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车调查,是直奔着命门而来(下篇)


  欧盟要对中国汽车进行调查,其实就是反补贴调查。在欧盟发出了调查意向以后,准备4月11日之前,对国内的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而这样做法,看似是公开的调查,但有没有微服私访性质的了解,确实要另当别论!因为,这次引人注目的调查,虽然招致了德国方面的反对、但也是在法国方面的坚持先进行的,自然会派生出许多的不可确定性!

  为此,无论是商务部、还是国内的出口企业,都已经进行了正式表态。其中,商务部表示,欧盟方面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所谓的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的证据支持,是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为此,中方已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要求欧盟方面,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局出发,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为中欧电动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那个环境!

  另外,相关的出口企业也对这次调查进行了表态。其中,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就表示,“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比亚迪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与此同时,比亚迪将向欧盟分享它们要求的所有信息,以消除对其汽车生产存在的任何困惑“。

  吉利针对这次调查,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的杨学良先生就表示,“吉利控股将积极配合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同时,杨学良还进一步表示,“吉利控股集团一贯尊重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基于互利共赢原则,吉利控股集团在欧洲持续投资十多年,不仅守护了欧洲标志性汽车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产业协同效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球用户带来美好的出行体验,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与此同时,相关车企长城、蔚来汽车也都针对调查,发出了“需要一个公平的、开放的贸易环境”的声音。而这样的多方表态,仅仅是代表了我方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尊重对方调查的基础上,怎样合理的应对、如何据理力争以及切实让技术与产品说话令人信服,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或许,在经过13个月持续调查以后,欧盟能够以怎样的结果来为调查画上句?如何对待越发强势的中国,自然是更为重要的。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调查过程,显然不能只从表面来分析。因为,对方要面对我们车企的短板,就包括碳路径方面的问题、包括政府补贴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由此所形成的调查结果、或未来的打压方式,显然是对中国汽车极其不利的!

  调查一:了解国内的碳路径为限制做准备

  对于碳路径来说,似乎看上去有些令人不解,但如果我们看到了特斯拉最早进入新加坡市场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限制以及遭到了高额处罚就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制造,也要有合理的制造过程和市场表现方式,如果违背了这些打造环保程序的事情,一样也要为掀起的非环保做法付出代价!

  反观国内汽车制造,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是存在的,如果自身的整改不及时,也很可能让调查方抓住把柄,成为对付我们汽车出口的方法与手段,这才是最不划算的!

  调查二:发现政府补贴方面的漏洞从而形成制裁

  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可以说是世界各国都在做的事情,但由于出口问题上,补贴的敏感性很强、且不符合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定,以至于,纵然补贴也需要补贴在点上、以及补贴的令人哑口无言才成。否则,一旦让这样的口实落在对方手里,不仅补贴变的于事无补、还容易引发对方的更严厉制造,这或许才是让出口变得举步维艰的关键!

  考虑到,对方要寻找这样的漏洞,就要先从国内展开的补贴与逐步退补入手,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这些,了解企业的产品出口所得到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计算出政府补贴的幅度。所以,针对这一次欧盟实施的调查,看似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但其对中国车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以往任何时候,所以,我们不得不防!

  调查三:从成本到利润发现中国车的问题

  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可以说,我们存在着巨大的性价比优势,但由于成本与利润问题明显存在。所以,自然也希望通过这一次调查,找到或挖掘出中国汽车如何形成性价比优势的原因,从而找到对付中国汽车的办法!

  所谓性价比优势,以往都是用来打开汽车市场的。这就如同上世纪日系车通过经济性能、韩国车通过超长质保,来解决消费者不能顺利认知的问题。而对于中国汽车的性价比,过去是以比日系车更廉价的面貌出现,这样就在具有人工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自然体现出性价比强的特点。而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提升,这样的性价比优势自然越来越小!再加之,新势力造车的价格不断提升,所以,再拿性价比说事儿,显然已经不符合国内汽车的发展利益!

  而对于欧盟所形成的调查,人家就需要看,我们在无法形成性价比优势的前提下,怎么更多地体现优势与特点。如果,我们在优化成本上,不能够有自己的合理做法的话,其性价比也只能更多的通过减配与取巧来完成,这样一来,破绽不用找也显而易见。所以,面对来者不善的调查,就应该更好的把自身的制造经营摆在合理的方面来推进发展,否则,只能是自食其果!

  客观地讲,如同微服私访性的调查,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来看中国汽车的具体表现如何。这个时候,我们的车企更应该清楚,只有先让中国消费者信服,才可以让调查方无话可说。而一旦,让中国消费者首先经历种种问题的困扰,就等同于将自己的小辫子一把一把的暴露给人家......?!


                                                                                 凌 然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856关注 | 461作品
+ 关注
汽车研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