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携手鏖战电动车圈:爬出销量低谷 南北奥迪“不掐架”

新能源车市鏖战之时,上汽集团与奥迪合作再有新动作。


继去年7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正式启动APD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将共同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豪华智能电动新车。


纵观现场多位高管发言,“上汽负责本土创新,奥迪以豪华品牌加持”已经达成共识,由此,上汽获得了更多品牌向上的契机,奥迪得以在中国加速铺开电动化战略。双方各有专长,各有获益。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厮杀愈发激烈,品牌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上汽奥迪如今进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提到卷价格,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就表示,“以前大家一谈到将成本,第一反应是偷工减料,但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时代了,不然就不配做高端品牌”。


而除此之外,如何避免“南北奥迪”内部竞争、如何迅速提振销量也是上汽奥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上汽、奥迪各取所需 靠提升技术降成本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快步入电动化、智能化的全新时代,中外汽车企业均面临创新转型的巨大挑战。


对于为什么进行合作,从奥迪的角度而言,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奥迪也已制定了全面拥抱电动化的战略,中国市场会给奥迪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其次,中国消费者对高端汽车有着比全球其他地区消费者更高的期待。


奥迪汽车全球CEO高德诺也在现场表示,通过和上汽集团的合作,奥迪将进一步加速在华的电动化战略推进。


而从上汽集团的角度而言,无论是被称为“一号工程”的智己,还是从R品牌更名而来的飞凡,上汽集团多年来进军中高端汽车市场之心不死。在艰难争取到上汽奥迪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汽奥迪项目已经成为上汽集团补齐高端品牌这块拼图的重要一环。


基于上汽与奥迪研发流程的优化与加速,ADP平台车型推出时间缩短了30%以上。合作项目的车型会覆盖B级和C级市场,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


“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数字化的需求真是遥遥领先”,宋斐明来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市场,了解中国对数字化的要求到底到了怎样的程度。


但如今,中国市场厮杀激烈,大量车企进入卷价格、卷技术。对于这种情况,宋斐明在现场提到,智能化不是要抬高成本,而是要降低成本,双方要实现共同盈利。“我们并不是通过低成本和低销售费用来取得市场份额的”。


贾健旭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虽然赚钱是所有车企的目标,但高端品牌要通过提高技术来降低成本。举例来说,作为一个彻底电动化的品牌,如果使用一个并未完全电动化的平台,造车成本就会变高。再例如,如果能在保证续航里程的情况下减少安装电池的数量,电池的成本就能降低。


“以前大家一谈到将成本,第一反应是偷工减料,但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时代了,不然就不配做高端品牌”,贾健旭说道。


回应南北奥迪竞争 称“相互掐架毫无意义”


今年北京车展,奥迪携全新一代纯电动车型Q6L e-tron亮相,这是首款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打造、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车型。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型将于2024年底由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本土化量产,这也意味着首款PPE车型花落长春。


如今,奥迪与上汽正在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P,自然要与PPE的定位错开。具体来看,APD更主要针对中国消费者,而PPE走的是高端电动车路线。


贾健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上汽大众和上汽奥迪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美美与共”,双方“各有各美”,要把定位错开,奥迪的这两个平台内部是不会冲突的。


“如果‘南北奥迪’互相掐架,互相去卷,毫无意义”,贾健旭说道。他在谈到奥迪全球平台和新合作开发数字平台时表示,这两个平台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推出不同的车型。“我们一定要把定位错开,不能互相竞争,这样才能把奥迪品牌在中国做好”。


宋斐明也提到自己完全认同贾健旭的说法,竞争一定不会发生在奥迪内部,如果这个竞争存在,一定是奥迪和合作伙伴共同面对市场外部的考验,“我们会对产品进行更具有差异化的区分,以便更好地突出奥迪在华全面布局的优势”。


实际上,“南北奥迪”之争由来已久。


早在2016年11月14日,上汽集团就曾官宣与大众集团在德国狼堡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但是这一举动让一汽-大众奥迪的经销商坐不住了。多家媒体报道,当年11月21日,一汽-大众奥迪近30家经销商与奥迪高层进行谈判,要求奥迪中断与上汽集团合作,否则将停止提取奥迪进口车与国产车。


到了2017年2月16日,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发布声明称:最近三年来,奥迪销量维持在50万辆左右,距离此前的百万辆目标差距过大,经销商亏损严重。在奥迪实现在华年销量100万辆之后,经销商不反对奥迪评估和探讨在中国选择新合作伙伴及新建网络。


在经销商的施压下,奥迪终于妥协:在年销量达成90万辆后再启动与上汽集团合作,未来上汽奥迪与一汽-大众奥迪渠道和销售并网。而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也暂时沉寂了下来。


不过到2018年6月,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终于迎来转机。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证实,德国大众已经将上汽大众1%转给奥迪。7月,上汽大众成立奥迪品牌事业部。上汽大众与奥迪合作的脚步又加速了。


2020年7月,更有消息称,上汽集团计划与大众集团一起投资41亿元用于改造上汽大众工厂,2020年底后,该工厂将用于生产全新的上汽奥迪。同年12月23日,上汽、一汽、奥迪三方达成共识,上汽奥迪产品将通过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与服务相关业务,同时将构建创新销售模式,即代理商模式。


2021年4月18日,上汽奥迪品牌终于正式亮相,标志着上汽集团与奥迪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爬出销量低谷 上汽大众“九字方针”如何实现


奥迪对上汽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上汽大众就曾提出了“九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然而上汽奥迪成立之初曾陷销量低谷。


2021年9月26日,上汽 奥迪A7L正式开启预售,新车于2022年1月开始交付。此后,上汽奥迪Q5 e-tron、上汽奥迪Q6陆续上市。但在2022年全年,上汽奥迪A7L的销量都在几百辆、一千辆左右徘徊。


好在到了2023年,上汽奥迪销量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达到377.8%。其中,主力军是奥迪A7L,全年销量超过2万辆。


尤其来到今年前4月,上汽奥迪销量突破1万台,同比增长177.5%,增幅尤为明显,其中A7L的同比增幅则达到282.7%。


但坦白来说,上汽奥迪销量增幅大也离不开销量基数小的原因。上汽奥迪方面高管曾公开表示,希望在2025年达到总共25万-30万辆的产能规模。如今看来,上汽奥迪3万左右的年销量还有长足的增长空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53关注 | 4879作品
+ 关注
新京报汽车是新京报社汽车新闻部依托新京报整体平台打造的全方位报道汽车行业新闻和资讯的媒体号。 “品质源于责任”不止于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