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察|勇于跨界,小米或打破汽车产业格局

主要观点:

汽车市场博弈激烈,新玩家进进出出。小米跨界入局,不惧质疑,做足功夫,勇于创新,或打破汽车行业格局,建立一片新天地。




汽车市场烽火连天,小米不畏强敌,不惧挑战,广纳谏言,备足实力,以破冰者的姿态挑战规则和束缚,开创汽车产业新格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以来,出现了逾百家新造车企业,从PPT造车到实现量产,再到规模化交付,目前仍活跃在造车舞台上的新造车企业经过大浪淘沙已经越来越少,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新玩家进进出出的情景。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行业即将跨入2024年前夕,12月28日,宣布造车1003天的小米汽车举办技术发布会,吸引了汽车圈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搅动了汽车圈和科技圈,质疑声一片。



一、小米造车的底气在哪里?


2021年3月20日,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引起各界轰动。此后直至今日,雷军不断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走,积极备战。之前,小米集团长期征战在手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十几年来,小米从智能手机、到智能语音,再到AIoT(万物智联),逐渐构建起了自己强大的物联网生态体系,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loT平台,连接了超6.99亿台智能生态设备。



  • 造车理由充分


小米认为,随着新四化的推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将成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也就是万物互联的一端。对于小米这种以物联网生态链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企业而言,汽车自然也是其物联网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造车才能够真正打通手机和全生态链,才能给用户更完整的生态体验,最终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小米本就是一家“工业综合体”,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很多能力可以复制。而且,雷军本身就是投资人,是小鹏汽车的天使投资人。小米广泛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传感器、定位系统、芯片和算法等核心技术,显示出小米在这一领域的深度布局。



  • 团队实力雄厚


为了造车,小米集团规划10年投入100亿美元,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远超新势力造车的前期投入。同时,小米汽车招揽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宝马内部装饰大师申先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原奔驰内部装饰资深设计师仇臻等一系列人才,组建了包括3400名工程师的团队,在人员上奠定了基础。



  • 技术准备充分


小米实现了五大核心技术突破和首款产品 小米SU7即将量产上市。其中,摩德纳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底层构架之一,包括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自研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超级大压铸Xiaomi HyperCasting、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和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小米汽车通过融合工业硬科技、智能软科技、AI全面赋能,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致力于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



二、质疑反转,能量满满


小米汽车的发布会后,一系列负面报道和谣言将小米推上风口浪尖。有人质疑小米贴牌、假自研,试图贬低小米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人认为,看似盛大的技术发布会其实就是供应商整合发布会,小米入局造车不合时宜。质疑声不绝于耳,小米汽车处于包围之中,但也有不一样的发声。



  • 不一样的评价超乎想象


马斯克一向以直言不讳和颠覆性观点闻名于世。近期对小米汽车发表评价,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他表示对小米汽车看好,并认为小米汽车是一个“有意思的挑战者”。这一评价不仅是对小米汽车的肯定,也是在表明立场。马斯克的评论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许多网友开始反思,之前对小米的无视和怀疑是否正确。



大V胡锡进在微博谈到,中国缺乏新技术的勇敢探索和开创者,而小米此举几乎可以被视为“破釜沉舟”的自我迫使,应当受到鼓励。胡锡进还说:“说实话,我挺愿意看到小米再成功一次的。因为那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为行业竞争提质。”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就小米造车进行了点评,并给与高度评价,称“小米很有机会成汽车产业第二个百年进化的新一代推动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和财经评论员万喆一致认为,小米汽车的进入并不算晚。事实上,小米涉足造车已有七八年时间,早期雷军还曾与马斯克等多位业界大佬有过深入探讨,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把控。



  • 外媒盛赞难得一见


德国《经济周刊》1月7日刊发题为《为什么小米首款电动汽车标志着时代转折》的文章说道,小米发布了一款电动汽车——这让汽车行业为之震惊。因为这不是一款普通的电动汽车:现在的“小米SU7”在技术上可与业内顶尖车型相媲美。英国媒体路透社表示小米是一个成熟的消费电子品牌,随着汽车成为智能设备,小米有很大的突破机会。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新闻》的报道更是一针见血,直言特斯拉的高管们可能已经开始对小米汽车的影响力感到不安了,“小米汽车可能会让特斯拉高管做噩梦了。”西班牙顶流科技大V撰写了名为《小米SU7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文章,里面写到,“这款车一定是优雅而环境友好的,它具有非常现代感的设计、令人惊讶的性能和该领域的最新技术。”


  • 央媒肯定小米造车


近期,央视财经网等诸多媒体对小米汽车进行了点评,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小米凭借完善的生态布局和创新技术,将会成为汽车行业走向“移动智能空间”时代的新“灯塔”。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科研投入和创新未来能引领行业潮流趋势的一定会是中国硬核科技企业,而小米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和引领者,其“生态造车”理念和创新实践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启示和方向。



三、广泛纳谏,引领未来


  • 洗耳恭听,坚持底线


近一段时间,小米SU7算是国内纯电汽车领域的小顶流,亮相之初褒贬不一,但也有很多网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网友近期发现,工信部新车公示目录上的小米SU7已经有明显变化。例如,曾有网友提出车尾“xiaomi”字样较大,且字母较多,像“汽配城”风格,现在已经明显变小,整体更协调了。根据意见改变的还有:可以选装不同的天幕玻璃、不同的前挡风玻璃、不同外观的轮毂、不同涂色的制动卡钳和碳纤维后视镜等。小米汽车这种“消费者为中心”的态度,践行了雷军“我们希望做一台能够承载大家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的诺言。



还有网友没有忘了小米SU7价格,希望售价是9.9万元或14.99万元。雷军的回应却是,小米汽车的性能相当于200-300万元豪车的性能,C级高性能轿车,性能高到什么程度?零百加速2.78s,最高车速265km/h,还有出色的中后段加速,“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小米汽车宠粉,但是更坚持底线。



  • 致敬先行者,引领新格局


小米汽车在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一幅海报,表达对中国新能源车先锋的敬意与感谢,深刻理解行业的复杂性和先行者的艰辛,高度重视前辈的努力和成就,彰显了小米汽车的谦逊和远见,它的加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小米汽车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近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变革,通过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中国品牌在技术和品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小米汽车的崛起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业的转变,展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潜力和实力。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小米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欧美传统汽车制造商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中国汽车企业终于有机会团结起来,携手前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445关注 | 527作品
+ 关注
中汽测评官方媒体,致力传播C-NCAP等测评结果,普及汽车安全、绿色和智能技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