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混合动力内卷元年如何破局

3月25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委会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结果发布暨技术论坛”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举办。数十位行业领导、评委会专家、车企领导、零部件供应商精英等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结果的发布,并围绕“混合动力内卷元年挑战与破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本次圆桌论坛由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冀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席军强,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黄前海,岚图汽车研发动力系统一级负责人邓湘,以及深蓝汽车电驱动开发总监卢国成,围绕“混合动力内卷元年如何破局”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圆桌论坛现场

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冀

混合动力技术不是过渡性技术,而是长期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核心是企业自身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混动市场最早是由比亚迪、广汽等企业在2007-2009年之间开始发展,但比亚迪最先将“双模“商业化,混动产品已经迭代3代,为比亚迪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所以比亚迪敢于停止生产纯燃油车,而改为混动汽车。同一时间,其他企业也有实验室产品,随着比亚迪混动技术在市场上被认可,其他企业混动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因为混动解决了纯电的三个不足——长途行驶充电困难,冬季续航缩短,日常充电受限,所以比亚迪敢于大量生产混动汽车并投入市场,这样它的制造成本就下降了,所以它今年敢于发起“电比油低”的竞争,将价格降低至8万以内,正面竞争合资企业的混动产品,如丰田的卡罗拉、雷凌、轩逸等,导致后者不得不降价或加大优惠力度,这样比亚迪就从燃油车抢到了更多的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 许海东

许海东认为混动不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而是长期的产品,由混动替代燃油车,才能使企业抓住新的增长点。他说,“比如某合资车企经营困难,我建议他们尽快推出混合动力的产品,但是对方没有推出,结果最后没有经营下去。我的判断是2035年燃油车的占有率可能下降至20%, 80%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者之间各占据50%。”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席军强表示,当前市场选择混合动力,是以为混合动力拥有以下三种特点:一是混合动力汽车补充了纯电动车型的几个不足,用户的驾驶感觉中也有纯电动的特点,所以有一定的用户粘度;二是燃油车适合中国南北方、高原和平原的气候差异,这样的条件同时也适合混合动力车型,可以适应更宽的用户需求和更宽的使用环境;三是混合动力技术涵盖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核心关键技术,可以创造更多的深度耦合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 席军强

面对混动内卷,企业有准备,有信心

参与论坛的企业嘉宾表示,混动系统内卷元年,竞争激烈,但企业自身已经充分准备,有信心在内卷元年抓住混合动力技术这一新的增长点。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黄前海认为。比亚迪今年发起的降价,使得燃油车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混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系统架构、产业链规模和供应链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进步,已经具备了跟燃油车拼成本的阶段,同时也具备与合资品牌拼产品竞争力的阶段。在中高端车领域,混动车型,特别是PHEV、REV的产品力和价格已经远远领先于同级别的燃油车,比如赛力斯的问界M9售价在46-50万,同级别配置的燃油车型的价格至少在百万以上。总之,这轮降价对燃油车的市场冲击是最大的,对赛力斯的冲击相对有限,企业是有准备、有信心应对内卷的。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副院长 黄前海

岚图汽车研发动力系统一级负责人邓湘则认为混动车开启的价格战有一种向燃油车宣战的概念——全面往电动化转型,能促进产业批量效益表现更好。另外,经过大批量行业和产品迭代,插混车型的补能便捷性、经济型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认为混动车完全可以跟纯电车的驱动性能媲美,并且拥有长续航、充电便利性和成本优势,消费者非常愿意买插混的车。

岚图汽车研发动力系统一级负责人 邓湘

邓湘表示,岚图用了一年时间,推出岚图FREE长续航版本,将热效率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将梦想家的纯电续航里程提升到200公里以上。同时,岚图开发的45%热效率高效发动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上市至今累计销售5000余台,他对插电混合动力产品的未来充满信心。

深蓝汽车电驱动开发总监卢国成最后分享,他认为混动成为一个好的增长点,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未来油电同价是必然的趋势,但短时间内纯电车的价格很难被拉动下来,这是混合动力在价格上相对电动车的一个优势;其次,各企业打价格战的米是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混合动力的价格是能够支撑市场份额的基础,在混动已经迭代两代、三代的情况下,已经具有了规模化效应,既可以利用纯电车中电池、电驱动的成本下降,还可以利用传统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和产业链,成本有整体下降的空间;最后,混动技术经过迭代,系统的转换效率更高,可靠性也有大幅度的提升,维修成本下降,动力驾驶的感觉和舒适性大幅度提升。这些原因导致了价格、市场的规模化效应,导致更多用户自然选择混合动力车型,包括PHEV和REV。他认为,“混动在这几年一定是一个大的风口,在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上要坚持做布局。”

深蓝汽车电驱动开发总监 卢国成

行业内卷推动产业技术提升,带动国际竞争力提升

多位专家针对行业内卷推动技术水平提升,带动国际竞争力提升这一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许海东表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向上,到2024年2月已经接近60%,前期是纯电动推动上升,现在由混动车型进一步助推了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使市场份额快速增加,进而也影响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方式,比如大众集团的战略决策,通过买入的方式向中国车企学习。中国车企的“内卷”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同时在海外市场形成优势,中国的电动车、插混燃油车的竞争力已使美国和欧洲感到害怕,在想方设法地阻挡我们出海的进程。不过这样的“内卷”也会使国内的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集中,竞争加剧,但是市场一直有机会存在,就看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得住,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席军强补充说,创新可能是解决内卷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因为市场的产能过剩,根据“达维多定律”,如果企业率先推出一个创新产品、新的技术,那么企业可以得到利润的50%。他认为创新非常重要,特别是颠覆式的快创新,能使一个企业在内卷中立足,即使中国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让国外非常害怕,但是如果想在未来更上一个层次,企业仍然需要有创新技术的出现。

黄前海则表示,企业之间在热效率、电机转速、NVH等指标上不断内卷,但市场上真正应该去内卷的是价格,因为消费者直接体验到的就是买车的花销和用车的花销,他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内卷的核心,而指标的内卷只是价格内卷的内在表现,在追求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的同时,追求技术成本下降,提高了入门门槛,从而带动价格下降。

邓湘补充说,除了在追求技术成本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降成本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降价的速度的情况,这样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他建议从用户体验、用户价值层面出发,在销售服务、售后服务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价值,谋求创新路线,比如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开发新的功能,创造新的场景,使产品形成一种高附加值。

卢国成结合深蓝的经验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确实要做技术创新,但创新应该有整个社会一起协同分工,借助一些高校或更先进的实验室的力量做更新的、更底层的技术创新,比如深蓝汽车与北京理工大学在电池、电驱方面都有相应的合作,补足企业研发的不足,同时知晓用户的需求,一定要使得创新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用户的正向的评价更好塑造品牌;第二是加强主机厂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共同提高效率;第三是供应链端的整合,在研发过程中由供应链提早介入整个产品的开发,保证短时间叠加的产品能够满足终端市场的要求。


结语

在混合动力内卷元年如何破局?从五位嘉宾的分享总结,破局的角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颠覆式或原始性的创新,实现一个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大势能差,在内卷中实现技术立足;

第二,在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做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找到更适合的切入点,使企业的产品实现更好的销量;

第三,不止控制单一的成本,而是控制整个产业链上的成本下降,做到极致,使中国企业的产品和价格更有竞争力,在国内外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本文为“汽车评价”原创,欢迎评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281关注 | 590作品
+ 关注
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