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掀桌子,不如换牌桌

作者 | 赵试

去年,雪铁龙一降成“罪人”,但那场价格战其实是由湖北省政府主导,雪铁龙乃至东风集团都只是配合演出。

今年这场价格战则是比亚迪蓄谋已久,从节后第二天开始,各种荣耀版轮番降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超过15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卷入其中,看这架试,价格战又会从年初打到年尾。

厮杀的结果呢?笔者挑几个典型说:2月份,比亚迪成最大赢家,但1-2月拉通来看,比亚迪虽排在销量榜一,但同比增长只有2.9%,与长安、吉利的销量差距明显缩小。比亚迪急吼吼挑起价格战不意外。

合资品牌普遍受伤,不过,大众表现依然坚挺,1-2月,上汽大众累计销售17.8万辆,同比增长15.4%。其中,朗逸销量破6万,超比亚迪秦1.5万辆,成为乘用车总销量冠军; 帕萨特销量超4万,位列B级车销量榜首;途观销售2.9万辆,拿下合资SUV第一。

表现最坚韧的是ID.3,在1月纯电市场份额下滑35%,2月新能源价格大跌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不负众望,2个月累计销量超过1.75万辆,同比增长123.3%。

价格战下,稳盘只是基本操作,眼看着友商不是掀桌子就是掀屋顶,上汽大众当机立断:掀桌子,不如换牌桌。

掀桌子,不如换牌桌

第一个上牌桌的正是ID.3。实际上,ID.3的价格在去年就已经降到位了,入门12W+直接带飞ID.3,累计交付冲到10W+,连续6个月单月销量破万,成为唯一一个上榜的合资电动车。

原本蹚出路子的ID.3又遭遇新一轮价格战,价格降不动了,再降大众血亏不说,老车主也不会买账。硬着陆不行,那就通过金融政策软着陆。

来看看ID.3的最“壕”金融套餐,分三步:零压首付,首付1.99万新车开回家(上海地区的用户还享受1万块的置换补贴);贴地月供,三年内,⽉供低至1399元;保值回购,三年后6折回购。新套餐从3月3日开始推行。

这不失为“教科书”级别的金融解决方案。现在国家提出大力促消费,资金紧张又想消费的这部分人正是需要被促进的对象,而这套金融方案正好解决了他们的购车难题:首付2万内,月供也就每天少喝两杯星巴克的钱,顺便把网约车费也省了,三年保值回购,无异于给用户喂了一颗“定心丸”。电动车本就不保值,再加上一言不合就降价,二手车贬值飞快。目前除了上汽大众,几乎没有哪个厂家敢承诺三年保值率。上汽大众“吃螃蟹”,一是因为大众车保有量大且比较保值,二是ID.3产品靠谱、价格也已到位,三年后进入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商不会肉疼。

重点是,这套玩法背后的逻辑与粗暴降价截然不同,直接降价满盘皆输,ID.3的做法是,合理利用金融杠杆,皆大欢喜:经销商快速出货,资金快速回拢,手里有余粮,一切都好说;对银行而言,既能完成消费贷指标又能收到“份子钱”,何乐而不为,另外,保险公司、二手车商也雨露均沾。

目前,这套金融方案只有ID.3享受,一旦运作成熟,上汽大众将快速复制到其它车系上。这就有了换牌桌玩的意思了。

价格战下,一地鸡毛

正常降价是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有序的必经过程,福特T型车、丰田精益生产、大众模块化平台、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无一不是以技术实现价格优势。但价格战带来的结果恰恰相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让原本有序的市场又退回到混沌的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达15%左右,位于产业链“中轴”的主机厂,其荣辱兴衰将推及到整个产业链,进而影响财税、就业等社会面。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这样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盈利、优秀的管理、引导社会理念。按他老人家的意思,任何罔顾企业盈利责任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事实上,去年开打的价格战已经让车企元气大伤,70多个中国品牌斗法,到年终盘点时,盈利的就4、5家,有3家还只能算勉强盈利,绝大部分车企都在“啃老本”甚至面临巨额亏损,去年发动跌停式降价的东风集团,2023年预计暴亏40个亿。今年再打一年,不知还有多少“东风们”要去和蔚来交流心得了。

不否认,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品牌现阶段机遇良好,三电技术、产业配套领先全球,只要有钱,谁都能下场造车。咱就该膨胀了?并不能,在换赛道这件事上,合资车企异常谨慎,路径尚不清晰,做电车还亏钱,何必急着上赶子,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何况,大型精密模具、芯片等核心配件,我们还被别人卡着脖子呢。被树为全栈自研典范的比亚迪,不是还得和高通联合研发6nm芯片吗?与其搞“自杀式”的价格战,不如多攒点钱搞研发吧。

也不要把血腥的价格战包装成用户福利。降价背刺老车主的事儿已见多不怪,之前号称“宠粉”天花板的蔚来不也因血亏大幅降低车主权益引发了舆情吗?特斯拉车主维权、秦网约车司机通过视频表达自己“两年白干”的无奈、两天前老车主炮轰理想降价,都不过是“冤种”群像的缩影。随便翻翻投诉网站,因降价被投诉的案例与日俱增,自中国车市开市以来,这还是头一遭。

以上种种化为一句:价格战,修罗场,一朝入坑,一地鸡毛。

最后说说

每一个发动价格战的车企都野心勃勃,希望一霸江湖。但不好意思,行业发展有既定规律,科学竞争才能促进产业繁荣。普罗大众更不必与某些车企共情,真有中国市场就1、2家本土玩家的那一天,各位恐怕就得花两倍BBA的钱买国产车了。甭管自主还是合资,都是中国汽车活跃生态的组成部分,生死贵贱靠实力,价格战继续下去,顶多人家就不跟你玩了,全球还有2/3的市场等着呢。涉及地缘政治的话题,我们不讨论,关心的人其实都懂。

总之,降价头上一把刀,刀刀都很伤。是时候该醒醒了,想上岸的友军赶紧找找不坑人也能利己的解决方案吧。上汽大众提出的金融解决方案不失为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只不过,抄作业有成本,三年残值保障恐怕会劝退不少车企。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9万关注 | 1.4万作品
+ 关注
看70、80、90后怎么侃车,还差一个60后,欢迎补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