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不死,只是凋零,时代在改变,最后一个买油车的理由也没了

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也首次突破50%,达到50.2%,超过燃油车。而在一个月前,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


先解释一下新能源渗透率的概念,渗透率50.2%,意味着每卖出100辆车,其中有50.2台上新能源汽车。50%是一道大关,这意味着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已经比买燃油车的还多了,终端用户用行动投票,买燃油车成为了“异端”,少数派。

作为一个“新能源吹”,我唱衰燃油车有七八年了。各种“敲响燃油车丧钟”,“燃油车即将谢幕”之类的文章写过不少。早在2年前,我就做出了3年后,不再有新款纯燃油车上市(换代改款不算),现在2年多,预言已经基本实现,除了一款存在感接近于无的日产探陆以外,已经很久没有纯燃油车上市了。


在业内,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早就已经达成共识了。各种新能源车型,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燃油车项目大多数都流产了。一款车从立项研发到正式上市,一般需要3年,所以我才会做出3年后不会有纯燃油车上市的判断。因为在2021年末,局势就已经明朗了,燃油车已经不再有生命力。

此前唱衰燃油车时,评论区总是有不同的声音。说什么电车就是假命题,靠国家补贴才能发展,什么时候坦克也用新能源了,自己才不考虑燃油车。发出这样声音的人,可能以为新能源车就等于纯电车,他们甚至不知道新能源分支里还有一种叫做可油可电的插电式混动。


现在这样的声音弱了一些,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谎言也站不住脚了。至少在家用领域,现在已经没了任何买油车的理由。

过去燃油车还有生存空间,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还是要贵一些的。动力强、油耗低的优势被价格基本抹平了,影响到一部分人的选择。而今年比亚迪荣耀系列大打价格战,把秦PLUS DM-i和驱逐舰05价格打到了8万以下,基本扼杀掉A级燃油轿车的呼吸空间。


还有就是“续航焦虑”问题,纯电车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不过新能源汽车不等于纯电车,其中还有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等选项。这类车型市区可以用电,有家用桩的话完全可以在市区内当纯电车开,跑长途则可以化身燃油车,可油可电,而且比油车的噪音更小,动力更强,使用成本低就更不用说了。


燃油党还有一个固执的理由,那就是稳定。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汽车三大件,最爱出故障的是变速箱,而现在新能源汽车大多没有变速箱。插混或增程车和燃油车一样有发动机,但是两者的工作环境不一样。燃油车一台发动机需要用转速来配合变速箱调节车速,所以工况不稳定,这也是燃油车费油的最主要原因。而现在大多数插混或增程车,发动机不管是直驱还是用来发电,都稳定工作在最优的效率区间,不仅省油,而且燃烧充分,可以有效避免积碳等燃油车固有问题。工作环境更加稳定,当然不容易坏了。有媒体曾经长测过秦PLUS,十万公里零故障,而且拆解过后发现发动机内部依旧光洁如新。


最后一个理由,那就是从众,大多数人都买燃油车,自己不懂车,那就跟着买喽。毕竟高销量意味着高保有量,保有量高了,保值率和日后维修换件也都有优势。而现在,这最后一个理由也站不住脚了。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买燃油车的成为了少数派。

而燃油车的保值率实际上早就不行了,《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2023年二手车市场及车型保值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燃油车下滑幅度较大,新能源车型则相对稳定,个别首次上榜车型还呈现出了非常高的保值率。


燃油车注定会和机械表一样,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只有少数存在一定的收藏价值。所以,在家用车领域,已经完全没有选择燃油车的必要了。除非是豪车、跑车,作为现代工业之集大成者,其收藏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意味着一些观望、摇摆的中间派也将开始转移阵营。接下来摧枯拉朽之势会很快,从50%到70%估计也就一两年的时间。


过去,我对燃油车多有嘲讽之态,现在“大势已定”,心中又多出不舍来。正如标题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燃油车在过去100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就好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们接受他的老去,但不应否定他的曾经。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3关注 | 77作品
+ 关注
写手中的段子手,段子手里的老司机。极度理性选车建议,令人不适的犀利评判。懂得技术,拒绝套路,车圈老刀,欢迎关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