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7年之痒,困于萧墙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高合?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厂商头上。

2018年,我国造车新势力近500家,短短不过五六年,只剩下不足50家维持正常经营。在国产新能源拼配置、卷价格的2024年,有媒体预测有15家新能源汽车品牌被大浪淘沙,这个“幸运儿”好似将落在“车圈始祖鸟”极星周围。

近日,极星因未及时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年度报告收到纳斯达克可能退市的通知。极星表示,其正在努力提交上一个财年年度报告以及本财年一季度财务业绩,而就在4月,其刚表示第二次推迟发布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财务业绩。据目前的公开数据,极星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18.44亿美元,运营亏损为7.35亿美元。

过去三年,极星从11.29美元的开盘价“绿灯”至目前的1.24美元,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不可不小。据2022年财报,极星主营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北欧和西欧国家地区,中国不在全球营收TOP 9之列。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还没有哪家纯电汽车公司能“独立”中国市场,“家在中国”的宝马,“在中国,为中国”的大众,特斯拉都会在“瓶颈期”拜访中国“求救”,而完全不踏入中国车市的贾老板的法拉第未来拉响退市警报,5天暴涨100倍以后,FF股价甚至退市红线之上,股价又高台跳水,从高位暴跌77%,K线形态出现一个高位倒垂的巨大阴线。

驶入下半场,极星需寻路东方

“我们的品牌知名度是不行的,2017年到2018年后,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比较有限,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极星科技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表示。

诞生于沃尔沃高性能赛道部门,背靠吉利的极星可谓“富二代”出身,而此时的蔚小理还没有成事,极星直接跳过最难的“开局”,首款车型极星1直接剑指百万级纯电市场,然而高昂的定价足以劝退很多消费者,交付首年国内的上险量为24辆,走了个过场。

“碰壁”后,极星推出走量车型——极星2,CMA架构打造+欧式风味车身好似没有“拿捏”中国消费者,2021年极星全球销量为2.9万辆,中国市场占比仅有7%,2022年,极星销量约为5.15万辆,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极星的4款车型都未能成功在中国市场打响口碑。

此外,极星的产品节奏相比造车新势力是拖沓的,空窗期过长,前两款产品均耗时1-2年才得以交付,忽高忽低的产品售价也模糊了品牌调性和市场认知;中国区高层的频繁换帅也使得战略重心跳跃,混乱的局面让“高冷”的极星没有适应当下愈发内卷的环境。

但对于快速增长中的中国高端纯电市场,极星汽车肯定不会放弃。沈子瑜曾表示,只有赢得中国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执牛耳者。

回过神来的极星开始“大作”不断,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3个月时间完成设计驱动与智能化、本土化的融合,加上沃尔沃的安全背书,运动、性能基因以及独特的原创产品设计,长远来说,这是极星在下半场冲进决赛圈的优势。

此外,在邀请明星代言、大佬纷纷“下场”为自家产品宣传的风口,极星官宣实力派演员周迅、陈坤成为极星汽车代言人,找到了与其品牌精神内核契合的“摘星人”来扩大知名度,但相比“流量”艺人,“老”艺术家的粉丝粘度似乎没有那么高。

新能源时代“大众”,吉利还有很长的路

“作为一个标准的全球化企业,吉利控股海外销量占比接近40%,然而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大众集团’,还远远不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

在不断买买买之后,吉利控股现有吉利、极氪、领克、宝腾、路特斯、极星、smart等多个品牌,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和地区。

不可知否,吉利的“体系力打法”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着吉利的高速增长,然而,当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新能源市场一片红海汪洋,“多生孩子”的吉利也开始显露疲态。

极氪可以说是吉利的“亲儿子”,极氪CEO安聪慧曾强调,极氪不同于吉利迄今为止任何一次的电动车试水。首款车型 极氪001 18个月完成10万辆交付,可以说这位富二代从第一台车上市之初,基本没让市场失望过。而极氪001的出现使得“前辈”极星性价比不高,20多万的起售价性价比远超极星2。

领克和银河目前是没有定位、价位重叠,保持着双线齐飞的态势,但如果银河推出尺寸更大的L7车型,那则会与领克08 EM-P相撞;近期上市的领克07EM-P因与极氪007、银河E8上市时间相近,消费者很容易拿到一起比较,虽然这三款车型有明显的区别。

全新沃尔沃EX30与极氪X一样处置浩瀚SEA架构,在细节上有不少共通性,不少消费者会认为其是“换壳”X,虽然两者定位不同,还是被不少用户混为一谈。领克的纯电车型ZERO,可以说是今年最重磅的旗舰车型,在极氪品牌发布之前,吉利推出了概念车领克ZERO,正式量产后却被归入极氪旗下,如今领克ZERO虎视眈眈,直接对准了极氪001,同门竞争是在所难免的。

吉利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要以处理好“同门内斗”为基础,错综繁杂的品牌体系,“孩子”间存在打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耗”。

写在最后

2024年,新能源汽车从草莽的增量竞争转变为半存量竞争,新能源市场大洗牌,强者愈强,弱者离场,极星汽车管理层认为是“中国突破之年”。

面对“最卷”的汽车市场,极星也在不断调整步伐,到2026年,极星将推出3款新车型,极星5计划于2025年投产,同时在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慢慢适应中国市场加之吉利集团的“输血”,在中国播下种子的极星有可能会再造一次“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4904作品
+ 关注
汽车圈恰如车厘子,外表高端光鲜,咬过才知酸甜。车厘子由华南资深汽车媒体人共同打造,为你呈现每一款汽车不为人知的一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