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中国速度」

25年前,时任奥迪品牌高管的万钢带领着中国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代表团回国考察,考察期间,他确认了一个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太过于依赖国外。同一时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能源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万钢意识到,“中国汽车产业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切入口”。
回国后他向组织深情表达,“我想回家好好当教授,把我对汽车的理解和实践总结一下,再带出一批人来。”25年后,万钢欣慰的看到自己当年带过的博士生里,有很多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4月24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的万钢来到大众集团之夜的发布会现场,安静的坐在台下聆听着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这位自己曾带过一位博士生,阐述着他和他所代表的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后续发展的完整理解。或许万钢自己都未曾想到,只是当年随口而出那句“只要方向选的准,我们永远有超越的机会”,能对台上这位当年来自德国的年轻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传导以至于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关乎到了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全面布局。去年,大众汽车在华发布“2030目标”以加强在燃油车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强化“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全面展开。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至2027年,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以此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于是在奥博穆的带领下,大众集团自去年开始展现出在华发展特有的“中国速度”。文|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图片来源|视觉中国1



「最了解中国电动汽车的德国CEO」


这注定成为大众汽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作为大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的里程碑式节点,大众在北京车展前夜,携旗下品牌产品包括 奥迪Q6L e-tron、兰博基尼Urus SE、保时捷Taycan4、以及专为中国打造的概念车ID. CODE共计11款战略产品强势亮相。并选取集团共计44台产品组成强大阵容,于车展上开启大众在华创纪录的“大秀之年”。

奥博穆现场表示:“大众集团致力于保持在华第一国际汽车企业的地位,并继续位居中国汽车市场前三甲。”为了深化一个充满雄心的发展目标,大众将充分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开启产业变革的全新征途。2023年大众在华交付纯电动汽车19.18万辆,同比增长23.2%,占到集团全球纯电动销量25%,远高于美洲市场。再次回到中国,奥博穆清楚,大众在华的40年,是继往开来的40年。为了坚定围绕大众在华2030战略得以落地和实施,离不开大众过去在华发展基础、合作伙伴与上下游企业的支持,离不开大众对既有资源和基础的梳理,离不开对中国市场创新产业与用户需求的洞察与结合,只有基于全球市场发展的同时,深度中国同时对这一特殊市场做重新定位和结合,才能真正助力大众有关电气化转型和本土化发展。

2023 年,大众在华累计交付车辆超过 320 万辆,继续保持跨国车企在华交付量第一的位置。稳固的基盘为大众集团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奥博穆依然十分正视大众在华发展遇到的压力和问题,他说:中国汽车市场在这段时间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变化,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伴随国内新能源制造业水平和供应链分工逐渐成熟,如何更好在中国,这个以自主品牌快速支撑起来的新能源市场取得更多进步,支撑大众集团作为跨国企业代表的转型,也成了是奥博穆上任以来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奥博穆表示,2023 年对大众集团是非常成功的一年。目前集团在市场推出了 160 多款车型,在中国拥有 5000 万车主、有 9 万员工,39 个工厂,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大众在华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拥有 3000 多个经销商合作伙伴,9000 多个供应商领域合作伙伴,对于与中国深度结缘的德国高管,奥博穆始终正视中国市场瞬息万变,特别是技术方面进步速度。因此他将大众在华的战略核心特点总结为“灵活”。这不仅仅是受中国市场灵活的发展方式所决定,同时是大众充分结合国内市场与用户诉求代表的变化。为此,大众将结合中国各地区地域特征与需求来围绕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车形成产品组合;充分考虑不同城市发展水平来构建产品,奥博穆举例,纯电动车在一线城市发展得更快,二三四五线城市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率要慢一些,大众都为此做好准备。不同于部分跨国车企对新能源转型过程的犹豫,奥博穆坚定的相信,未来是属于电动汽车的。

他强调从终端看市场对于纯电车型的需求是非常高涨,尤其当新能源需求开始超过燃油车的需求后,成为市场、客户对大众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不移的向电动化转型,就是大众集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社会、对子孙后代做出的负责任决定。2



「“大众在华的1年答卷”」


当晚在所有亮相车型中,相比其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有序推进,大众ID. CODE概念车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

不同于以往产品,作为大众首次具象化展现有着浓厚「中国基因」的战略级产品,ID. CODE不仅是大众品牌新时代的设计语言和创新科技的「灯塔车型」,更是大众过去一年深耕本土优势资源与发展后所取得阶段成果的集中展现。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介绍:“对大众而言,ID. CODE不仅仅是一款概念车,它宣告着大众汽车翻开了未来在华发展的新篇章。2023年集团“资本市场日”,大众邀请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参与评选,并询问他们对哪个市场最感兴趣、最看重,以及大众的资本市场应该放在哪儿?回答令人出乎意料,大部分投资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于是在同年全球董事会上,大众发言人在阐述大众“十点计划”进程时,人们发现「中国市场」的优先位置越过北美,成为了大众仅次于规划、产品的“第三位”战略目标。同年4月的上海车展,大众汽车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安徽成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构建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于一身的全新职能主体。意在进一步强化大众汽车全球的研发实力的同时,也成为深化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关键一步。

通过大众科技,集团希望展现大众在开发过程中与国内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开发周期缩短30%为核心目标,开展深入的本土化变革,包括对产品开发、决策链路的进一步缩短。将产品在开发早期就引入中国本土先进的技术产品,确保大众产品能更为敏捷地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同时推动产品更快走向终端市场。一年为期,伴随ID. CODE概念车亮相,预示大众科技过去1年从项目规划到落地运营不仅取得实质性成果,还通过对中国资源和智慧的汲取,在1年内基本实现产品筹备过程中的决策前移,实现了以本土需求为引导实施战略推进,以及进一步改善了大众在华本土化产品效率提升的问题。事实上,外界对大众1年推陈出新的概念相对模糊。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款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短则3-4年,长则8-10年。以往从项目冷启动到预批量,整车开发要经历包括产品预研立项、决策、设计数据再到试生产,需要经历累计8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只有到样车验证环节前后,本土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优势才会有选择性的被动介入。

但伴随“中国狼堡”阶段性发挥既有功能和作用,预示着大众科技阶段性介入到包括但不限于新产品从策划、概念制定、整车布置、造型设计、小比例模型方案、工程设计、总布设计、白车身工程、底盘工程...而这些前序围绕整车开发中期的阶段工作都已经在国内优势资源的加持下得到阶段性验证。如今ID. CODE概念车亮相,不仅作为大众关于本土化发展有关产品开发工作全面前置的最好体现,也是大众集团过去一年以安徽为新触点在有关本土化发展在深入与提效维度取得关键性成果的关键与核心。3



「深化」与「提效」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速度”是奥博穆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国速度”则是奥博穆眼中有关下一阶段影响大众在华能否取得成果的影响因素。

至于如何以“中国速度”在各细分市场推出聚焦中国客户需求的强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如何快速提升本土研发能力,如何与本土科技企业和合资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目标,这位与中国有着特殊情感的大众集团一把手有着一些不同的思考与理解。立足市场长远预期与判断,奥博穆认为2030 和 2035 年以后,市场上50%以上的车都是电车,其中包括纯电车和插电混动,60%以上的 BEV 将会出现在 2030 年以后。

为迎合这一趋势,大众面对新能源和智能化进入全面迭代阶段,通过深化2030战略大众进一步围绕中国供应链,提升中国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效率。目前大众集团在华的既定战略规划均取得实质性进展:1、与新能源原材料企业的合作上:大众汽车加大对宁德时代电池的采购,并通过宁德在德国大众的模组认证;投资国轩高科为其海外市场发展提供丁点支持2、与智能化本土企业合作上:投资24亿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围绕智能座舱,大众宣布与中科创达展开合作。

3、继续聚焦在华两大合资车企,强化双合资战略。大众汽车与一汽-大众2023年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上汽大众签署合作协议;1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台奥迪Q6 e-tron预批量车已经正式下线,国产PPE平台正式进入预批量生产阶段

4、与小鹏汽车围绕中国市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于近期发布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CEA”并计划到2026年在中国推出两款B级车产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关注 | 31作品
+ 关注
探索车与出行背后的底层逻辑与隐秘故事,让商业更价值。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