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也能30天无理由退车?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2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仅有25万辆,同比下降78.7%,环比下降85.4%。肺炎疫情对整个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工人无法到位,产能无法恢复。另一方面,销售端客流大幅下降,线上直播销售汽车,并不像快销品那样容易被接受。多数汽车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期,除了提高优惠幅度,完善线上销售渠道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新宝骏在此时推出了“30天无理由退车”的营销方式。这样类似快销品的营销方式,真的适合汽车吗?

三方都不受益的“30天无理由退车”

▲新宝骏推出了30天无理由退车服务,然而对于汽车来说似乎并不那么美好

先来看如果真的做到无理由退车,会对经销商造成的影响。汽车与快销品不同,购买汽车后是需要到车管部门上牌。一旦售出车辆就拥有了一张所有权证,退车并不能退证,只是所有人发生了变更。因此新车也就变成了二手车。4S店如果继续按新车销售的话,就构成了销售欺诈,消费者是有权要求退一赔三的。然而新宝骏并没有说明退回的车辆如何处理,对于4S店来说,这一政策的可执行性存疑。显然新宝骏对自己的产品有些过于自信了。

▲即使保险可以退全款,消费者退车仍损失了万元左右的购置税

对于消费者来说,“30天无理由退车”也并非全无损失。购买新车,除了车价外,还需要缴纳购置税、保险等费用,如果分期还可能需要支付手续费。如果新宝骏在退车时能够全额退还购车款,消费者还是会损失万元左右的购置税。保险虽然能够退保,但也会损失一定的保费。对于分期的消费者,贷款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最终吃亏的可能还是消费者自身。按照20天左右发现车辆不合适,车主去退车计算,每天至少损失500元。而500元能够在租车公司租到部分豪华品牌,消费者用同等的费用租了一台新宝骏,这可真的不太划算。

最后,“30天无理由退车”也并非真的无理由,本身存在有一定的欺诈消费者的嫌疑。我们找到了一张“30天无理由退车”的适用条件。车辆里程不能超过1000公里,平均到30天,每天不能超过33公里,比租车公司的条件还严格。第二条无损坏和无出险记录都是比较合理的要求,但是不影响二次销售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回收之后还要按新车卖?

显然“30天无理由退车”,对于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退回的车辆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如果由经销商消化,无疑加重了经销商的压力。消费者如果退车,会遭受万元左右的损失。经历过损失之后,意向车主很可能就此和新宝骏分道扬镳。对经销商、消费者或是宝骏本身而言,“30天无理由退车”怎么看都是一个昏招。毕竟汽车这种大宗消费,不比手机和快销品。

新宝骏的困境

▲最新的销量排名中,上汽通用五菱已跌至第九位

早在2015年,宝骏的母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就已经率先实现年产销突破200万台。这一成绩五菱一直保持了四年。从2018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就开始出现波动。刚刚过去的2019年,五菱的年销量缩水至166万辆。而到了2020年,曾经销量不可一世的五菱,已经沦落到销量榜单的第九位,险些跌出前十。

▲五菱在2019年推出了新宝骏品牌,力图在宝骏的基础之上再有提升

其实宝骏早就已经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廉价车型销量虽大,但利润不高。于是上汽通用五菱在2010年推出了宝骏品牌,定位高于以小面起家的五菱。到了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又在宝骏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品牌升级,推出了新宝骏品牌,力图在价格上寻求新的突破。五菱的战略眼光没有任何问题,但高端品牌下探很容易,入门车型实现自我突破却有着更高的门槛。

▲新宝骏RS-3的销量攀升,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自家510和530的市场空间

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的166万销量中,五菱品牌依然占据了大头,超过了105万台。新宝骏发布8个月,销量突破9万,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轿车RC-6在上市之后一度突破5000台销量,随后一路走低,显然不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SUV方面,RS-3销量一度过万,但同时挤压了自家的530和510的份额,此消彼长期间,对五菱整体销量的提升,并没有正面影响。

▲新宝骏的动力和设计,并没有与宝骏拉开差距

与此前五菱推出宝骏的问题基本相同,新宝骏也没有从本质上拉开与宝骏的距离,产品定位颇为接近,价格也没有拉开差距。车辆的设计有所提升,是得到消费者和媒体公认的事实,但车辆的品质却没有太大改观。

新宝骏销量最高的RS-3定价7.18-8.98万元, 宝骏530和宝骏510也覆盖了同一价位。甚至车辆设计,都有着很高的延续性。从外观设计上,除了首款轿车RC-6以外,并没有摆脱宝骏一贯的SUV设计风格,并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和产品的提升。动力也是如此,1.5T发动机成为了宝骏和新宝骏的传家宝。

▲如果不连接手机,新宝骏的机只有基本的收音机等功能

新宝骏打出的全擎在线概念,需要通过连接手机实现全部功能。如果不连接手机,车机只能提供收音机等简答的功能。这一模式就与市场主流拉开了距离。另外宝骏还缺乏大型车,运动型车的开发经验,虽然设计在不断提升,车辆的行驶质感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出路在哪里

其实五菱的思路和营销都有着相当的前瞻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惜产品没能够跟上营销的节奏,让消费者逐渐失去兴趣。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不少企业都在进行尝试。比如长城推出了WEY,吉利推出了领克,奇瑞推出了星途。这些自下而上提升的企业,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价格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这其中吉利凭借着沃尔沃的技术实力,让领克具备了和传统合资品牌一战的实力,目前来看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

五菱其实不需要向外学习,在上汽内部就有很好的榜样。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和名爵,在推出之后一直不温不火。随后凭借着与通用合作的动力总成,解决了车辆的动力问题,开始逐渐发力。在互联网时代,上汽乘用车推出了斑马智行系统系统,自然语音识别,和互联网多场景下的应用,成功让消费者接受了互联网+汽车的概念。如今荣威和名爵都不乏销量过万的车型。

五菱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这些用户也都有着消费升级的欲望。如果五菱拥有足够好的产品,再加上广大的用户基础,其实销量再提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现在新宝骏的问题就在于动力没有和宝骏和五菱拉开差距,操控性没有太大的提升,再有就是车联网偏离了主流的路线,太过依托手机,而让消费者感到不够实用或是上当。解决了产品力的问题,新宝骏或许能够走的更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80关注 | 1360作品
+ 关注
汽车资讯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