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我摊牌了,我今年就是要“卷死”你们,希望你们撑久点,因为我才刚刚发力
有多少定了比亚迪 秦PLUS DM-i荣耀版在等提车的,一手消息,你们提车应该不会超过1个月,因为我刚从生产它的工厂参观完,日下线峰值1400台新车,这还只是合肥工厂一期的产值。
合肥之旅
去年大大小小也参观了不少品牌的生产工厂,今年开年合肥之旅,比亚迪工厂把我深深震撼到了。
从一卷钢材成为一辆车需要多久?比亚迪合肥工厂给出的答案是4个小时,252道工序,平均50秒就有一台车在合肥工厂下线。
合肥工厂主要负责生产的就是开年爆火的秦PLUS DM-i荣耀版以及元PLUS,所以它的产能对于当下的比亚迪而言,非常重要。那比亚迪为何还会在此时邀请全国媒体及用户过去参观?答案就是自动化生产的实力。
在比亚迪合肥工厂,这次除了总装线有着零星的几个工人,此次参观的冲压、焊接、涂装三大工艺,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全部都是生产机器人以及机械臂,整条产线投入近 1200 台焊接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高达 97%以上。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亚迪自研的自动化轮胎抓举机,螺丝自动送入,机械臂自动抓举轮胎(含轮毂),激光扫描对准车身,自动打螺丝,一气呵成,一台车4条轮胎,只需要48秒就能安装完成。
只听旁边的人直呼“如今不好好努力,打螺丝都没人要了,全都是自动化生产”。
极高的自动化率,带来的好处有三。一是可以保证生产品质,二是提告生产效率,三是分摊成本。产品够好,生产又跟得上,市场卖得开,比亚迪已经形成了良性闭环,这意味着随着产能和销量的不断提高,未来或许还有降价空间,而用户也无需担心品质。
由被动变主动
目前比亚迪在同级别中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关注比亚迪的小伙伴应该都清楚,去年的比亚迪一直都是被动降价,也就是随着市场走向跟随调价。
但今年完全不同,比亚迪变得很主动,开年先是“798”给各大友商打了一剂预防针,紧接着就是荣耀版各车型的轮番登场,“价格战”一触即发。
比亚迪之所以今年如此主动,从合肥工厂看到的是比亚迪有这个实力,不装了,摊牌了,今年就是要“卷”死合资。
既然目标这么明确,比亚迪靠的又是什么呢?
之前海外也拆解过不少国产车,最后的结论都是“车能造出来,但成本hold不住”。从比亚迪就能看出来,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都是自研,比亚迪有着极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再加上比亚迪“有地有人”,成本就是它的杀手锏。
而且国内目前全力支持新能源发展,合肥工厂从立项开始,42天9520亩地拆迁完成,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0个月,而产值超百亿只用了5个月,这是多么惊人的速度和支持力度。
还有哪些期待?
现在全球的新能源战略在发生巨变,欧盟2035年淘汰燃油车计划搁浅,苹果放弃造车,奔驰不再坚持全面电动化,日本押注氢能源等等,这都预示着未来电动化之路,我们必须靠自己。
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新能源不动摇,坚持技术创新不动摇,坚持纯电和混动两条腿走路,比亚迪也是全球第一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比亚迪也确确实实在大投入,目前比亚迪研发投入全国第一,专利数量国内第一,技术人员多达9万人,还是全国第一,甚至比亚迪还有自己的11大研究院。CTB、云辇、易四方,越来越多好的技术出现,而接下来比亚迪将进入下半场——智能化。
对此,比亚迪目前在积极储备相关技术人才,1000人负责算法和硬件,3000人负责软件开发。据说目前比亚迪的城市NOA已经测试过了,自动泊车、AEB等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对此我们可以期待一波接下来的产品更新。
除了智能化,比亚迪还打算花费50亿建设一个全地形专业赛车场,用于产品底盘和动力系统的研发,甚至发展国内的赛车文化。
泰国、巴西、匈牙利和国内八大生产制造基地,比亚迪在海内外的布局影响着诸多品牌的发展。全球都在和“电动化”掰手腕,希望我们能有越来越多比亚迪这样的品牌,让电动化走的更快,走的更顺,真正掌握全球市场主动,国产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