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期国产车爱生锈?成本和工艺难辞其咎

早些年,国产车生锈问题比较常见,导致人们心目中对于国产车有了“爱生锈”这样的印象。

其实,不管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都有生锈的情况,而国产车由于早些年技术不成熟,同时为了控制成本选用了一些普通钢材,导致底盘、漆面等位置时间长了会出现生锈的情况。

而生锈是会“传染”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蔓延到其他部位,导致车身强度下降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

国产车为了与合资车竞争,往往打出性价比这张牌,不得不承认自主品牌在三大件技术、装配、涂装等工艺上都与合资有着较大的差距,当然某些合资甚至豪华品牌也出现过B柱生锈的情况。

早期,国产车为了压低价格,选用的都是一些冷轧钢板来节省成本,而合资品牌多采用的是镀锌钢板,还有内涂膜板等,后者的防锈能力要强上不上;

在防锈处理上,自主品牌的技术不够成熟,喷涂工艺与喷涂环境未达到行业标准,通常国产车采用“整体车架电泳工艺”,而合资车采用两次喷涂技术,在零件预装前喷一次,装好后再来一次,这样使得漆面更厚,还有空腔灌蜡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整车防锈效果更好。

不过近几年,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除了在新能源赛道大放异彩外,传统的燃油车领域也有很大的技术提升,逐渐掌握了自己的核心三大件技术。即使入门级的车型在材质的选用上也不会偷懒,防锈工艺上也有提高,现在的国产车再说开三年就生锈就有点先入为主了。

最后:虽然现在国产车依旧在堆配置,不过在基础工艺上已经接近了主流标准水平,用料上也进行了严格的把控。

今日的国产车是可以令人刮目相看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24关注 | 3811作品
+ 关注
伟大的车讯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