括还未展现真正实力的小米汽车,共计16个同行。
何小鹏称,小鹏不是第一家布局智能驾驶的企业,丰田、谷歌和百度都比小鹏起步更早。何小鹏认为,过去十年,从没有人相信,到大家都相信;从少数企业布局,到所有企业布局。智能驾驶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是所有友商共同努力的结果。
何小鹏指出,2024年是智能驾驶进入城市的元年,从今年开始的未来新10年,高等级自动驾驶一定会完全颠覆过去的出行逻辑。
如果说此前比亚迪致敬中国所有汽车品牌,是为了强调其行业第一的地位。那么今天小鹏的致敬友商行为,是否也同样为了强调小鹏汽车才是高阶智驾领域的第一?此前,行业习惯将小鹏和华为并称为行业第一梯队。
“开城数量绝对的中国第一”
何小鹏将小鹏的高阶智驾领先能力形容为“绝对的中国第一”。目前,衡量一个厂商的高阶智驾的领先程度,通常的标准是看开放城市的数量。
这一方面,从2022年9月17日小鹏城市NGP开始在广州试点起,到2024年1月1日止,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城市智驾能力,总覆盖城市数量已达243城,成为城市智驾全量开放数行业第一的汽车品牌。
此前华为曾宣布到2023年底前要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CA在全国所有城市都能开,但到现在为止还未兑现承诺。据已提车用户反映,华为的高阶智驾只能在高速路上用,城区智驾还未推送。最新计划是春节后全量推送。因而,以开城数量论,小鹏汽车的确已经超越了头号对手华为,成为现阶段高阶智驾领域的行业第一。
数据显示,能用小鹏XNGP的地方,覆盖全国高速路网,及全国21个省(含直辖市与自治区)、3个直辖市、9个省会,150个地级市,81个县级市,共计243座城市,并且已覆盖90% Max版本车主所在城市,XNGP的可用里程长达56.9万公里。
钛媒体App梳理发现,小鹏XNGP目前覆盖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及北方的北京。其他的北方城市和偏远地区目前还未进入到XNGP的辐射范围,比如北方大省陕西和山西分别只有4个城市和3个城市,甘肃则无一城市覆盖,新疆和西藏地区也未进入到XNGP的覆盖范围。
这主要与智驾功能要在每个城市上线,要经历重重关卡有关。因为智驾功能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安全,因而在上线每一个城市之前,都要经历严格的测试、校验和云端仿真等复杂流程,以确保上线城市的每个路段都能用。
而XNGP的覆盖城市之所以能从2022年的仅广州一城,快速扩张至2024年初的243城,主要与转向无图研发有关。据悉,从依赖高精地图转向无图后,XNGP的开城效率提升384倍,开一座城最快仅需1-2天,较此前的花几个月才能开一城的效率大幅提升。
这是无图研发带来的恐怖泛化能力所起到的作用。这解决了高阶智驾此前无法快速普及的难题。但距离高阶智驾让每个用户都觉得好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对标无人驾驶明星公司Waymo
尽管何小鹏表示,智驾事故仅为人工驾驶的1/10;尽管XNGP已完成道路验证实测里程370万+公里(含高速);尽管高速NGP每千公里的被动接管次数仅为0.5次,高速NGP平均时速提升13%。但很显然,以上数据还不足以让用户将驾驶权安心交给一台机器。因为当前高阶智驾还做不到100%零接管、不能明显提升通行时间,以及无法像人类一样应对各种异常环境等明显短板。
何小鹏认为,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是行业学习的标杆。据悉,专注于L4级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Waymo,目前已在美国的旧金山地区面向大众市场投放了数台无人驾驶运营车。何小鹏亲自体验后发现,Waymo的无人驾驶技术,可做到数百公里零接管。
而小鹏汽车接下来的研发将要对标Waymo,提升城区智驾功能在核心区域的出行体验。何小鹏表示,接下来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核心区域每千公里被动接管次数<1次,智驾通行时间接近人驾导航时间,以及不断优化对非规则路面和恶劣天气等异常环境的处理能力。
基于该目标,小鹏汽车下一步的动作是端到端的大模型将全面上车,何小鹏认为AI大模型将加速智能驾驶全面化。众所周知,语言模型Chat GPT,让人们意识到机器也可以变得像人一样聪明,好像具备人一样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因此,大模型上车,将会强化高阶智驾的感知能力,可以让它像人脑一样处理驾驶。
行业普遍的共识是,AI大模型将会让自动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时代提前到来。对此,小鹏的高阶智驾开始提速——在中国市场,2024-2025年,小鹏XNGP的覆盖范围将进入到小路、内部路、停车场等复杂路况,也即要实现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在全球市场,2024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XNGP。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小鹏等头部智能驾驶厂商开始提速,行业势必将进入围绕高阶智驾的疯狂内卷时代。
高阶智驾的「开城战」来临
内卷的第一步,是比拼以研发人员为主的研发力量。
作为头部力量,小鹏以智驾为核心的技术投入规模是超过3000人的研发团队和每年35亿元的投入。据悉,小鹏汽车的智驾研发人数占到其所有研发人员的40%,而仅在智驾领域每年35亿的投入规模,相当于排名100位左右的民营企业一整年的所有研发投入。
作为小鹏汽车的头号对手,华为也不遑多让。据悉,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核心的华为车BU团队共有7000多人,而余承东此前表示,车BU一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十几亿美金。可见,华为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跻身进高阶智驾第一梯队,大举投入要计首功。
发车未发价的小米汽车,也将研发的重点看向智能驾驶。小米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投入目前已经超过47亿,占到造车总投入100亿的近一半。小米目前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超过1000人。雷军将智能驾驶看作是小米重点投入的新兴赛道,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而随着高阶智驾在2024年驶向普及元年,全行业对智驾的投入将达到空前力度。
比较典型的是比亚迪,其前不久宣布要在智能化领域豪掷1000亿,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了4000名研发人员。这一研发力量和华为相当,但超过了小鹏汽车。
可以想见,汽车厂商在2024年不仅要应对更加内卷的价格战,还要应对高阶智驾的「开城战」。2024年被认为是高阶智驾开城的元年。如果一些玩家在元年都挤不上牌桌,那么今后的处境或将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