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灵魂”争活着,也未尝不可!

向外公布联合造车打半年后,上汽奥迪的智能化“灵魂”,最终被上汽集团拿捏到手了。但对电动化“失焦”的奥迪来说,这场中国“小满”,足让绷紧的神经缓一缓。

双方还选了一个颇有中国韵味的节日“520”,向外签订合作协议。据了解,联合开发的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专注中国市场,而且有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奥迪主要负责高端车型产品定义、整车研发等,而上汽集团则重点提供智能电动创新技术。

如果说,这是奥迪针对中国市场的一场新能源转型自救,也并无不妥。尤其是豪华信仰坍塌、奥迪在BBA电动化掉队、“北”奥迪已引入PPE平台,口碑相对强势的背景下,2021年才入场的上汽奥迪,多少有点“生不逢时”:去年一年才3万销量,今年第一季增长约430%到1.2万辆,但基数低远不成气候;而接入新平台之后,上汽奥迪车型推出时间缩短30%以上,新车的智能化更符合中国市场口味,单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奥迪是稳赢了的。

以前中外车企合作,中方老是饰演“技术输入”的角色,市场换不来技术,但形势比人弱之下无可奈何;但换了新能源赛道就不一样,五年不够就攻守易位,从表面看,奥迪赢得了时间和成本,但奥迪要借助中方的能力快速“翻盘”,这里也看到德国人,为了市场放下姿态

事实上也是如此,奥迪汽车全球CEO高德诺出席启动仪式现场,并大派定心丸,足以证明德方高度重视:“通过和上汽集团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速在华的电动化战略推进。”接入新平台之后,上汽奥迪给出的产品时间表也相当吸引,首批车型覆盖B级和C级的三款纯电动车,而第一款产品明年正式上市。早前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曾表示奥迪电动化掉队的主要原因,是软件进展缓慢,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开发。

再者,奥迪一汽新能源的第一款使用大众PPE高端平台新车,Q6 e-tron开卖在即,如果上汽奥迪再仿效引入PPE,不仅是加剧了内斗,对建立标签也毫无特色。燃油时代“一车双旦”的玩法早就过时了,电动机代替内燃机,本来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差距就缩小,品牌内部还要孵化出两台不同的车,无任何意义还加剧左右互搏。合资电车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市场确立标签,撇去自己“电动杂牌车”的模糊定位。

所以,一汽大众奥迪更多倾向全球车时,上汽奥迪的“生门”就只能向差异化发展,这点相信上汽和奥迪的高管都非常清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新平台下会有不同细分市场的车推出。我们不能互相竞争,这样才能把奥迪品牌在中国做好。南北奥迪互相卷毫无意义。”此次联合项目管理团队的CEO宋斐明来自奥迪,如此直白面对“南北奥迪内卷”,很能代表德方高层目前的心态。

甚至乎,一向求稳保守的大众,还提出了一辆车“30 个月开发周期”激进需求,这是在赶在光环散去、油车卖不动、新能源排名还未固定的情况下找出路,这两年入局还存在翻盘的可能性,毕竟传统品牌在中国电动化转型没一个能打的。所以,奥迪最终与上汽合作之前,就传出频繁接触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汽车公司,这有不得不为,也有不可不为的原因。

但对奥迪来说,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只是“小满”,远未到双方官稿所说的“美美与共”,或者说,合作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好就好在,目前看来上汽和奥迪,对自己的番位有点“人间清醒”,这也是双方能合作的关键——争执“灵魂”过于形而上,怎么把上汽奥迪拖出销量低迷的泥潭,才是关键。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说:“今天我们差在哪里都不知道,还要争论谁说了算?展望未来,我们如何一起过河才是最重要的。”

外界也无从窥探,德国、上海两地三方团队融合中的拉扯,如果双方奔着“中国消费者对数字化要求到什么程度”统一目标,内耗自然少。不过结果导向的好处,就是从产品力、销量甚至渠道经销商的增减,都能判断项目能否达到1+1>2的效果。

再者,新平台似乎是上汽奥迪翻身的唯一机会,怎么保持“奥迪味”,保持自己在电动时代的溢价,这相信是奥迪第一天找自主大厂合作前,就想好想通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是针对中国消费市场开发产品,有了中国技术支持,我们可以更快交付产品。”德国人是清醒也是思路灵活的,找中方也不忘发挥自己的所长,上汽奥迪并非ALL IN纯电,全新一代内燃机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依然在推进中。

车厘子观察:与其撇除合资依赖症,不如做大蛋糕

回望双方这场联姻,从去年7月官宣起,上汽集团基本占领舆论高地,当时与上汽和奥迪同期官宣的,还有小鹏与大众、零跑和Stellantis,基本中方扮演“技术输出”的大佬角色,一时间,“吐气扬眉”的说法甚嚣尘上,自主车企大可对依赖外资的历史讲再见。

不过,这也仅是第一步而已。尤其对上汽集团一直依靠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驾马车”拉动前进,自主品牌未能独当一面的全品类车企来说,协助外资转型新能源,不仅添了面子,也是增加自家销量的底气。今年1-4月份,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8.5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上汽大众破万,上汽通用近0.9万辆,上汽通用五菱过4万辆,都被提到重要位置,相对还在嗷嗷待哺的飞凡、智己,对合资的支持当下有安全感,也是共同进退的长远。

细心不难发现,此次合作还把零束科技推到前台,这个2021年才成立的上汽集团子公司,为上汽奥迪新平台提供汽车智能技术,“计算平台、电子架构、软件平台、智能云平台,以及舱驾融合”几乎等同于华为车BU的核心业务了,也似乎为上汽集团的合资车企打开了新思路,如何降本增效的同时,智能化快速跟上中国的主流节奏。

“我们和奥迪说,你们不是德国人了,至少是大半个中国人了——能听中国消费者、中国合作伙伴的意见”。这样的话,从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说出,还是在双方新合作发布会说出,真的另有深意。是的,智能化的技术一定要在自己手里,上汽和奥迪是自己人,有着共同进退的命运联系,与其争论谁依赖谁,还不如利益驱动,朝着共同目标过关斩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奥迪Q6L e-tron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4904作品
+ 关注
汽车圈恰如车厘子,外表高端光鲜,咬过才知酸甜。车厘子由华南资深汽车媒体人共同打造,为你呈现每一款汽车不为人知的一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