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成为无人驾驶领域全球前三

5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股票代码:09868.HK/XPEV.US)正式发布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季度小鹏汽车实现了强劲表现,营收达到65.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2.3%。

 

虽然公司仍然出现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经显著收窄至,显示出公司经营状况的持续改善。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12.9%,反映出小鹏汽车在提升效率和优化成本方面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果。

 


受这一积极财报消息的提振,小鹏汽车在次日盘初交易阶段股价快速拉升,一度上涨超过26%,市场表现强劲。这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于小鹏汽车业绩的认可和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营收同比实现增长主要由于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量的增加,尤其是X9车型,财报显示该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21821辆,同比增长19.7%。”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在财报分析会上表示,营收环比降低是因为G6及2024款G9当期交付量减少,加上季节性影响,部分被X9的交付量所抵消。

 


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发布会上,何小鹏多次重申,公司现在的策略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追求销量增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小鹏将更加注重追求长期的业务规模和健康利润。

 

就在财报发布的前一天,小鹏汽车举办了以“开启AI智驾时代”为主题的520 AI DAY发布会,分享AI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此次AI天玑系统的推送将覆盖小鹏汽车所有在售车型,从5月20日 20:00起陆续完成推送。

 

在此次发布会上,何小鹏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于今年6月亮相”,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小鹏汽车全新市场定位——AI智驾全球开创者及普及者。

 


从今年一季度财报持续改善,到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再到“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于今年6月亮相,小鹏汽车正蓄势待发,将迎来其发展的二次加速。

 

在520 AI DAY发布会后,何小鹏、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接受媒体群访。在采访中,他们详细分享了小鹏汽车的近期发展状况与未来战略规划。以下为采访精选,经过略微编辑。

 

记者:特斯拉放弃了廉价车,将重心放在了自动驾驶上,我们如何看待特斯拉这一转变?我们是否受到了特斯拉转变的启发?我看我们现在也是重度在布局自动驾驶这一块,重心也会加大这块的投入和研发?

 

何小鹏:大模型对于自动驾驶是颠覆性的变革,而不是比例上的变化,为什么我今天专门提出下一代新的自动驾驶,我相信我们基本上会跟所有的友商拉开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它会有数十倍的提高。

 

我自己有一个变化,今年以前我觉得中国的全无人驾驶还要好多年,起码我看不出来多少年,我觉得全无人驾驶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当今年我们端到端大模型开始上车测试的时候,我们看到数据后,觉得机会就在不远的将来,在数年内也许就会看到更强力的无人驾驶甚至全无人驾驶的到来。

 


过去10年里大家认为智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辅助,用户对智能的需求以前是在第10、第8、第9名,现在可能到了第5、第4名的需求,我认为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是绝对的前三。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卷大模型,小鹏汽车下一步怎么能够保持大模型方面领先位置?

 

何小鹏:大家一定要记得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它不是靠钱、靠人就可以做得到的,它有成功的概率,它有非常大的数据门槛,而且越往后越难成,因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看到行业里面有很多公司都在跟着小鹏去做高清地图,他们没有成功,如果真正开一下他们的车,他们只在非常少的区域用到了轻地图或者说非高清地图,实际上在这方面的技术难度远超原来的NGP,很多人说做NGP——也就是高速辅助驾驶,在高清地图上才是比较容易做的,但是在城区里面去掉地图都很难。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去年开始有大模型的创业风,但实际上大模型真正从模型到应用到工程落地的难度远超大家的想象。说实话,今天我们的升级也只是第一步,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方法论,并且把它真正落地,能够每两天一次内部OTA的循环。我们过去靠人根本做不到,以前我们自动驾驶的规则,我估计10万条级别,现在我们用大模型,将来会做到亿、十亿条或更大的规模。

 

当然它不能与以往的自动驾驶完全同比,因为它是一个推理的模型,实际上它的逻辑跟以前的道路完完全全不一样。我认为包括小鹏在内的小部分企业,会把绝大部分在做自动辅助驾驶,或者上一代以规则、AI辅助的智能辅助驾驶的企业甩的越来越远。

 

记者:您认为在智驾这个时代,赢家已经确定了吗?后面的人还有机会吗?

 

何小鹏:没有人敢说明确,国内也没有一家车企拿到船票,以前做移动互联网最喜欢用船票来形容,我觉得都没有拿到船票,都有机会。

 

小鹏在行业里走的非常专注,现在有一些企业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都在追赶,我觉得他们方向非常正确,但实际上这个事情不是仅仅靠一些人几年就可以追得上,它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事情。我相信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少数几家能够把全无人驾驶或者完全自动驾驶做到中国甚至全球最好,但不会太多,因为难度非常高。举个例子,现在真正原生的大模型在中国、在全球不多见,而且推进的速度,有的很快,比如我们看到的OpenAI。也有很多推进地并不快,大模型拼的是长期的专注,综合的能力。

 

综合能力涵盖了数据规模、技术水平和商业实力等多个方面。过去,我们认为软件公司会不断涌现,这一点我深表赞同。软件公司的算法能力和技术水平会日益精进,这也是我所认同的。然而,在大模型领域,很难有传统的Tier1供应商立足之地。作为Tier1,我们曾向你出售自动辅助驾驶软件,但那只需进行少量的后续更新。

 

大模型则截然不同,它需要数据不断循环更新。仅今年的算力费用就高达一个多亿美金,那么明年、后年又会是多少呢?如果我们想将模型的准确度从90%、91%逐步提升至99%、99.1%、甚至99.991%,那么所需的费用将是惊人的。我想强调的是,过去Tier1作为集成商在软件时代、甚至智能软件时代都尚可应对,但在大数据的AI时代,即大模型时代,这种方式将变得异常艰难。因此,未来的合作方式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记者:拥有AI能力的小鹏智驾系统跟特斯拉的FSD相比,有什么优势,您觉得FSD有哪些可能比我们强的一些地方。第二是关于法律法规上的,因为我看到了小鹏说过18个月要提升30倍的智驾能力,我想问一下,到了这个能力之后,我们责任的划分有没有改变?

 

李力耘:首先我觉得特斯拉具体的表现,尤其是在中国,它开的怎么样,我们无法评论。就像小鹏说过,特斯拉FSD如果能入华,我们是拥抱的,我们觉得这个就像是鲶鱼效应,能够带动整个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我相信、我们也非常期望FSD入华之后也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小鹏的智驾,我们也对自己的智驾非常有信心。

 

你提到了我们的AI、我们的智驾,我这里非常想分享,我们怎么去看“AI定义汽车”,在这个新的AI大模型时代下智驾的发展。我想说的是,其实大家可能以前都觉得可能端到端AI大模型就是一个大的网络,其实我想说你去类比作为一个最强大的,或者我觉得人就是一个最普适的AI系统,它也是由眼、耳、口、鼻、大脑、小脑、运动神经组成整体,可能有所重合但也是分工非常明确的各个主体。

 

所以我们对AI的认知也是本着既有小鹏创新的原创,也有对整个中国智驾场景的深刻认识,我们提出了XBrain、XNet、XPlanner,它既有联系又有分工,能够非常好的帮我们无限的去提升AI智驾能力上限。但同时我想强调的是,在像小鹏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也是一路从高精地图或者10万+规则的过程中摸爬滚打起来的,我们不仅能够保证有非常好的上限,我们的下限也有多年积攒的技术兜底。此外,我们还有非常高效的迭代体系,比如说两天一个内部版本,我们面向用户要月月有更新,每个季度换“新车”,我们的迭代也非常快,这是我们对FSD和小鹏智驾的分享。

 

记者:如何看待车企过度宣传和用户过度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问题?

 

李力耘:这个问题很好,我想说的是作为小鹏,虽然我们的能力在逐渐提升,但我们依然非常重视安全性,其实我们会从多个方面来确保用户对AI智驾功能有着正确的理解以及一个合适的使用。在现阶段,AI会不断提升我们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但是在我们没有真正进化到全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之前,它仍然更多的是一个辅助的工具。

 

何小鹏:今天很多人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跟汽油汽车谁安全。实际上都有各自有特点,不能说哪一个车哪个能力比较安全,或者哪个能力不安全,今天科技的进步,我认为最终是让整个汽车安全100倍到1000倍,在路上每一家厂商都应该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小鹏在安全领域投入了非常多事情,所以我相信过去会有曲折,但所有人都应该重视,从未来的10年来看,我认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会把安全系数提高到100倍或更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鹏X9 小鹏G9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442关注 | 3687作品
+ 关注
有品质的汽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