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两厢车之路

三厢车or两厢车、实用型or个性化,一直是消费者在选购紧凑型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抉择,另一方面,也是每家有志在A级市场大干一场的厂商在新产品设计阶段或引进阶段必须要规划好的方向。

再谈两厢车在欧洲的流行

两厢车在欧洲的流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两厢车有着较大的车内空间,一般这类车型的后门开启方式都是掀背式,这就使后放行李有着更高更大的放置空间,车内空间的利用率较高。两厢车后排座椅基本都可以放倒,放倒后,车内用于存储物品的空间将大量增加,使车内可以使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相对于SUV车型,两厢车有着更低的重心,便于操控,对于欧洲普遍崇尚操控性能的消费者们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低重心也对车辆驾驶安全性有较大提高。同样是基于安全的角度,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而言,两厢车从车顶经过的气流,直接在车尾倾泻而下,或者是通过导流板顺流而上,要比经过三厢的尾箱干扰,再流过要相对安全的多,尾箱对气流的干扰增加了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使用便利性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在倒车过程中,两厢车可以直接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到车尾的位置,不必预估尾箱的距离,更增加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反思中国两厢车的现状

在中国,两厢车并不受人待见。比如经典的两厢车一汽-大众高尔夫和POLO。这两款车虽然都月销万辆,但同朗逸等主流车型相比,其销量并不算大。如果离开了大众这块金字招牌,这两款车可能也不会有如此的销量。比如长安奔奔,其相当于一个微型两厢车,价格更加便宜,如果POLO没有大众光环,销量参照长安奔奔。

所以,两厢车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大好。两厢车在中国和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这从某种方面想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与欧洲的国情有着许多不同,但也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首先,在城市,中国比欧洲更拥挤,汽车少一个尾巴,就少了一截车身,要更加地灵活方便,两厢车应该更适合中国的城市。在农村,后排可以放到的两厢车在空间上依然要胜于三厢车,拥有更大的载物空间,两厢车在农村也有优势。

但是中国人太爱面子了,国内消费者买车首要考虑的是外观、价格等致命性因素,至于实用性,将就一下啦。没有屁股的两厢车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大家更喜欢有头有尾的三厢车。而国内普遍对两厢车也有着安全性上的偏见。

如何走出中国特色两厢之路

两厢车这些年不容易,几落几起,一浪高过一浪。只要找到利润平衡点,就能成为真正的搅局人。除了需要产品本身有过硬的素质之外,售价能否让人有足够的“惊喜”,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三厢车在车内空间上被人诟病已久,而两厢车又不被人们接受,近几年,“聪明”的中国人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SUV。

首先,SUV不再是轿车,霸气的外观让人更容易联想到硬朗的越野车,足够的舒适性和车内空间使它又能够胜任日常工作。所以,在中国几乎取代了两厢车成为家用的主力。自主品牌的努力也使得国产SUV变得越来越便宜,甚至拥有比合资品牌两厢车更低的价格。这几乎让国产SUV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厢车”。

但是,毕竟SUV拥有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更大的油耗,在如今低油价的情况下,SUV的使用成本当然可以接受。一旦油价上涨,等到石油越来越枯竭的时候,我们还开得起SUV吗?

所以,在发展SUV的同时,也应该在两厢车方面下功夫。当然,两厢车是合资企业的强项。在目前自主品牌占领低端SUV市场的情况下,合资企业不仅要研发新SUV与自主品牌竞争。同时也应该转换思维,利用两厢车与SUV的功能重合来争夺一部分SUV的市场。这就需要车企针对中国人民的需要进行一些改变。比如加长车身、轴距,将车做得更大,以增加车内空间。

SUV也应该要将油耗控制得更低,开发双擎版SUV将成为一条可行之路。比如丰田ecvt专利即将在2016年到期,国内企业应该做好准备,逆向其技术,在其基础上改进并运用到国内的自主SUV上。在油耗上不要落后于两厢车太多。

这样在中国就能形成SUV与两厢车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局面,形成中国特色的家用多功能车发展之路。

《汽车设计与制造》是由一群工作在一线的汽车工程师、汽车设计师、汽车营销顾问联合打造的深度汽车自媒体。我们发表的话题多半是高冷尖锐的内容,我们渴望与真正的车迷倾心交流,更希望得到前辈专家的批评指正。欢迎您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是微信搜索autoab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POLO 高尔夫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3关注 | 33作品
+ 关注
联合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