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安全气囊竟然有这么多“玩法”

汽车安全气囊各位都不陌生,这个应用多年的汽车安全配置如今已经普及到绝大部分的乘用车。除了我们平时比较常见几种安全气囊之外,新概念的安全气囊设计近些年也成为了各大车厂的研发重点,一时间各种奇特用途的安全气囊层出不穷。除了那些诸如侧安全气囊、安全气帘等常规的气囊之外,一些具有前瞻理念的安全气囊也被众多厂家研发出来,它们样式各异、用途不一,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极具看点,例如下面这些:

车身外部安全气囊

由德国零部件巨头ZF(采埃孚)与美国TRW(天合)组成的ZF TRW集团一直致力于前瞻车辆安全技术的开发。2016年1月份,采埃孚-天合展示了一款外用侧方安全气囊,这种气囊可以在车辆遭到另一辆汽车拦腰撞击(即所谓的T-boned)时提供防护。

采埃孚-天合的外部气囊覆盖前后车门及B柱,其气囊体在充气后体积可达200升,大约是普通侧向帘式气囊体的两倍大小。由于较大的体积使得充气所需时间也更长,外部安全气囊需要在安全事故发生前一刻就立马打开。在一系列碰撞测试后,据称该外部安全气囊可以将侧向碰撞冲击力削减30%左右。

奔驰制动气囊

2009年奔驰公司对外展示了其当时最新研发的外部安全气囊。作为梅赛德斯-奔驰ESF安全概念车计划的研究成果,一部奔驰S400-hybrid车型的发动机舱下部安装一个安全气囊,在发生撞击时可以迅速从车底弹出,通过与地面的摩擦从而起到减速制动的效果。

奔驰研发的外部气囊的弹出时间大约为80-100毫秒。这款外置气囊主要起到帮助车辆减速和调整车辆碰撞姿态的作用。

底部气囊主要由橡胶构成,其表面为金属材料,在车辆碰撞前,弹出的气囊将与地面接触,充当第五个车轮的作用,增加摩擦力,提高刹车效果。

另外,弹出的气囊还将使车辆的高度提升3英寸(约76mm),从而调整车辆与前车或是其他的障碍物碰撞的高度,更好地发挥车身碰撞时的吸能作用。这一功能对于车身姿态低矮的轿跑车更有效果。

后排座椅安全气囊

ZF TRW集团在安全领域的研发可谓不遗余力,例如这个为后座乘客提供保护的安全气囊,目前发布的设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气囊设置在车顶,另一种设置在前座椅后背上,这种专为后排乘客设计的安全气囊能有效防止前方碰撞带给后座乘客的危险。

两种方案中,由前排座椅后背打开的气囊设计主要是针对尺寸偏小的车辆使用,另一种由车顶打开的气囊则针对尺寸较大的车辆所采用。据统计,碰撞事故发生时,大约有50%的后座乘客会因头部撞击前座椅或安全带紧勒胸部而受伤,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和负荷限制器的配合使用能将受伤几率降至最低。 

去年,天合集团为雪铁龙C4 Cactus轿车设计了车顶安全气囊,但只为前座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图为采用车顶打开式安全气囊的雪铁龙C4 Cactus

行人安全气囊

此前,沃尔沃对外发布一项被称为“行人安全气囊”的新安全技术,并且已配备在沃尔沃V40之中,其可使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进一步减轻行人受到的伤害。

沃尔沃行人安全气囊技术原理是通过安装在前保险杠的传感器监测,如与行人发生碰撞后发动机舱盖尾部自动翘起,隐藏在内部的安全气囊同时释放,并且会包裹部分前挡风玻璃与A柱,这样以来凸起的发动机舱盖与安全气囊便可有助于减轻行人的伤害。

除了沃尔沃之外,来自英国的路虎品牌同样对于此技术有所应用,例如在其旗下最新的发现神行车型上也配备了类似沃尔沃的“行人安全气囊”技术。

前排中央安全气囊

危险并非全部来自外部撞击。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佩戴了安全带的乘员也有可能碰撞并伤害其他乘员。安装于前后排座位的座椅间保护系统有助于避免这种事故。

前排中置安全气囊拥有两大新功能:第一是设计用于当前座只有驾驶一个人时,前排中置安全气囊可对坐在非撞击面一侧的乘客提供对玻璃碎片冲击的保护。

第二是当前排同时有驾驶和乘客时,在驾驶座位一侧或是乘客座位一侧发生撞击时,前排中置安全气囊可作为司机与前座乘客之间撞击能量的缓冲,并在翻车事故(通常出现于大型SUV车型的意外)中提供有效保护。

除了前排中央安全气囊外,丰田甚至还将后排中央安全气囊安装在其旗下的概念车中。

后风挡包裹式安全气囊

说到后风挡包裹式安全气囊则是日本丰田汽车的独创。在其旗下的著名的微型车IQ中,丰田率先采用了这个前瞻概念的安全气囊,这也使得这部身长不足3米半的小车全车气囊达到了11个之多。

丰田独创的后风挡包裹式安全气囊

采用环抱式11气囊的丰田IQ车型

安全带气囊

在现代汽车上,安全带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然而安全带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在急刹车或者车辆被追尾时,由于惯性作用,前倾角度越大,安全带产生的勒紧力也就越大,从而可能对肋骨和内脏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福特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安全带用以保护乘员安全——气囊安全带。在检测到发生了预设碰撞强度的撞击时,安全带内置的气囊即会弹出,增加安全带与乘员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冲击力,辅助安全带保护乘员安全。

气囊在摩托车上的应用

随着安全气囊在汽车上的迅猛发展,这一技术同时被众多摩托车厂商所热衷,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本田的旗舰车型金翼配备了大容量的安全气囊了。

2007年6月29日上市的本田大型巡航摩托车"金翼(Gold Wing)"率先在摩托车中安装了燃爆式的安全气囊配备的安全气囊可减小发生正面冲撞时驾驶员飞出去的机率,可减轻撞在对方车辆及路面上时所造成的伤害。气囊配备在前座席前方的护板下面,在传感器检测到冲击后便会打开,吸收驾驶员的运动能量。

通过与没有安装安全气囊的车型碰撞对比可见安全气囊对于摩托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安全气囊“马甲”

针对摩托车骑士的安全气囊发展的难点在于骑士的身体在遇到事故以后可能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运动,因此采用穿着式的安全气囊成为了摩托车安全领域发展的一个亮点。

除了硬性的撞伤之外,车手从车手摔下造成的跌打损伤同样是重大的安全威胁之一。因此众多厂家着手开发出了各种风格的供车手穿戴式的安全气囊背心。例如由Techstar公司开发的气囊防护衣可以在25毫秒内将气囊打开包裹住车手的上身。

上图为安全气囊背心在实际安全测试中

上图为抗撞击气囊背心

为摩托GP赛事所研发的车手气囊背心经过多次实际测试之后技术已经颇为成熟,或许不久以后就会投入使用。

总结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气囊在汽车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创新突破,作为车辆被动安全的重要装备,气囊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相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各种主动式碰撞预警技术的发展,交通安全0死亡的目标将不会遥远。

四轮玩具 玩车高逼格!

微信号:Play_cars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0关注 | 75作品
+ 关注
老司机不打诳语,坚持原创不产垃圾。
Ta的内容
12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