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新势力崛起,小鹏XNGP领跑自动驾驶市场

IDC针对中国市场的智驾车型的能力做了一份报告,其中有些观点有点意思,简单聊聊。

1.高阶智驾是市场竞争焦点,也是产品的主要提升方向:这基本上是共识了,2024年作为智驾元年基本上没有什么疑问,不要说相对激进的新势力,哪怕是吉利也和百度合作拿出来极越方案,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也已经入局,华为以供应商的身份帮助阿维塔、问界、智界、极狐实现了高水准的智驾,这个领域,已经进入状态了。

2.高阶智驾的渗透率还不够:由于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成本都很高,导致高阶智驾要下沉到经济型车型还略显吃力,这个的确是事实。但IDC对“25W”作为分水岭的边界线我不是很认同,比如说五菱的大疆方案是能到10W级的,小鹏的目标是15W+,以及从小米、极氪等等卷王的情况看,我觉得未来至少多数品牌,在20W是能站住“高阶智驾”的体验的。

IDC的测评和DCD那种直观的“测试”不太一样,除了实测,也有问卷、访谈等调研形式。我一直认为工程上固然需要靠指标来量化,但对用户来说,“智驾”相比于传统机械领域,更强调的是“体验”,我举个例子,传统时代发动机、底盘什么技术,媒体老师拿了品牌方的物料,就如数家珍,但是“智驾”背后的算法,基本上是无法通过自媒体来做科普的,门槛太高了,所以大家都以谈试驾体验为主。

这份报告针对的主要是新势力御三家蔚小理,曾经的王者特斯拉,新晋热门问界,以及在特斯拉FSD不断跳票的过程中,成为国内第一家量产纯视觉方案的极越。

结果大概是图里的样子,可以说各有特点。
纯视觉和激光雷达方案是两种“殊途同归”的技术路径,特斯拉FSD和极越OCC都是视觉方案,由于去掉了激光雷达,它们有更好的机会和潜力去做技术下沉,但剩余几家用的激光雷达,现阶段理应要有更好的表现。

怎么说呢。
我一直说“特斯拉”正在丢失它曾经拥有的标签,除了纯电强动力性以外,“自动驾驶”的基本盘子,算是丢得干干净净了。城区NOA和记忆泊车的功能在国内都没有落地,尽管一直说FSD要来中国啦,但是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的对吧?

即使最终FSD在中国落地了,也有一个“本土适配”的过程,要先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哪怕是麦当劳、肯德基,国内的口味和欧美都是不同的。

与此相比,其他几家基本上算是“共同构筑”了自主品牌的“自动驾驶壁垒”。
如果大家认同自动驾驶是今天汽车技术里面最高精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那么就能接受“自主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是“产品力最强”之一的事实。

以及,自动驾驶所谓的一线水准是谁,也算一目了然了。
在覆盖度、城区NOA、高速领航、城区LCC、高速LCC、记忆泊车全部打满分的……

就只有小鹏一家---这是毫无疑问的智驾第一。

曾经特斯拉的智驾标签,已经被剥下来了。
这几件事其实有所关联:记忆泊车的难题不在于自动泊车,而在于停车场内无卫星信号、无网络信号环境下,以IMU惯性导航实现高精度计算为内核来对自己位置进行确认,再叠加以视觉能力,从而实现路径记忆的过程。而这些能力,本身和NOA能力的外延,至于城区LCC、高速LCC的进阶形态,就是城区NOA和高速NOA。

这个阶段许多人都在用外部的智驾方案,但是小鹏是少有的“自研智驾特别强”+“动总底盘也自研”的主机厂,肉身与灵魂一体塑造,无怪乎是当前最强的形态。

我一直比较喜欢小鹏的一个概念:全国都能用,全国都好用,全国都爱用。这三句话是由基础不断进阶的三个层次,今天大家都在讨论“覆盖度”的问题,最近有几场发布会在暗指“XNGP仅开放了城市核心区域”,我觉得多少是讽刺的:小鹏的覆盖度从真实体验上就是最强的。

举个例子,能应对重庆这种9D魔幻城市的自动驾驶地狱,你觉得它可能应对不了普通道路吗?“无限XNGP”已经拓展到村里也能用的情况了,当然目前依然是内测阶段,但我们来猜猜,从52城到243城的泛化速度,无限XNGP什么时候会释放呢?1个月?3个月?6个月?

但是多数品牌在讨论“覆盖度”的问题时,小鹏的体验我认为已经从“好用”进化到“爱用”的情况了。从我交流得知的后台数据,以北京为例,90%以上的用户对XNGP有依赖,在能开的路段基本上都会激活这项功能。

到了这个份上,追求就只剩下一件事了,智驾也是可以出海的,基于小鹏和大众的合作,我觉得XNGP攻下欧洲,是迟早的事:这个月在欧洲,高速NGP已经完成测试了,也是首家在欧洲完成这个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我觉得快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鹏G9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02关注 | 301作品
+ 关注
汽车文化,技术科普,学习笔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