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打开格局,smart要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王珊珊

smart又“长大”了!

从smart精灵#1、精灵#3,到最近亮相的全新smart精灵#5概念车,一步步见证着smart“从小到大”的突破。

“我们要进入更多的新的细分市场,拿到有意义的市场份额,让品牌能够有持续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是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张明霞对品牌的期许。

▲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 张明霞

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在赋予产品新生命内涵的同时,秉承品牌历史的传承?如何在一个更大众的市场里面做一些小的产品创新?如何在扩大和丰富smart用户群体的同时,实现与其他电动汽车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每一个问题都将十分考验smart管理团队智慧和能力。


从小到大,持续做探索者

“小而美是残酷的,我们希望能够在中间找到平衡点,既坚持品牌调性又能扩大市场份额。”张明霞道出了smart长大的根本缘由。

简单回溯一下历史,smart品牌源自1998年的欧洲,融合了制表艺术、汽车技术与时尚元素,展现个性与格调。

在燃油车时代,smart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在精品微型车领域精耕细作,是可个性化定制两门微型车的代表符号。

然而,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需要考虑规模、供应链以及成本的压力,纯粹追求小而美的存在并不成立。

在新能源时代的浪潮下,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smart由此开启了品牌电动化的新征程,不仅大幅改变了设计语言,也不再和“两座小车”划等号。

2022年6月上市的首款车型smart精灵#1,定位小型纯电SUV;2023年6月上市的第二款车型smart精灵#3,定位纯电动紧凑型SUV车型。

于北京车展亮相的全新smart精灵#5概念车,则是smart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到豪华中型纯电SUV细分市场,不光是外形上更大、更大胆、更方正,还搭载了“smart Pilot Assist 3.0”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从“温暖科技”到造型语言,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

“smart正跨越都市边界,迈向更广阔的户外天地。”在张明霞看来,全新smart精灵#5概念车的适用场景更广、同时面对客户的机会也更大。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smart累计销量为67024辆,国内销量42292辆,占比63%;出口销量24732辆,占比37%。

张明霞预测,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会不断开拓,但是基于中国的市场规模、人口基数,中国一定是大本营,“现在是六比四,接下来应该是五五的比例。”


不忘初心,Smart的自知之明

事实上,长大后的smart,不乏质疑与争议。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认为,smart不再小巧,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所谓的“豪情”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新smart也被揶揄成了“大聪明”。

“open your mind,把思路和格局一起打开。”在张明霞看来,品牌、产品好比一个企业的左右手。如果说,品牌是靠产品来支撑价值观和传递品牌定位的;那么,产品定义就是来为品牌做贡献的。

某种程度上,smart的“从小到大”,是产品的焕新,而非品牌的切割。

回归初心,一个企业的禀赋和DNA很难完全去改变。一直以来,smart都定位于都市出行工具最佳的探索者,当年的两座车就颠覆了人们认知。电动时代,smart只是再先前一步,突破人们潜意识中smart只能造小车、只能造紧凑型的约定俗成。

而且,smart的这种突破是有延续性的。比如,全新 smart精灵#5概念车的创意是——“遇见不可预见”,身在都市,心在旷野,有这么一群男男女女,不光光是男生,还有可爱的姐姐们,也可以乘风破浪。

“我很喜欢团队的这个创意。”在张明霞看来,smart不等于“小”,也不是一味图“大”,其更本质的标签在于“不被定义”的奇思妙想。

不论是造小车还是大车,smart追求“灵感,热爱,艺术”的内核从未变,以“用户中心”核心理念也从未动摇。


全域跃迁,“往前看”

过去5年,smart跨过了品牌焕新的1.0时期,完成了品牌、产品、商业模式的蜕变。2024年,smart跨迎来了品牌价值主张的2.0阶段。

站在“下一个25年”的新起点,smart郑重提出,将在品牌域、产品域、科技域、服务域、企业域等领域更进一步,持续提升运营质效,开创“全域跃迁”的发展新格局。

对于smart而言,这也一个更大的挑战:在战略上要保持定力,但在战术上要快速迭代。

2024年,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内卷程度的不断加深。在比亚迪等的带头下,价格战此起彼伏。同时,跨界“野蛮人”小米、华为等强者加入混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玩法。

在嘈杂的流量和营销背后,张明霞更关注的是反映社会或者消费本身的这种心理现象是什么,这种心理现象对smart来讲,有没有更smart的方式捕捉到这样的变化并做出调整,不断地探索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跟随别人的脚步。

smart应对价格战的两个措施:第一是积极面对,比如焕新smart精灵#1和精灵#3,相比于老款车型,整个价格体系出现下调;第二是不要慌,不要着急做错误的决策,坚持创造价值,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不一样的选择。

针对车型价格调整的质疑,张明霞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复:smart不是单纯违背商业规律和自身造血的能力跟随降价,而是品牌基于国内市场,对两款产品进行的重新定位。

根据市场环境及用户调研,smart精灵#1和精灵#3在新版型中对部分配置进行优化,从而让更多人拥有smart。

对现阶段的smart来说,背靠吉利和奔驰两位巨头的资源,加之自身的技术与研发效率,造好一台车并不是最难的事。难的是如何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smart的产品价值。

在中国市场,smart建立了全新的品牌销售渠道,通过D2C直销代理商业模式,迅速铺开网点。在欧洲市场,则借助梅赛德斯-奔驰渠道,以“店中店”的形式打开市场。

目前,smart在全球市场的业务版图已遍及23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秉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前瞻发展战略,smart将持续加速“南拓西进”。

“smart不一定是体积和声量最大的,但我们‘往前看’的精神非常鲜明。”

张明霞曾和团队分享过《四千周》的读书心得,“人得活出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活出自己的饱和度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太着急去想最终的结果。”

是的,结果和中间的每一步都重要。时间会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时间也会让smart成为最好的smart。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5关注 | 932作品
+ 关注
有人气的汽车新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