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概念”的概念车,看不清“未来”的汽车圈

"

2024北京车展。


我在很多展台上都有着同样的疑问:


“今年展台怎么连概念车都没有”

“每年那些天马行空哪里去了?”

“啊?这是概念车?这也不概念呀!”

……

"



撰稿|星辰

编辑|周展

视觉|慢慢





出于好奇,我用了两个小时游荡在8个展馆之中寻找“概念车”。从外观造型以及陈列摆设上来看,一共只有10台左右符合我心理预期的“概念车”。但官方给出的数据称,2024北京车展共有41台概念车参展。甚至相比4年前的北京车展官方给出的36台概念车还多了几台。


那么,“概念车”都去哪儿?



在曾经的车展上,概念车给我们的印象一定是科技感十足、前卫,至少是稀奇的。然而今年北京车展上很多带有“概念车”字样的展车却无法满足我们对于他们的期待。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设计语言,千篇一律的大屏内饰。在我看来,他们不再“概念”,其实和马路上的新势力别无两样。


所以,到底何为概念车?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概念车是车企对于未汽车具象化的概念表达。具体的来说,一种概念车它代表的是企业的愿景、未来的构思、最先进的科技。而另一种概念车则是为了即将量产的车型提供验证的基础。

 


在我们曾经熟悉的汽车生产流程中,研发一款新车平均需要的周期是5-7年,而其中就要花费4年的时间来研发概念车。从概念草图到油泥模型,车企可以通过推出概念车来表达它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同时得到真实的反馈。


因此,在技术交流还是车展主题的年代,概念车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各大展台的C位嘉宾。


但当汽车消费在我国加速,一切都被改变了。消费者急需看到最新的量产新车,需要第一时间购买消费,再加上不断涌入的新势力品牌,更加加速了行业的更新迭代,但这也使得如今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的概念车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界。



“概念”为何会消失了?


早在2017年前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第一批新势力品牌开始进军汽车圈来,快速的让大家认识自己是他们的初衷。起初,蔚来汽车也曾试着遵循传统研发流程,先推出了概念超跑EP9,获得行业反馈,再慢慢推出后续车型。然而,这种不紧不慢,很快就被市场和资本的迫切所打破。



而从创立到量产只花费了3年的理想汽车更是让概念车不再需要出现在他们的展台上。因为IPO所裹挟的新势力们担心,只要继续“概念”下去,哪天一不小心就会像同期的拜腾一样,在48寸的三连屏概念提出后迅速的量产在其他品牌的车上,而自己却被资本狠狠的甩在身后。



时间就是金钱,资本不断地催动这一批品牌快速发展。过去需要5-8年才会更新换代的汽车产品,如今恨不得每年出好几款新车进入市场。这个时候你在让他们花费4年去研发概念车,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只是让人略有担心的是,这些没有经过时间考验和工程验证的的概念迅速量产,是否拥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而短短三年后,新势力们也不再香了。


第二批跨界涌入的华为和小米,开始用“用科技定义汽车”。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雄厚的资金背景、广泛的用户认知都让他们的转型显得更加顺畅。但长期在科技领域厮杀的他们也早已有了自己的生存理念。



转战汽车领域,他们依然保持着对IT快消产品的理解,在更新迭代更加凶猛的手机市场,恨不得概念既量产,“概念车”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无稽之谈。虽然当年小米手机曾推出过赚足眼球的概念手机——小米MIX Alpha,充满未来的设计、有过大胆的想象,但2019至今,时隔多年也再无音讯。



在今年车展上,本来很期待在硕大的小米展台看到一台概念车,去诠释这个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巨头转型汽车的设计方向,诠释它如何理解品牌基因里的年轻和电动车的关系,去解释SU7的设计和保时捷并没有关系。然而,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七种颜色一模一样的量产SU7,尽管如此,依然收获了巨大的人流……



他们用造手机的方式造着电动车,把出行工具转型为前沿科技的试验场,至于设计语言、品牌定位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那是等到霸占了市场以后再说,或者根本不用说。毕竟一个已经拥有上亿用户粉丝基础的品牌,是不需要和他们解释太多的,毕竟前面还有一个不爱概念车榜样特斯拉。


媒体日过后,观众日的北京车展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展销会。大批的观众更加关注他们花多少钱可以买到什么样子的车,对于概念车,最多看个热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量产车在车展的地位也逐渐升高。属于概念车的一席之地就更加薄弱了。


电动时代概念车还有意义吗?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相比之下,那些被定义为传统的汽车品牌,依然在不懈地用概念车保持着自己的年轻。北京车展宝马展台亮相的 Vision Neue Klasse,用全新的双肾设计,展示了它对于未来新款车型的设计语言。



"Vision"一词在很多概念车的命名中都有出现,它代表着对未来的愿景、创新技术的应用或是对未来驾驶体验的设想。


而宝马的“Vision”系列每一代都承载着对未来汽车技术和设计理念的特定解读。例如,2018年推出的i Vision Dynamics ,展示了宝马在电池技术和电动传动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随后将其体现在了最新量产的宝马i4车型上。



同样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奔驰,也在用概念车向我们定义车企的未来。2022年曾推出一款Vision EQXX概念车,全车只为降低风阻,精心设计的线条,表达了“能效至上”的理念,诠释了对电动时代的理解。



对于这些国际品牌来说,百年的历史让他们的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不断地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自然给消费者也带来了信心和安全感。


好在,北京车展除了国际品牌在坚持推出概念车,还是有中国品牌用概念车在打破焦虑,考虑长远。例如,吉利银河亮相的“银河星舰”,作为全尺寸SUV的原型车,无论是从外观设计上消失的B柱还是炫酷的开门方式,都展示了品牌对自身设计的斟酌。



而作为新势力品牌,小鹏展台上可以看见它的“飞行汽车”,看到它对未来汽车行业、交通出行的思考,看到它愿景中的星辰大海。



没有概念车也就没有未来


诗人阿多尼斯曾说:“没有诗,就没有未来。”


其实概念车的存在也可以理解为汽车行业的“诗与未来”,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汽车行业的远方。


概念车的研发不是天马行空的艺术品陈列,而是从设计师的创意到工程化的具象思考,其花费的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研发的资金成本,都是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是用时间打磨产品。


而如今国内汽车行业的急躁焦虑,就像是两百多年前的四大徽班进京,中国戏剧史上发生的“花雅之争”。那些秉持着理念,按部就班“雅”像极了如今还在认真研发概念车的品牌们。如今昆曲依然可以成为我国戏剧领域不可磨灭的璀璨也能看到他们的未来。



不久前,马斯克喊话巴菲特投资特斯拉,巴菲特则表示:“我知道苹果五到十年后会在哪里,但我不知道汽车公司在五到十年后会怎么样……”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新品牌们都有愿景、有构思,让一款款充满思考、天马行空却又原创设计的概念车成为车展的主角,那我想巴特菲可能就会知道汽车的未来在哪里了。



但我,也就是想想而已。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4333作品
+ 关注
编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