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雪佛兰

文|默默


辗转反侧,怎么想怎么不服气,决定写篇文章聊一聊雪佛兰。


中国市场多数日系粉天生是美系粉,对雪佛兰应当抱有好感,倘若他们不肯承认,便说明他们也不知道为何喜欢日系车。


@默默-KG 置顶的博文里写道,最喜欢雪佛兰,这当然是基于“汽车当是百姓之物”的基础所得出的见识,只可惜雪佛兰也是我发声最小、最少的品牌。排在第三的别克,是当下购买最多的汽车品牌,排在第二的凯迪拉克,却从未拥有过。



目前我拥有一辆2016年的 迈锐宝XL Hybrid,动力部分来自海外,销量极少,就算是今天看起来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然而恰到好处地证明了喜欢雪佛兰之纯粹。这款车保留至今,周遭朋友尽是嘲讽,“25万买辆雪佛兰迈锐宝XL,怕不是脑子里有包吧?”“别说,别说,人默默这才是真的热爱。”说罢又一阵哄笑。


既聊起雪佛兰,自然是鸣不平。


雪佛兰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汽车品牌。在中国,上面有别克,资源不足是个原因,但产品层面并未打折扣。在美国,雪佛兰能和丰田、本田打得有来有回,又为何在中国市场如此悬殊?


譬如雪佛兰探界者,这个雪佛兰品牌中销量仅次于索罗德的紧凑SUV,北美每年能销售超过30万,而中国市场降价之大,销量之靡,完全招架不住。


倘若说起品牌DNA,雪佛兰也该取得比日系品牌们更大的销量。雪佛兰骨子里并不是运动,而是一种平民精神,力将所有技术普世。是以杜兰特丢掉别克之后,能靠雪佛兰重新掌管通用,就算传奇的斯隆对雪佛兰的定位亦为主流。


凯迪拉克是率先搭载最新技术的那个,雪佛兰是率先做到普及的那个,由此雪佛兰成为美国的三大文化符号之一,雪佛兰、可口可乐、热狗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所需。雪佛兰的平民追求是从始至终的,雪佛兰的旗舰产品都是老百姓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的性能最强的产品。



至于日系车,中国市场的日系车大多数是美系车。


日本人决意制造汽车时,先是改变国内规则,塑造一个岛国独特的生态,将美系产品排除在外;然后将目光锁定北美,开始研究雪佛兰,研究美国人,推出一款款经济、节油的产品,从舆论以及能源角度游说政客,最终占领了市场。留在美国的那些产品,生活在日本岛的居民并不需要,日本人又同步到中国,是以中国用户接触到的日系产品骨子里是美式的,也就是雪佛兰倡导的那种产品。


同为美系产品,竞争力相当,在中国市场销量存在差距自然是品牌运营和用户认知出现了问题,中国用户认为雪佛兰是中端甚至低端,与日系品牌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都是人为的。


上汽通用既有功劳又有过错。功劳是,倘若上汽通用不及时推动雪佛兰本土化产品,雪佛兰或许早就被边缘化了;过错是,科鲁兹、科沃兹、奥兰多没有展现雪佛兰的品牌价值,还拉低了售价,连累了那些真正的雪佛兰产品。



真正的雪佛兰是美国的,一个暴打消费主义的、不得务虚名而实祸的、为国民而非权贵的汽车品牌。


让我们先从安全说起吧。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诞生自哪里?


真正的汽车安全在90年代末才开始受到关注,沃尔沃却更早就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并着手研究,那个时候的沃尔沃属于谁呢?属于福特。事实上,瑞典还有另一个汽车品牌,那个贴地飞行也极端安全的萨博,萨博在的时候,沃尔沃的安全都拿不到第一,而那个时候的萨博属于谁呢?属于通用。


你会痛斥美国人是吸血鬼,要我说这是情怀作祟,商业社会本来就是互相利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瑞典人对中国人的担心就是学会技术之后,要么关闭沃尔沃,要么搬到中国。若不是吉利公开承诺会继续投资不会掏空,沃尔沃早已经不在了。


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美国人90年代疯狂吸收瑞典人的安全技术,从而在全球的安全性中独步武林,一大杰作就是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安全的碰撞测试机构IIHS,而且每年都在提高难度。面对本土的碰撞测试,美国人具备先天优势,只要满足IIHS就能满足全球,美国汽车可以走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至于瑞典人,沃尔沃在欧洲标准之外对IIHS进行针对性优化,依然做到最强成绩, 不能否认沃尔沃的标准始终是最高之一。



对待安全,北欧付出了很多,也更加简单、粗暴,比如不顾及车身重量;而美国人不同,美国人一直重视车身材料,近有凯迪拉克CT6,更大的尺寸却比宝马5系、奔驰E级更轻,远有雪佛兰迈锐宝XL,尺寸明显放大,比上一代车型减重120公斤,1.5T车型整备质量只有1415公斤,几乎接近A+级车。关于迈锐宝XL的车身轻量化技术可以写好几篇文章,至今汽车之家上还有迈锐宝XL轻量化的专门科普。


于是乎,北美的雪佛兰在中国几乎没有重大失误(当然也与中保研照抄IIHS有关),永远的五星成绩。整个上汽通用,北美产品最安全,欧洲产品次安全,其他则相对主流水平——北美产品简单理解为在北美销售的产品。


不过,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些美国车企并不容易拿到最顶级的安全评价,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安全,而在于美国人非常粗枝大叶,总是忽略细节,往往失误在行人保护、大灯照明、主动安全方面,这是如今IIHS越来越在意的地方。



雪佛兰在北美遇到了日系车,除去欧洲市场,几乎没有品牌能招架住日系品牌的舆论和成本。


要说雪佛兰和日系车在安全上的不同,就是理念。日本人的上限是规则,美国人的下限是规则。日本人是应试高手,因为出口依赖,资源贫瘠,精益生产深入人心,日本产品总能在满足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成本。


日本人认为任何测试都是广告,如果去看IIHS每年的榜单几乎都是日系车,纸面上你根本找不到任何问题。日本人愿意在软件、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他们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结构设计能力,但是目的仅仅是用来满足碰撞标准。


长期以来,IIHS这种碰撞机构就被日系车牵着鼻子走,后者总是鼓动IIHS提高标准、增加门槛,尤其是主动安全;IIHS也认为自己应该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行业发展,不再单单强调被动安全,开始成为一项非常全面的评价标准。因而明明有些产品在被动安全上领先日系,总会因其他方面扣分拿不到五星。


类似地,日系车也特别喜欢操控美国媒体。早期用户非常关注可靠性排行榜,日系几乎霸榜,这个由《美国消费者报告》推动的榜单成为日系攻击涡轮增压、多媒体、智能化的依据,实际上可靠性大大阻碍了新技术的投入。


过去很多车企并不是因为产品机械故障,而是因为车机故障,被钉上不可靠的标签;可是回过头来日系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没有考核自然就没有记录。


其实,这一点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质量相当垃圾的阿尔法·罗密欧,车主表示产品并没有那么不堪,确实有些通病,但也不至于影响日常使用。


日系车既不像沃尔沃那样一直引领在标准之上,也不像欧美车企一样侧重自身理念,而是以碰撞测试机构为导向。但是测试结果不代表全部。测试中,一台车只需要吸收自身重量撞击产生的能量,但实际事故中对方车辆可能重量更大,也就不再安全。这就是为什么碰撞测试日系拿满分,现实中总感觉撞不赢。


例子就不用多举了。


日系车(当然并非全部)对测试项目之外的性能普遍不重视,比如扭转刚性,欧美产品为了驾乘性能通常都有要求。还有一项陋习——造假,神户钢材造假、大发汽车造假、高田气囊造假,动辄数十年。


背后的原因是信奉成本控制,“成本杀手”渡边捷昭在整个汽车史上都非常知名,至理名言“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你一定听过。精益生产的本质就是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股东追求利润,逼着企业只能造假,为此日系产品经常被诟病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


用雪佛兰车身和日系车身作比较,就能发现两者差异,人们会讶异,按照材料投入,雪佛兰似乎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才对。没错,雪佛兰也会因为IIHS标准变化而失误,但是整体上雪佛兰被动安全的上限要更高。


过去几年日系一直追求溃缩吸能,甚至有安全应以人为本,人没事就是最大的安全。现在,正经的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


溃缩吸能在理论上完全站得住脚,但是溃缩的程度是不是可以有个限度?美国人和瑞典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车身软一点可以吸能,硬一点也可以吸能,不至于为了个安全,轻微碰撞就溃缩许多吧,维修费不用考虑吗?还是日本人工程部门的收益已经和经销端的售后挂钩了?



安全之后,让我们把视角放在动力上。


美国人的动力确实非常豪爽,不管不顾地半卖半送,跟斤斤计较的日本人和德国人完全不同。奔驰和宝马一直在比较的不是谁的马力更大,而是更低。2.0T时代,宝马3系的N20引擎明明在实测中更有优势,但依然倔强地选择标注184马力,非常默契和奔驰C级一致,甚至到现在奔驰C级从2.0T发动机切换到1.5T都还在坚持184这个数字。


背后的逻辑是谁的参数高,谁就有性价比,相应地谁的品牌就弱。本田有过同样的思维,本田说,在美国同样的钱你能买到更高配置的丰田。那时候的本田是真的挺有意思,本田粉丝们也是真的疯狂。


本田和通用达成合作,将基于奥特能平台推出Prologue和讴歌ZDX。美国媒体认为本田的电动车要比雪佛兰Blazer EV和凯迪拉克LYRIQ更优秀,这个味儿闻着就很对。实际上,前者不过是后者的换壳,是又一个丰田Supra和宝马Z4的翻版。


美国人对于动力几乎是予取予求,就算是上汽通用有心针对动力做出一些“吝啬”的样子,也不过是尝试推出25T和28T两种版本,然后在下一次的改款中就全部标配了。对于雪佛兰来说,上汽通用曾经将迈锐宝XL高配搭配2.5L自吸,也在随后的不久就更换为2.0T引擎,成为同级别里最靓的那个仔,顺便刷新了浙赛20万最速前驱车。


美国人的概念里是没有高低功率的,一如既往地只有最强,1.5T阿凡达、2.0T LTG、LSY,变速箱也是一雪前耻地搭载9AT变速箱,算是在横置变速箱里扳回一城。相比过分在意平顺的8AT变速箱,9AT整体在油耗和性能上都要更加出色。


这个粗糙的美国品牌对于赛车的理解就是在一个椭圆形的场地里一圈圈刷极速,因此他们对于转向的追求没有欧洲人极致,而对于引擎功率非常注重,至于效率也不甚在意,至少没有日系车那么在意经济性,也没有欧洲人那么精致,他们认为效率低点就低点,马力高点不就好了?


自打拥有一个强力的引擎,美国人全身的细胞都要围绕引擎展开。雪佛兰并不像中国新势力品牌一样只追求简单的直线加速成绩,而是追求协同感。3秒的动力需要3秒的底盘,6秒的动力需要6秒的地盘,为此雪佛兰在这样的动力下被逼着朝着运动迈了一大步,我们感觉到迈锐宝XL的底盘和欧洲产品更加相似,因为大众、标致、欧宝们也都在这个加速成绩范围内。


相比之下日系车就不强调性能,而强调冗余。一台引擎可以爆发200马力,日系品牌会故意降低至150马力,这样一来既可以获得耐久,也可以获得油耗,再加上CVT变速箱,日系车的经济性优势就展现出来了。在稍早的一段时间内,丰田的大多数产品引擎功率都是非常之低的,是一种刻意为之。因为加速性能不突出,日系也就不强调操控性能,而强调舒适性。


消费者对动力的要求催使日系车非常在意中低速,起步很快很轻盈,后段加速逐渐乏力。相比之下,福特就会用2.0T+THS,通用新一代功率分流也开始用2.0T+Voltec3,中国则直接用1.5T\2.0T+P13。


最终,若你在一台日系内饰的车里得到了超出预期的驾驶感受,那差不多就是雪佛兰了。



雪佛兰非常在意空间,也能证明这个品牌并不是性能取向。雪佛兰的空间表现和日系有的一拼,迈锐宝XL相比别克-君威就是美系中级轿车和欧洲中级轿车,后排空间明显超出甚多,宽度也更有优势,方向盘非常大,并不强调转向精准性,宽大的座椅也没有包裹性可言,美国人觉得车子需要在意那些非常肥胖的乘客,是以高矮胖瘦都能适应为先。


在SUV上,雪佛兰延续了美国人对于SUV的理解。上汽通用有一段时间强调雪佛兰Suburban Carryall是SUV鼻祖,这款产品原本是美国人户外郊游的代步工具,因为美国人的出游时间较长,行李较多,对后备箱空间要求高,后续还催生了要携带固定尺寸木板的要求。Carryall是指一类拥有ABCD柱且货仓装窗户的设计,也就是旅行车的SUV化。如果你难以理解这种造型,可以看看红杉和坦途。



为此雪佛兰SUV通常有一个比较大的尾厢,最新的探界者Plus也延续了这种结构,D柱的存在让车顶弧线更加平直,保证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尾厢铰链靠后拓展了后备箱空间以及装方形货物的能力——也就是洗衣机、洗碗机之类的家电。


众所周知美国基建很烂,是以美国Carryall这类SUV非常强调越野能力,早期都是基于皮卡底盘,随着技术进步,雪佛兰也开始选择承载式车身,由此诞生了Equinox、Blazer、Traverse这类产品。为了让这些车拥有一些越野能力,通用研发了双离合四驱结构。


双离合四驱系统本质上是一种电子的机械限滑差速器,能把动力传递给最合适的后轮,因为没有锁。两个扭矩自由度更高的离合器更偏稳定。低牵引力的表面,两侧后轮抓地力不同很常见。由车轮传感器汇报给ECU,动力再分配给需要的车轮,调整车轮转速,改善抓地力。就算是运动状态,外侧车轮负重,可以承担更多动力,这套系统也能发挥作用。


此前只在凯迪拉克XT5、别克昂科威顶配的两款车型上搭载,雪佛兰终于等到了机会,上汽通用将其放在了开拓者上,这帮助开拓者成为同级别越野能力非常顶尖的产品之一(算仅次于Jeep那套专业四驱吧)。


被中国用户一直吐槽的内饰用料,这个确实没得洗,可是日系车不也这样吗?美国人对于产品的需求就是内饰可以糙,但一定不要坏。


雪佛兰硬塑料的内饰和各种高级配置的缺失实际是体现郊外的定位,大量剐蹭、磨损场景,若要保证可靠性须得减少电子器件,采用更加稳妥、易于打理的配置。雪佛兰在全球和Discovery的合作已经在有意无意强调这种定位了。内饰脏了,用毛巾沾点水就能擦。这是雪佛兰强调可靠性的努力,如果不喜欢这种原始风,可以选择中国的别克,实际上就是精装雪佛兰。



说到可靠性,雪佛兰可不只有这些,说起来还真的要感谢美国人的大老粗。美国人驾驶技术不够细腻,那些非常美式的SUV,比如凯雷德、林肯领航员,总感觉像一条船摇摇晃晃。没错,美国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思考,能做的就只有踩油门,一切都靠车子自求多福,加上美国年久失修的路政,是以美国车须得有足够舒适的底盘以及足够可靠的表现。


真正不够可靠的是法系车,确切来说也不是不够可靠,而是那些运动的法系车无法适应美国的烂路以及美国人的驾驶习惯。这么说吧,能在美国市场上生存下去,可靠性一定不会差到哪里,而生于斯长于斯的雪佛兰就更是如此,美国家庭也需要舒适。


真实的雪佛兰,一个解释是原本的模样,那就是美国车的模样,从上到下全系SUV产品的覆盖,出对家庭出行出色的理解以及对动力的不懈追求,让雪佛兰成为一个不会开着无聊、空间又贼大的品牌,能提供这个级别里最好空间、安全、动力、驾乘,只是需要在材料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一个解释是现在的模样,在过去的时间里即便你被迫做了一些不是本意的事,那也是人生的选择,对中国用户来说雪佛兰是善变的、模糊的,既有中国的,也有欧洲的,还有美国的一个性格分裂怪。


可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打今儿以后的雪佛兰,美国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5万关注 | 5707作品
+ 关注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 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