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那么实用,为什么只有小米愿意装在车上?

华为小米顶流对决,你站谁?华为的余承东,最近在发布新款智界S7时,跟 小米SU7杠上了。大家应该还记得,SU7发布会提到了一个重要卖点,扩展性,SU7上预留了三个1/4"标准螺纹接口,分别位于中控台两侧,以及前顶棚上,接口可以装手机支架,还可以装运动相机,小米也在官方商城里提供了原厂手机支架配件。按雷总的介绍,之前那么多车企,没有谁专门设计了手机支架位,只有小米为用户考虑,解决痛点。

然后余承东笑称:“一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有些车还要用手机支架,但后来想明白了,是因为他们的车机导航不好用,需要用手机导航。” 他还强调,鸿蒙车机导航使用率高达99%,而其他车机导航使用率仅为31%,差距确实非常大,配上“强大心脏,无需支架”的PPT标语,效果拉满,现场一片欢呼加哄笑。

然后雷总不甘示弱,发了个投票微博,看看网友的态度,结果超过八成的人,都支持原厂手机支架。

这个事情就很有意思了,确实有很多用户喜欢手机支架,毕竟车机再怎么好,也无法跟手机完全融合,更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两三年一换。而车企不重视支架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愿意给这个配置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也就是多年前的克莱斯勒大捷龙,还有大众旗下几款入门级轿车。

那么,天天在嘴上喊着人性化的车企们,为什么要无视消费者的刚需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车的使用周期远比手机要长,支架很可能在十几年后就完全不兼容当时的手机了,变成了累赘。有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手机无线充电板,大家都知道,智能机的发展轨迹是,刚开始挺厚,后面做薄了,再后面又为了性能和显示效果做大做宽,需要使用多年的汽车,很难跟上设计潮流。像2014年上市的底盘代号为F的MINI系列,在中控扶手箱中设置了一个无线充电板,早年的iPhone4S、iPhone5都可以很轻松地卡进去,再往后机型就有点勉强了,甚至需要取掉保护壳才能放,车主们直呼鸡肋。

支架也是同理,车企无法预知将来用户会买什么样的手机来用,也不知道重量和尺寸是否在支架的承受范围内,可能会塞不进去。在零件质量方面也很难把控,毕竟车规级部件对于寿命要求,当手机本身成为了变量,这个变量又无法把控,你要车企怎么完成寿命实验?兼容性很重要,并非关键,还有个原因是,手机支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符合安全标准。像我国国标《乘用车内部凸出物》里面就规定,对于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乘员身体可能接触到的区域,特别是包含整个上仪表台的头部碰撞区,应避免有任何凸出物。凸出物的判定标准是,凸出高度达到9.5毫米,只要超过这个数值,就必须设计溃缩或者脱落、缩回功能,缩回9.5毫米范围内,保证人的头部撞上去之后,凸出物不会刺入体内。

(头部撞击曲线模拟)

按手机支架的长度,肯定要设计保护功能,然而现实中上哪找到一种,既可以在颠簸中保持稳固,又可以在轻微受力时溃缩的材料?哪个车企掌握了这种技术,也没必要造车了,直接改名瓦坎达称霸地球好了。如果想设计缩回功能,那就必须在仪表台里面安装一套极为精巧的收缩结构,整个内饰设计都要因此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美学和功能性被迫让步于区区手机支架。然后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气囊爆出来的时候怎么办?头部碰撞区,恰好就是安全气囊展开的区域,支架是否会划破气囊,会不会被高速运动的气囊给打成碎片,造成更大的伤害,这都要进行海量的测试才能完善设计。

为一个功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其实已经违背了造车的逻辑。马斯克不是说过吗?当我们因为一个零部件反反复复修改设计,增加工序,就该考虑一下这个零件是否有必要了。考虑的结果显而易见,绝大多数车企都不想为了手机支架破财伤神,只有极少数的平价车型,因为减配掉了中控大屏,正好有一块现成的地方在头部碰撞区之外,才设计了一个原厂支架给用户。把选择权和相应的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让他们自己去买后市场的支架装上,才是车企们的主流选择,这样既可以省掉设计和测试的费用,万一出了事,用户也不会说是车子的设计有缺陷。其实严格来说,小米也并没有跳出这个圈,SU7只是原厂提供了螺纹接口,让你更方便更稳当地加装支架,而非车子自带,规避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至于其它车企会不会集体跟风,像小米这样展现为用户着想的理念,我猜是不会。毕竟小米是做手机出身的,它的车主,大概率会在支架上放一台小米,整个生态都是贯通的,那些不造手机的品牌,就希望车主能多用用车机,把宝贵的流量用来建设自己的软件生态,怎么舍得弄个支架,让你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出身决定思维,这话放在汽车界可太对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大捷龙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9万关注 | 4253作品
+ 关注
关注懂车,成为一个懂车的人。及时了解前沿导购资讯,熟知养车、用车之道,畅享轻松汽车生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