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共识”预言车用动力演变,两个“三分天下”终局

4月前两周,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第一次超过传统燃油车,燃油车成了少数派。

在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时,新能源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剧烈变化。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纯电动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111.5万辆,增速高达84.5%,增速远高于纯电。从2022年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插混增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超过纯电。

全球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乘用新能源车(纯电+插混)的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动车同比增长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涨幅46%,与中国情况类似。今年以来,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跨国车企先后调整了其新能源战略。

这是一时现象还是长远趋势?传统车、纯电动、插混这些不同技术路线的最终格局什么样?中国车企该何去何从?每个月、每个季度的市场变化都牵动着车企的战略神经,技术路线的布局问题影响到车企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

5月15日-17日,第四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本届论坛以“双碳驱动,多元共赢”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品牌厂商、知名学者等各方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指引下的行业前景。

与前几届一样,本届论坛的主旨思想同样是车用动力系统需要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不仅包含了车企普遍重视的纯电动、插混、增程,也包含未被我国列入新能源汽车的油电混动。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光湾CEO、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SCP)理事长,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APS)主任委员王瑞平2022年就提出,2030年电气化方向将会有混动、插电和电动“三分天下”的观点。

今年的论坛上,王瑞平提出,“三分天下”应该是分两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在燃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之间形成一个“三分天下”;第二个阶段随着“双碳”目标的加严,燃油车会进行升级,升级到混合动力之后,应该会形成混动、插电和纯电的“三分天下”。

以车用动力多元化、混动不可或缺为核心,2022年9月的SCP & APS 高峰论坛上形成了“富春江共识”,完整阐述了这一理念,它包括:

1.实现双碳目标应遵循科学和市场规律,特别要结合中国国情。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任何单一能源都难以满足双碳战略、满足能源、资源和产业安全以及市场需求。

2.双碳战略下,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汽车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各种技术路线竞争能激发创新,是实现双碳必由之路。

3.加快双积分转到碳积分有利于推动各种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竞争,保护和增强企业创新热情,让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赛道上更容易抓住全球性先机。

4.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至中长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柱技术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动力可以支撑未来碳中和的实现。

今年以来各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战略调整印证了“富春江共识”的前瞻性,随着市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时间或许会证明,这是一套最接近汽车行业发展规律的战略判断。

车用动力多元化

出席第四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的有汽车、能源等相关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和研究者,他们从自己领域出发,提出了对车用动力趋势的看法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李骏在致辞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并不是完全的一种动力系统能够解决所有客户和所有市场的问题,所以动力的多元化非常必要。通过本次大会,汽车行业可以对动力多元化做出非常好的探索,内燃机在绿色零碳及智能的方向上会有更辉煌的发展。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致辞中提到,李书福董事长2021年就提出了“两个蓝色行动计划”,其一是主攻智能化节能汽车,其实就是混合动力,另一个就是坚持智能化的纯电车的发展,两条路线要并举,这是吉利在新能源的发展上明确的多元化的能源发展路径。

王瑞平也在演讲中回顾,早在5年前,也就是新能源转型方兴未艾时,整个行业有很多ALL IN电动车的声音的背景下,“我们当时就提出了在新能源的转型中,动力总成应该是以‘四化’为主导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动力的高效化、驱动的电气化、控制的智能化以及能源的多样化。”

她强调,混合动力和电动化并非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因为这两个技术方向都是和三电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都高度依赖三电技术的发展来得以提升。因此她认为在核心的三电技术方面,其实这两条技术路线是完全可以共享的,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王瑞平给出几个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市占率达到17%,其中纯电动BEV12%、PHEV5%、HEV7%。全球市场平均来说,HEV实际上占比是高于PHEV的。

因此,“在全球,特别是欧美汽车强国的企业,都纷纷做出了电动化策略的调整,包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全球领先的这些主机厂,都退出了全部ALL IN电动车的计划。同时,也重新增加了混合动力的规划,以及重启了对高效内燃机的研发。这在全球来说,是今年以来非常重要且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王瑞平说。

她同时提醒大家关注的一点是法规,因为电动车增速放缓,但是法规并没有放缓,“中国和日本在2030年,法规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每百公里75克和74克,也就意味着百公里平均要达到3L油耗的水平;美国和欧洲,在2030年要达到49克和43克,也就是接近于每百公里2L的法规水平,这对全球现状来说,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

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预测,“禁燃”并不是禁止发动机,禁的应该是高碳的动力,所以碳中和与发动机本身没有大的冲突。他还预测,2030年的BEV、HEV和ICE的比例会在4;4;2或者4;3;3,意味着仍然会有60%的整车会使用到发动机。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资深首席专家李金成认为车用动力技术路线孰优孰劣取决于能源,PHEV和REEV使用化石燃料时虽然总碳排放高于EV,但和碳中性燃料结合后碳排放和成本均具有优势,应该是长期技术路线。碳中性燃料,制备过程的能量消耗将限制碳中性燃料内燃机和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高压气体燃料储能还将带来额外成本和用户使用便利性问题,但一定规模的液体碳中性燃料将大大有利于支撑PHEV和REEV技术路线的发展。

雷神获行业首张可靠性S级证书

论坛召开期间,雷神动力获得由中汽中心颁发的行业首张 “新能源汽车混动系统可靠性认证 S 级”证书。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金龙现场为吉利动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福成颁发了证书。

据悉,本次测试历时800小时,雷神混合动力系统累计损伤等效WLTC 50.51万公里。如此高强度不间断地测试,相当于马拉松运动员连续跑完三个全程马拉松,充分考验了雷神动力混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同时本次测试的工况维度也更为丰富,涵盖了用户实际使用的主要特征工况,包括一般特征如城市、郊区、山路、高速等路况,和其他特征如坡起、全油门加速、不限速路况等。雷神混合动力系统正是在这样复杂严苛的测试下,斩获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混动系统可靠性认证 S 级”证书。

通过此次认证的是新一代雷神混动系统,其中,BHE15 Plus电混引擎具备电气化与智能化两大优势,应用了高端电气化硬件及8大智能控制技术的X·System支持,拥有量产发动机中超高的44.26%热效率。在本次测试中,BHE15 Plus以超精度控制,进行了启动、串联发电运行、ICE驱动运行、并联运行、怠速发电、停机等特征工况的超长运行,验证了其在高周疲劳(例如轴瓦)和磨损(例如气缸)方面的可靠性。

吉利动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福成在论坛报告中提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全球市场还以政策驱动为主,市场驱动从电动化EV转向电气化EV+PHEV,内燃机会被改变,但不会消失,全球市场空间巨大,多元化动力协同发展是未来动力主旋律。

据悉,在不久的将来,热效率超过46%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发动机即将量产。赵福成表示:“我们将在热效率方面持续发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海外市场2.0

从去年到今年,全球各大市场纯电动都在放缓,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电动车孤岛。此次论坛上,不少专家从车用动力多元化讲到了海外市场。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认为在海外市场可能油电并行会比较好,“新能源汽车全球的各国销量,我们国家去年是758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60%,其他还有四个国家:美国占12%,德法英各占4%多一点,合起来占到全球的85%。什么概念?新能源汽车的销量,85%分布在这五个国家,其他的都是比较小,很多都是1%、百分之几的。”

王瑞平通过分析汽车强国发展路径总结出一个规律:它们无一不是在汽车技术发达之后占领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从而支撑自己的技术进一步升级,而且海外的产量通常是远远高于他们本土产量的,甚至高达1-4倍。

例如日本市场不到500万辆,但是在全球海外市场却有2000万辆的规模,是4倍于本国的销量。韩系市场,它本土只有170万辆的销量,但是在海外市场有580万接近600万辆,是3倍于本国的体量。欧美系基本上是1;1,他们所生产的汽车一半销售在国内,一半销售在海外。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仅占到了国内份额的40%,相比于其他的汽车发达国家,可以看到提升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如何做我们才能把自身的硬实力提升起来?王瑞平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要有过硬的技术,技术领先才是王道,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第二是可靠的质量。第三是有竞争力的成本。第四是优质的服务。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88关注 | 6980作品
+ 关注
中国汽车商业报道第一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