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造车33年

走出大别山的路,在哪?


近几年,提到盐城的汽车产业,多用“没落”和“波折”等词。


先是风光多年的韩系车东风悦达起亚从狂飙到失速,销量从年过百万辆到不足十万辆,再到被赋予希望的高合汽车,在新能源的洪流中没有被托举起来,陷入了停工停产的困局,站在了“悬崖边上”。


“现在去汽车厂干活,在盐城不吃香”,认识了很久的盐城小伙伴心态已经变了很多。


以前,他觉得在车企做事很吃香,工作稳定,钱也多。后来,起亚卖不好了,东风撤资了,工厂停产转让了,“钱都发不出来,在汽车厂上班一下子没那么香了”。


不过,彼时,盐城人依然认为,随着新势力的发展,有着高端定位的高合汽车把工厂落地盐城,会是盐城汽车产业迈向新局面的生机。


但是,2月22日高合创始人丁磊的一席话,让这位盐城老铁的心态有了180度的转变。高合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刻,丁磊现身公司上海总部,进行了近8分钟的讲话,重点是道歉和反思。


但是,被聚焦的点是“高合3个月的自救期”,突然想到丁磊曾说,“打败上一秒的自己”,这次能打败吗?



“接下去的3个月,高合会很艰难,我们翻身的窗口期最多3个月。3个月我们会拼尽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如果救不活,那也只能认命了,最后一把拼搏。”


业内和高合员工认为,3个月自救完成的概率很小。一旦高合完成不了自救,意味着新造车势力再减少一家,也代表着行走了33年的盐城汽车产业再次陷入迷途。



55元发端的梦想


站在洪流的拐点,回望盐城的汽车产业之路,走得算不上顺畅。


说起这段故事,要把目光回到四十多年前。提到盐城汽车业,绕不过去江苏悦达集团的名字,以及创办者胡友林。


盐城造车的故事,和55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是胡友林变卖军大衣和手表换得的钱。


当时,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盐城也不例外,但是春潮涌动之下,发展中的盐城遇到燃“煤”之急。没有煤,怎么发展工业?刚刚涌起的干劲不能被按下暂停键,怎么办?


因为交不起7个鸡蛋的学费,辍学当兵的胡友林,接到了物资局给的重任,从山西调煤。理由很简单,胡友林是退伍军人,能吃苦,且在山西当兵,再熟悉不过。于是,怀揣家中仅有的80元卖猪款,27岁的胡友林奔赴山西。


但是,永不例外的是,故事的开端总是会和艰难挂钩,胡友林的调煤之行也不顺利。


虽然通过老战友拿到了500吨煤炭的指标,但是如何运回去,成了新难题。已经身无分文的他,把身上值钱的大衣和手表变卖了,将换得的55元钱作为运煤经费,成功带回500吨煤炭。


煤炭运回之后,被视为胡友林事业的起步,也是悦达集团的发端。


后来,胡友林乘胜追击,领着“五人调煤小组”再赴山西。创业之难,老一代悦达人是这样形容的,“狭窄的窑洞,三张破板,五人侧身而眠。他们在山西熬过10个春节。”



也正是因为这股拼劲,“没有铁路有火车,没有海港有海轮”,成了盐城的传奇。故事说到这,胡友林的第一桶金也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些前尘往事,之所以着墨众多,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胡友林积累了在时代开拓的眼光,二是胡友林有了“造车”的资金。


1991年,胡友林掌舵之下的江苏悦达实业集团接手了资不抵债的盐城汽车厂。从这一年算起,至今盐城造车33年。


当时,盐城政府有意发展汽车产业,但是盐城汽车厂只有172亩茅草地、不到50万元设备、250万元债务。更为重要的是,还是三类改装车厂。啥意思呢?就是不能造车,也不能卖车。


可以说一穷二白,接手了能咋办?悦达集团一旦接手这样的“负资产”,盘不活还不致命,一旦将悦达拉下无望之境,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反对声接连四起。


但是,胡友林有自己的考量,也有一番热血。他说,“我们就是舍命也要上汽车!希望能通过我们这辈人的努力,让盐城人走出去脸上更光彩一点!”


没有人能对这番豪言壮语提出反驳。但是,时代并不会因为梦想的庞大而有所让步,胡友林不懂造车,再加上盐城汽车产业一片空白的,折腾几番,步伐还未迈出去,就被卡住了。


无奈之下,胡友林寻求政府帮助,几番波折之下,盐城汽车制造项目拿到了正式批文,被列入了国家计划。1995年,悦达第一辆微型车“小福星”在送领导开会的路上,直接抛锚了。



领导也尴尬,胡友林也尴尬。为了改善造车质量,1996年悦达通过参股联营,并购南京大桥汽车制造厂,盐城汽车厂由三类改装厂升格为二类制造厂,解决了整车生产权的问题。


但是,造车不得纲领,仍旧摆在胡友林的案头上。此时,他想到了“合资”这条路。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此后,寻找合资伙伴成为胡友林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悦达集团寻找的合资伙伴是韩国起亚汽车。但是和起亚的合资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1999年5月,江苏悦达与韩国起亚签署合资协议及章程,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的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起亚持股30%。


但是,合资不久,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数。马自达与福特从起亚撤资,起亚进入破产清算状态。在韩国政府主导下,现代收购了起亚,在1999年成立了现代起亚汽车集团。


现代起亚集团的成立,使得原本的协议被搁浅,意味着胡友林的合资之路或将成为泡沫。盐城的造车希望,胡友林的心血都压在这上面了,一旦被搁浅,损失是难以曾受的。



急得上火的胡友林,拿出当兵时培养出来的不服输的精神,8个月的时间,前后与现代集团磋商了11轮,最终谈成了。2000年现代加入悦达起亚,成立悦达持股50%、起亚持股30%、现代持股20%的现代起亚悦达汽车有限公司。


但是,合资之后销量平平,再加上只有拖拉机生产资质的江苏悦达集团与起亚合作后,生产资质成为重要问题。


已经被拉到全球聚光灯下的中国市场不等人,想要前来中国市场掘金的车企比比皆是。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现代起亚集团决定大举进入中国。生产资质问题,迫在眉睫。


恰巧,现代与东风合资,持有武汉万通21.4%的股份。当时,现代计划退出万通汽车,东风也希望收回股份。最终,现代将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东风,条件之一是东风入股现代起亚悦达汽车。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谈判,胡友林拿出一半的股权转让给东风,2002年3月29日,东风汽车、悦达集团、起亚汽车三方重组合资协议,东风悦达起亚正式成立,三方持股分别为25%、25%、50%,三方合营期限为30年。


从股权分配可以看出,胡友林掌舵之下的悦达集团并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唱大戏”的是现代起亚。



不过,在当时胡友林并没有那么多选择,因为需要技术,也得让盐城汽车产业真正实现落地,所以他以25%的股份实现了合资公司在盐城100%的收税和人员就业,2002年8月28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盐城举行揭牌仪式。


对于他“舍命也要上汽车”的梦想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东风悦达起亚以现代雅绅特为原型,推出千里马。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千里马一炮而红,20天接到8000辆订单,年销量超过2万辆。2003年2月,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家4S店在北京开业。


一切都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着,时任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的郑达玉表示,要用超乎想象的速度成为中国前五的汽车厂。现代起亚决定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2003年,现代集团决定在中国市再建一个年产30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的二厂,选址倾向于经济更好的苏南地区。当时,年产15万辆的第一工厂还未建成。


胡友林一听到这个决定,感到焦心。因为一切才刚刚起步,只有15万辆产能的第一工厂很难撑得起建设盐城汽车产业的重任。他必须想办法把第二工厂留在盐城,所以四次推迟肝癌手术,多方协调。


“我愿为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的繁荣发达而贡献一切”,或许正是因为胡友林这份执着打动了现代起亚集团,最终在2005年促成了二厂落地盐城,直接奠定了盐城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但是,现代起亚集团提出了一个要求,尽快开通盐城到韩国的航班。盐城政府果断决策,航班要飞。2004年4月,盐城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开通盐城至韩国首尔临时包机。2009年4月9日,盐城南洋机场正式对外国籍飞机开放。



2003年到2016年,是东风悦达起亚腾飞的十多年,销量从起初的2万余辆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65万辆,也是盐城汽车产业迅速壮大的十多年。“性价比”,成为韩系车最响亮的标签。或许还有人记得“屌丝三宝”,其中之一便是东风悦达起亚K5。


但是,历史车轮轰轰向前的声响中,随着中国品牌一路向上,开始和外资品牌价格短兵相接,中国车市被拖向了新的战局。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在中国品牌不断奋起的另一边,不单是韩系汽车孤独地感受寒流,标致和雪铁龙几近腰斩,这些距离中国品牌更近的外资品牌,渡过了短暂的辉煌之后,都面临一个共同阻力:自主品牌的上攻和替代。


2017年开始,东风悦达起亚急转直下。



高合辜负了盐城


一切衔接得看似刚刚好,起亚在2017年销量一路下滑至36万辆,几近腰斩,利润也进入连年亏损阶段,后来,随着“绝不退出”的东风推出股权,曾经风生水起的悦达起亚变成了厚重的包袱。


韩流变“寒流”的声音此起彼伏,燃油车被时代“抛弃”的号角开始吹响,盐城需要新的汽车力量。


同一年,高合汽车的运营主体华人运通成立,并在盐城市政府的支持与东海岸基金的组织下,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书,决定成立华人运通(江苏)技术公司。


江苏有个心头病一直未能根治,那就是自2007年“南汽”与上汽集团整合之后,再加上东风悦达起亚走向没落,江苏迫切需要完善汽车工业产业链,进而借着新能源的大势广撒网。


其中,盐城的高合汽车是一部重棋。


随着总投资178亿元的赛麟关门,一个月内,三大造车新势力相继“下线”。据2020年的不完全统计,江苏有超过15家新造车企业,几近“团灭”,唯有工厂位于常州的理想汽车表现尚可。


彼时,大家还在等待着高合能够坚持久一些,不要死于量产交付的前夜。


为了让高合能有个安心的生产环境,2019年6月,华人运通租借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经过改造之后用来生产高合汽车,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


盐城也曾公开表示,高合是盐城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新生力量。为此,盐城拿出很多政策便利,并投钱、改造旧工厂,为高合的发展保驾护航。



“DYK(东风悦达起亚)一工厂产能合作,计划总投资7.9亿元,利用DYK一工厂实施产能合作,适应性改造后,可年产高合汽车5万辆。”


这部分钱,是盐城政府出的。此外,盐城政府还组建规模30亿元的华人运通基金和5亿元的东海岸基金,助推高合加快投产达效。


有了地方政府“兜底”的高合,在过去两年,也吃到了一些市场红利,“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榜单”常常被高合提及。


但是,高合没有建立市场优势,自首款车高合HiPhi X上市以来,高合销量未超过万辆。数据显示,2021年销量为4237辆,2022年销量4520辆,2023年4829辆。


在销量承压的背景下,高合HiPhi X从60-80万元下降到30-50万元,未能打开市场后,2023年7月,高合推出了走量车型,定价为33.9至44.9万之间的高合HiPhi Y。



但是,随着理想L9、蔚来ET9、腾势D9等车型的进入,高合的赛道上挤满了对手。而且,高合没有真正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在自我造血能力上严重缺失。所以,从宴宾客到楼塌了,也成为了“早晚的事”。


吉利的安聪慧曾说,“中国汽车工业50%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才是最激烈的”。曾经200多个造车新势力,被划上红叉,寓意死亡,至今唯剩几家。拜腾、自游家、爱驰、威马都淹没在大潮中。3个月后,高合或将会被“划上红叉叉”。


丁磊的演讲,几度停顿。“我几乎 24 小时都没有睡觉,一直都应付方方面面的事情。”他觉得公司有希望往上走,要发动热爱公司的员工来共同度过艰难时光。


但是,热爱难敌现实,已经饱经风霜的盐城汽车产业,面对这一地鸡毛又该何去何从?


或许听过这句话:在北京有无数条路线通往五道口,在毛坦厂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走出大别山。但是,盐城的汽车产业的出路,在哪呢?


应该不会在高合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3571作品
+ 关注
汽车解码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