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季度最低,理想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

5月20日,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Q1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销量8.04万辆,去年四季度是13.18万辆,环比下滑39%;一季度营收256亿元,2023年四季度是417.3亿元,环比下滑39%;一季度毛利率是20.6%,去年四季度是23.5%,同比减少了2.9个百分点;一季度净利润为13亿元(未经调整仅为5.9亿元),去年四季度是57.5亿,环比下滑77.4%。


但是从经营利润方面,理想亏钱了。经营亏损5.8亿元,去年同期的情况是盈利4.1亿元,上个季度是盈利30.4亿元。自由现金流为-50.6亿元,去年同期为67亿元,2023年四季度为146亿元。经营利润转负,说明理想的压力确实很大。

财报发布后,理想股价大跌超过12%。

无论经营利润还是净利润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这只是统计口径的差异。不变的事实是,理想今年一季度业绩,都是过去五个季度最差的。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想汽车财报数据不尽如人意,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首先是理想销量照比2023年Q4季度下滑严重,再就是降价拉低了单车收入,多重打击之下,理想开始了一系列的纠错行为,李想本人检讨,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也就是说所谓的裁员,还在4月推出了更有价格优势的L6。

理想错误犯得快,调整得也是快。但无论如何,理想汽车要开始一段苦难行军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说到理想在2024年一季度的大事件,首先要说的就是MEGA上市失利。2024年原本是理想的纯电大年,按照其去年年底的规划,3月发布MEGA,下半年发布3款纯电SUV。

李想曾称“我们有信心, 理想MEGA将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们,产能供应一定要跟上,千万不要被高端纯电没销量的假设所误导。”


但是,MEGA上市之后,因为外形设计引来了巨大的争议,遭遇故意抹黑和恶意P图,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直至影响了理想的口碑和接下来的市场策略。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MEGA的累计销量为4374辆。其中,4月销量为1145辆。这和理想原本计划的5000辆月均销量相差甚远。

受此影响,李想还发公开信做了检讨,一是“理想MEGA的节奏问题”;二是“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

说句老实话,MEGA作为一款纯电MPV车型,市场前景本就有限。我们看小鹏X9价格要低上20万,可是销量只有3、4千,并没有特别喜人。某种程度来说,MEGA更深远的影响不是销量层面,更是之后的电动化产品发布节奏。李想已经说了,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明年上半年发布。


我们就眼前的Q1季度来说,对理想影响最大的是问界汽车强势崛起。进入2024年之后,问界汽车表现出了强大的攻击性。2024年第一季度,问界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85842辆,坐上了新势力品牌季度销量的头把交椅。而理想汽车累计交付80400辆,增长势头被遏制。更值得玩味的是,过去雷打不动公布周销量的理想汽车,在3月份一度不再公布周销量数据。

受此影响,理想只能降价,以求得销量的回升。4月22日,理想汽车官方做出了全系降价的决定,宣布终端售价调整,降幅最高3万元。MEGA降幅最大为3万元;理想L9全系、L8/L7车型顶配Ultra、中配Max降价2万元,L8/L7车型Pro版降幅为1.8万元。

这不仅直接拉低了单车收入——理想汽车的售价从去年的34.9万元降到了30.2万元。体现在财报上就是,营收减少、毛利率下降。当然,这只是财报上表现出来的,没有表现出来的呢?比如,降价肯定会蔓延到应链公司,它们承担了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裁人、调整架构,理想速度很快

可以说,理想汽车这几年的发展一直是顺风顺水,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好在,理想这一次只是伤在皮毛,没有动及筋骨,还有调整的机会。

尽管2024第一季度财报,理想表现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理想在营收、利润和产品表现上,都可以称得上新势力头部,光是现金储备仍有千亿元的规模。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5月16日,理想宣布裁员,人数规模在5600人左右,占员工总数的18%。据了解,销售、人力资源和智驾,以及上海的纯电(就是MEGA)团队,都是裁员重灾区。

其实,裁员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销量目标缩水了,用不了这么多人。

按照年初的规划,理想汽车年2024年销量目标为80万,人员配置也是按照这个规模来的,如今销量目标调整了,只能缩减规模。

笔者认为,这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认知。2024年开年以来,中国车市的内卷越来越严重,各家车企都比着降价。这不仅让车企难受,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也劫数难逃,都在承受着压力。

前不久,博世中国博总裁徐大全说,目前从电动车开始的价格战太剧烈了,这已经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他还透露说“很多客户对我们提出降价要求,我们一步步在谈判,甚至有的地方说‘你不答应我们就不付款’,我们互相在协调中。”

裁员就是降本增效的重要内容。特斯拉、Stellantis以及大众也提出了各自的精简人员的计划,理想当然也不例外。

二是,理想对未来的发展做了重新的审视,从激进路线转向稳妥路线。

必须要说,理想汽车在2023年末和2024年初的那段时间确实很飘。2023年完成37.6万辆的销量,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万辆目标。同时,它又是新势力中唯一实现年度盈利的品牌。正是在这样的底气之下,理想管理层定下了80万辆的目标。理想就是这样气盛!


我们今天看理想为什么能够成功,根源就是它在市场都不看好的增程路线上,做出了最准确的产品定位——家庭奶爸车,精准拿捏了三四十岁中年家庭的命门,而这部分人作为社会中坚,消费能力很强,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对品质、对体验确实极度重视,大冰箱+大屏幕+大沙发+没有续航焦虑,他们想要什么,理想就给什么,而且给到同级最好。理想就是这样杀出来一条光明大道。

但是,这条路径很容易被模仿。你看问界汽车就在华为的强大助力下,实现了对理想的追赶。现在很多品牌已经开始照抄理想的路线,推出增程车型,未来理想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话说回来,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技术壁垒就不像燃油车那样高耸,被模仿是早晚的事。

所以,理想需要调整组织架构,精简开支,打磨产品,以求安然渡劫。

就像王传福此前说的那样,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

所以,大家都在为能留在牌桌上而努力。

百姓评车

大乱之后必迎来大治。对于处于新能源变革时期的各家车企来说,现在的中国车市内卷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杀伐乱世终将会迎来大治的时代。在大治之前,看不清未来发展走向,大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全自己,占据有利形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2979作品
+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中国最早的汽车新媒体之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