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智己“硬刚”背后,再谈小米造车的影响和期待

4月8日,是继3月28日 小米SU7上市后,属于中国汽车人的又一个不眠夜。

当晚,在智己L6的预售发布会上,智己联席CEO刘涛在产品讲解的过程中,“贴脸开大”对标小米SU7。然而,在对标的数据中,误将小米SU7 Max版前后电机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块,写成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引起了小米汽车的严重不满。

在之后的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小米汽车通过“小米公司发言人”这个微博账号,连发三条措辞极其严厉的微博,不仅称“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地骚扰、抹黑行为”,而且将其上升至“不符合上汽集团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行业地位”的高度。并表示不接受个人非正式道歉,要求智己正式公开道歉。

面对自己的失误以及小米汽车的强势态度,智己也快速反应,除了刘涛在微博致歉外,也在4月9日零点47分正式发表带公章的“致歉函”。

在官方的语意中,我相信这件事情基本就此谢幕。但此事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米粉”的战斗力有多强,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哪怕没有经历过3C淘汰赛的血腥年代,从不久前陈震发了一个测评小米SU7的视频后被各种人身攻击甚至电话轰炸就不难看出。因此,智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可能也要承受“泼天流量”带来的“米粉”的狂轰滥炸,这需要有提前的心理预期。

有人说,此次这个“错误”,是不是智己自导自演的?毕竟,黑红也是红。我个人的观点是,可能性不大。智己想借势小米的热度是肯定的,整场发布会的对标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智己显然无法预测小米汽车会给出如此激烈的反应,这在以前的汽车圈也是从来没见过的。

智己连夜官方道歉,不是早有准备,而是在小米的强势“进攻”下,可能有些慌了。

事实上,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米汽车形成了巨大的流量“黑洞”,这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关于这个话题,可点击阅读我们前几天所写的《流量“黑洞”出现后,车企领导如何学雷军做“网红”?》。

众所周知,流量是销量的入口,有流量才能谈转化。在小米一家独占车圈大半流量的情况下,对于其他车企而言,首先能做的,就是蹭小米的流量,这并无任何在道德上值得指摘的地方。

小米公开批评智己蹭流量,那么,是否自己也反思下,雷军在发布会上一一对标特斯拉、致敬保时捷时,在采访时称“传统车企要追我们很不容易”、“我们从来不怕卷,我们是后来者,肯定比特斯拉和蔚小理要好”时,又是否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因为自己手握流量,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另一方面,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无论是泼天的流量还是一天大定订单超8万的战绩,都将成为悬在雷军和小米汽车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正如雷军前几天在微博所说:“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我们压力很大。”但他同时又表示:“很多拿放大镜看的问题,可能不是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首发的5000台创始版车型中,除了小米的内部人员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自媒体。他们买车的原因也很简单——对于自媒体而言,这泼天的流量怎能错过?

于是我们看到,在提车后的这几天时间里,有拆车的,有撞车的,也有对售后服务不满的……

可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博主提到了自己的创始版车型,以及小米汽车体验店密集排队看车和试驾的热度过去之后,小米SU7已经卸下了过去3年遮遮掩掩的神秘面纱,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此时我们再来谈小米入局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才会更客观,更回归汽车的本质和当下的市场竞争格局。

很显然,小米SU7最大的卖点并不是其产品力,而是雷军的人格魅力、小米的群众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从去年底的技术发布会至今,小米汽车最让业界失望的地方就在于,没有真正引领性的技术创新。

无论是相比于特斯拉,还是在智驾和智舱上有压倒性优势的华为,小米SU7只能说是一个集成度比较高的产品,其优势来源于——中国电动化发展到今天、在各个品牌努力将产业链的水平提升后,小米成功“摘得桃子”。

这是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的成功,不是小米汽车的成功。

除了没有完全原创的技术亮点外,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人车家全生态”,同样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陈震此前在试驾时提到的:“想不明白手机就可以做的事,为什么要让车机来完成”,其实只是大实话,却被“米粉们”追着骂。

小米SU7另一个广为诟病的,则是在造型上选择了一条比较讨巧、也是风险比较小的路,好看是好看,但也正是因为“原创度不够”的问题,成为构建品牌非常大的隐患。

雷军自己曾公开表示,这样一个吸睛但有争议的造型,是小米汽车的Plan B。第一版造型出来后, 被全盘否定了,所以才有现在的“保时米”。我相信,这是雷军才敢做的决定,这个在商海打拼数十年的商业奇才,有着异于常人的市场敏感度。

他深知,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喜欢的,什么样的“人设”是用户喜欢的。所以,他活成了“霸总小说都不敢写”的模样。

老实说,我也是雷军的粉丝,他足够聪明、睿智、勤奋、自律、有亲和力……似乎所有的褒义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特别是其豪掷13亿元现金,助力母校武汉大学的发展,更是可以称得上“感动中国”。

然而,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大家对他的期待是像马斯克一样“胸怀改变世界的梦想”,而他,只想颠覆汽车行业的格局。

所有关于他擅长营销的赞美,在我看来,都是反讽。

汽车行业“内卷”到今天,还需要一个更加“内卷”的小米汽车吗?不!我们期待的是,雷军和小米用其千亿的现金储备,在研发上真正下功夫,真正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做汽车行业真正的“雷布斯”,而不仅仅是多卖几台车而已。

据传,在小米SU7发布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对任何技术评分的正确方法,不应该是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因为这太容易了),而应该和其物理极限进行比较。”

这段话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也被认为是马斯克针对小米SU7发布会上对Model 3全方位“碾压”的回应。

相比于小米汽车对智己的强势“三连击”,马斯克的回应显得云淡风轻,这正是其高明的地方——“我们不在一个维度上。”

而保时捷更是从头到尾没有发表一句评论。一方面,在当下的语境中,自主才是“政治正确”,平替有理、国潮汹涌,但凡保时捷这样的跨国公司敢说点什么,肯定会被网友们喷得很惨;另一方面,保时捷无论说什么,都会进一步提升小米的热度,这恐怕也是保时捷一直保持“缄默”的原因所在。

正如当下的智己汽车一样,如果没有小米亲自下场“硬刚”的话,又怎么能有“热搜管够”的局面呢?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克制对于流量的欲望是很难的事情,但要想不被流量反噬,技术创新和品质为王是唯一的出路;同理,在“情绪为王”的时代,理性变成了奢侈品,但正因为奢侈,才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方向。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智己L6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60关注 | 4335作品
+ 关注
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