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察|打破排队魔咒,换电让回家之路不再漫长!

主要观点:

国资、车企加入换电联盟,鼓励政策加持,蔚来换电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换电模式迎来曙光,充电焦虑不再让回家之路变为囧途。




近几年,春节与国庆长假仿佛成了新能源汽车车主们的“充电大考”。在这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时刻,天南海北的游子们,怀揣着归乡的急切心情,却不得不在高速休息区为了一个充电桩而停下脚步。原本应该是温馨的归途,却因“一桩难求”的窘境变得焦虑不已。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这种新时代的“充电焦虑”让车主们苦不堪言。



充电焦虑,长途旅行变囧途


充电桩建设滞后。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生产892.0万辆,同比增长33.7%。其中,国内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渗透率达35.7%,比上一年提升8.1个百分点。而据统计,截止2023年6月末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665.2万台,同比增长69.8%。但近年来车桩比整体呈下行趋势,截止2023年6月末,车桩比为2.4:1,距离工信部此前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23年实现车桩比1:1”尚有较大的差距。更别说节假日高速公路车辆剧增,充电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了。



充电速度和天气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取决于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和车辆本身允许的充电速度以及车型电池容量,如纯电动汽车在空电情况下,充电一般需要3-10h,部分车型支持快充技术的充电时间会相对快很多。随然现在很多应用800V架构的车型逐渐增多,充电5min可以行驶200km。但还有一个问题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影响较大,那就是天气。特别是在北方冬季,电池的储电能力和转化效率降低,导致续航里程大幅下降,甚至超过50%,对长途旅行带来不小的压力,直接影响了驾驶体验。



续航焦虑止于换电


换电模式提升用车体验。换电模式是电动汽车补能的一种服务方式。当车辆电池电量不足时,车主可以在换电站仅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更换,实现快速补电。与传统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不同,换电模式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对电池进行存储、充电和配送,车主只需在电池配送站内直接进行电池更换,无需等待充电,极大缩短了充电所耗费的时间。换电模式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还省去了车主购买电池的费用,提高了用车体验,并对电池进行统一管理。



蔚来引领换电模式。蔚来是整车品牌中以换电模式作为主攻方向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换电模式的主要推进车企。从2018年第一座蔚来换电站落地,到2023年蔚来三代站亮相,5年时间里蔚来迭代了三代换电站,第四代已经在路上。在快速技术升级中,蔚来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服务效率不断上升。截至目前,蔚来汽车累计布局2345座换电站,其中包括757座高速公路换电站,已完成超过3500万次换电服务。



国资入局增强换电模式发展。1月11日,在安徽省政府牵头下,安徽省能源集团、安徽省交控集团、蔚来达成共同推进开放共享的储充换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江汽集团、奇瑞与蔚来达成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国资的加入,让蔚来换电站的公共产品属性显现,蔚来的换电标准又向国家标准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签约也意味着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后续或将有更多资本入局,换电模式将不断加强。



蔚来换电让长途旅行赢麻了。2023年春节假期,蔚来的全国346座高速换电站向所有蔚来车辆提供不限次数的免费换电服务(运营车辆除外),其中高速服务区换电站提供24h服务。许多蔚来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春运换电回家的经历。一位微博网友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几乎每隔约200km就有一座蔚来换电站,各换电站电池充足,蔚来车主的电车长途出行真正免去了里程焦虑。同时,1月14日春运开始仅一天时间,蔚来单日换电量首次突破5万次,蔚来为用户提供了超3.5万次免费高速换电服务。



窘境难解,换电模式推广难


前期投入成本高。换电站的建设除了用地、人力、换电设备购置等成本外,还需要巨额的电池储备成本和电池充电、用电成本。根据测算,建设一个乘用车换电站的成本近500万元,其中电池投资成本约140万元,这为投资换电站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该地区采用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未能达到一定规模,企业还会存在面临亏损、无法收回成本的情况。



后期运营成本高。充电站几乎可实现无人值守,车主可自行操作充电桩进行充电,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但换电站中换电设备的操作及维护保养、动力电池的统一充电、存储和调配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因此换电站的后期运营成本要高于充电站。



换电标准还未实现统一。各汽车生产商和电池生产商对于换电车型的整体设计、电池的更换形式、电池的尺寸和接口等标准各不相同,造成虽然现有市场上换电模式的车型众多,但却不能保证在所有换电站都能实现换电,对换电站的运营效率造成极大影响,同时消费者的体验感较差,不利于换电模式的推广。



曙光乍现,或迎来充换并存发展


政策助力换电模式发展。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补贴政策,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5月,换电站作为新型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支持换电模式发展。2021年10月,工信部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并将11个城市纳入此次试点范围;11月,《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22年12月,国务院颁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进一步明确要推进汽车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6月工信部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提出要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换点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统一;当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对于支持“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直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政策支持下,换电市场已成为一片蓝海。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换电模式凭借其在电池统一管理、梯次利用、可再生利用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受到关注。而在“后补贴时代”,市场又亟需降低整车成本,于是换电模式所支持的裸车售卖、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成为市场热点。一系列旨在推广车电分离的宏观政策出台以及主管部门对车电分离法规、电池标准等实际问题的响应,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从“充电为主、换电为辅”切换到“充换电并行发展”。现有政策强调了充电与换电都是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二者互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支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完善充换电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出台更多政策细则,助力换电模式进一步推广。



车企积极推动换电普及。蔚来、北汽、长安、上汽、广汽和吉利等车企从2021年开始加大换电赛道推广力度,在具有一定市场接受度、保有量较大的现款车型基础上研发换电版本,实现量产的涵盖乘用车、出租车、商用车、重卡在内的多种电动汽车类型。同时,各主机厂与换电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加码建设换电站以供旗下车型使用,以提高用户服务体验和降低用户油电转换成本为目标,增强换电车型的竞争力。



多元主体入局换电运营。当前,我国换电站主要由蔚来、奥动新能源以及杭州伯坦三家参与建设,还包括车企、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等新进入者。蔚来、奥动、伯坦凭借专业运营的优势,较早切入换电行业,在布局换电站数量上领先。吉利在车企中拥有最多的换电相关专利,带来面向换电联盟的开放性专属架构(GBRC 平台),首次在行业内提出整套换电解决方案。



中石化等能源企业依托全国加油站建设智能充换电站,快速复制其网点优势;国家电网在换电标准制定方面拥有话语权,联合主机厂建设换电+充电+储能“三站合一”电站;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企业,向下游布局“标准化电池+面向电池服务”换电运营模式,通过开发“巧克力换电块”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补能选项,凭借动力电池装机量优势可广泛适配从A00级、B级、C级乘用车到物流车的各种车型。



换电站建设迎来高潮。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安徽国资出面,支持蔚来换电站建设。李斌表示,2024年未来将继续建1000座换电站。2023年底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安徽即将建设的1000座储充换一体式换电站,由中安能源投资建设,意味着安徽所有服务区都将建立换电站,从而搭建起安徽省内统一的充换电一张网。安徽省已经为换电模式在地方的落地打了样,方便其他省份“抄作业”。目前还有其他省市的国资委主动接触蔚来,这也意味着全国换电市场将以安徽为根基向外辐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换电联盟”并投资充换电布局。



充换电将长期共存。中国一些纯电动车企希望基于800V超高压充电平台解决补能焦虑,但800V充电桩建设也面临电网扩容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建站、充电成本增加、服务特定品牌车主、各个品牌的超快充体系之间共享存在障碍等问题,导致补能市场仅依靠800V超充桩是远远不够。而蔚来牵头的“千站计划”,让安徽省所有服务区都用上换电站,丰富了下沉市场的补能选择,解决了三四线城市车主的补能难题。从结果看,充电和换电都面临相同问题,两种模式将长期共存 。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445关注 | 527作品
+ 关注
中汽测评官方媒体,致力传播C-NCAP等测评结果,普及汽车安全、绿色和智能技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