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哪吒精简管理层级,优化研发系统,张勇亲自抓研发


或许是极氪成功上市,让哪吒再次看到了希望。4月,哪吒再提IPO事宜。


为了给上市增添筹码,哪吒开启了一系列变革,先是“动刀”销售团队,由张勇亲自挂帅抓营销业务,近日又整合研发团队,优化组织架构。


然而,要想重回昔日巅峰,哪吒需要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青睐。


文 | 魏冰

编辑 | 李欢欢

运营 | 土豆


整合研发系统,组织更加扁平


近日,每人Auto从多位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5月11日哪吒汽车发布全员公告称,为提升研发业务决策效率,强化各业务之间的横向协同,全流程拉通管理,对研发系统相关部门的组织与职责分工进行优化调整。目的是精简管理层级,向项目管理强矩阵模式转型。


具体来看,原项目管理中心、产品规划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研究院、研发验证中心业务整合,设“产品研发中心”统筹业务管理。产品研发中心相关业务划分为产品管理、工程开发、数据、智驾、座舱、智控、验证七大模块,另设平台管理模块,统筹项目管理。


二级部门依据业务价值链,也重新进行了整合设置。比如,平台管理模块设研发推进办公室,由专家组负责技术路线把控、技术指导相关工作;支持组负责研发运营等支持相关工作。


▲ 哪吒汽车桐乡智慧工厂。图 / 视觉中国


在此次公告中,哪吒还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项任命是,哪吒汽车CEO张勇兼任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直管产品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哪吒汽车CTO戴大力协助管理产品研发中心日常工作。


不过,目前从内部架构来看,产品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还显示为张旭,尚未更新为张勇。


哪吒内部人士表示,此次调整,可能会让管理变得更高效,不过,“调整之前公司曾重点强调,这次调整后业务和工作模式不会变,只是把组织架构优化一下”。


上述人士分析,这轮调整有利于流程管理,内部沟通起来更高效。“比如智能院里可能有做产品的,工程院里也有产品岗位,现在等于横向拉通了。”


多位哪吒员工向每人Auto透露,截至目前,此次调整尚未对工作流程形成明显影响。


一位接近哪吒的人士表示,此次架构调整也可能与IPO有关,他认为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之前智能研究院、工程院这种架构太像传统主机厂的组织,现在要向更扁平的方向改变。”


▲ 哪吒汽车桐乡智慧工厂。图 / 视觉中国


早在2020年,哪吒就启动了IPO计划,可惜当时颁布的新政要求强化对上市企业科技含量的审查,导致哪吒等多家车企被迫中止上市计划;2023年6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哪吒计划赴港IPO并募资10亿美元,但其并不看好哪吒登陆港股,预测将以“上市破发的概率比较大”结尾。


到了今年,哪吒上市有了新的进展。4月15日,哪吒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哪吒汽车获50亿元投资,投资方将协调相关资源支持尽快实现IPO。”于是,哪吒优化组织架构,催化上市进程。


针对上述信息,每人Auto向哪吒方面求证,对方回复不清楚。


昔日销冠垫底,哪吒急于转型


其实,除了IPO因素,调整组织架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哪吒急需挽救急速下滑的销量。


2023年,哪吒惨遭销量“滑铁卢”,成为唯一下滑的新势力车企。去年全年哪吒累计销量为12.75万辆,同比下滑16.16%。进入2024年,哪吒的销量依旧持续走低,一季度只交付了2.4万辆新车,仅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8%。在新势力销量榜前五名里,已经看不到哪吒的身影。


要知道,两年前,哪吒可是新势力梯队销冠。


2020至2022年,哪吒凭借两款平价车型—— 哪吒V、哪吒U,年销量一路攀升,从不足2万辆跃升至15.21万辆,成功问鼎新势力销量榜首。


▲ 哪吒U-Ⅱ。图 / 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但这一增长势头在2023年戛然而止。其背后最大原因在于,急于转型的哪吒,没能把握好品牌向上的节奏。


一开始哪吒主打低价策略,旗下热销车型哪吒V与哪吒U价格区间在7.39万-20.68万元,这两款车在2022年合计售出14.99万辆,占据了哪吒当年销售总量的98%。


但单车售价偏低,也给哪吒带来极大的经营压力。拥有一定销量规模,却还不足以发挥规模效应时,哪吒始终是卖一辆亏一辆。根据哪吒汽车股东360披露的财报数据,在2020到2022年的三年里,哪吒累计亏损111.4亿元。其中,2022年,哪吒净亏损69.2亿元,尽管全年销量超15万辆,荣登销冠宝座,却是赔本赚吆喝,每卖出一辆车,哪吒就要亏4.5万元。


亏损持续,总不能永远靠融资度日,哪吒的盈利压力与日俱增。


2022年7月,哪吒推出中大型轿跑哪吒S,价格上探到30万元,迈出了品牌向上的第一步。彼时,张勇对哪吒S抱有很高的期待,“这款车要实现月销万辆才达到及格线”。然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哪吒S累计售出2.4万辆,月均只有2000辆。根据懂车帝数据,刚刚过去的4月,哪吒S销量滑落至1025辆,距离张勇所说的“及格线”相距甚远。


▲ 哪吒S。图 / 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不信邪的哪吒在2023年4月,又推出一款跑车哪吒GT,售价18.88万-22.68万元,依然反响平平。


在品牌向上的道路上,哪吒有些操之过急。2021年哪吒全年销量只有6.9万辆,即便是成为销冠的2022年,只有15.2万辆年销量,在平价市场还没站稳脚跟,就急着向上突破,用户对哪吒品牌“低端”“性价比”的标签很难快速转换,没人愿意为“哪吒”的品牌溢价买单,这显然不是高端化的好时机。比亚迪在年销攀上70万辆大关后,才接手腾势股权,成功在高端化领域有所尝试。吉利拥有130万辆年销体量后,才通过极氪在30万以上市场收获不错的销量反馈。


两款冲击更高价位区间的新车接连失利,张勇开始反思过去。


2024年初,张勇在社交媒体发文,诚恳地表示各方批评均收到,他剖析2023年做得不好,原因有很多,“新老产(品)切换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品上市定价过高,下半年虽然调整到位,但丧失了先机;亏损的产品线大幅度调低产量;传播方式老旧,有好的东西说不出去。”


张勇学做网红,就能挽救销量?


反思之后,张勇亲自上手抓营销。


2023年12月底,哪吒调整营销端业务,由张勇亲自挂帅营销板块。上任后,张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雷军”。


毕竟,从去年末以来,雷军带着小米汽车,结结实实给车企高管们上了一课。2023年12月,雷军用3个小时讲解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成果,拉开了小米首款汽车上市的营销大幕。此后数月,小米汽车热搜不断。有节奏地流出谍照、渲染图,紧接着新车内饰、工厂产量估值曝光,不断有新的信息传出,官方适时地站出来辟谣,请大家关注后续官方发布的消息。这样的套路玩了好几轮,小米SU7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更是频繁现身于网络,与其他车企CEO联动。光是最近一个月,雷军先是带网友参观小米工厂,又亲自给小米SU7车主开车门,并持续解答网友对小米SU7的疑问,仅在短视频平台便发布了近30条视频,几乎维持日更的频率。如此高产之下,热度也滚滚而来,5月21日,雷军的抖音粉丝已经突破2000万。


▲ 雷军带团队拜访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图 / 雷军微博


滚烫的流量带来真金白银的进账。官方消息显示,截至4月底,小米SU7的锁单量已经突破8万辆。


网友们纷纷研读“雷学”,车企高管们也循着流量的味道卷向了直播间,蔚来创始人李斌、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试水直播,为自家品牌站台,就连一向低调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加入了车圈首届“高管网红训练营”。


下决心狠抓营销的张勇,也下水了。


自3月开始,张勇提高了在短视频平台发作品的频率,频繁与大众分享哪吒汽车的最新功能、回应网友质疑,偶尔也会分享一些和汽车无关的偷闲日常。


发视频的同时,张勇也走进了直播间,有网友询问“买车能给我开车门吗”,张勇回答“鞠躬90度给你开车门都没问题”。随后,在哪吒L的首批用户交付仪式上,张勇兑现诺言,亲自为用户打开车门,并且还送上提车礼物。


▲ 哪吒L的首批用户交付仪式。图 / 张勇微博


然而这些尝试,却没能换来张勇想要的效果。


因为在直播间里跷二郎腿,被网友质疑张勇“高高在上”。之后,张勇发微博解释,“常年久坐,腰背不好”,为了舒服翘着二郎腿,并直言“就这一点,被各种对比,让我演戏,做不到啊”,这番回应再次引发争议,目前张勇已删除该微博。


虽然黑红也是红,但在哪吒这里,新增的流量并没有转化为销量。


官方数据显示,4月,哪吒销量为9017辆,同比下滑18.6%,在新势力阵营排名已滑落至第八名。


就算张勇学到雷军的精髓,做好营销,如果没有强大的产品力支撑,恐怕仍然难以帮助哪吒重回巅峰。


以主力车型哪吒V的换代车型哪吒AYA为例,竞品车型元UP的车身尺寸要略大一些。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元UP甚至配备了同价位车型罕见的抬显系统,在驾驶便利性方面提升了不少。


▲ 哪吒AYA。图 / 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当业内狂卷智驾与智舱时,哪吒却只能望众人项背。


蔚来在2020年底就实现了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国内首次落地,次年1月,小鹏紧接着推出该功能。而哪吒在这一步上落后了三年,今年1月在V1.8.2的OTA更新中,哪吒首次上线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然而此时,其他车企的智驾大战,已经从高速路卷向城区,甚至已经在卷往无图的路上走了很久。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3关注 | 239作品
+ 关注
记录浪潮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