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渗透率破50%!油车成了“非主流”?

你敢相信吗?在过去1个多月时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零售渗透率和终端上险渗透率上,都突破了50%,双双超过油车,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让燃油车再度雪上加霜。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4月上半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以26万辆的零售,实现50.39%的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以50.2%的上险渗透率,同样超过燃油车!

这不仅意味着新能源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成为主流的选择,也意味着油车面临更危机的时刻,尤其以油车销售为主的合资车。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请问各位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新能源发展是战略方向】

国内新能源发展的分水岭是在2020年。

2005年—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

2016年—2019年,虽然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到5%,但燃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主角。

2020年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随后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迎来爆发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再到现在超过50%,提前11年完成了目标。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拉动着中国产业链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业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智能电动化的产业链,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智能化、网联化、辅助自动驾驶等,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压制+价格优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发展,首先是靠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很多人开过新能源车,就不想再开燃油车。

此外,随着规模效应、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原因,新能源汽车在拉低价格这件事上愈发有底气,市场也从“油电同价”,进入到“电比油低”时代,吸引用户的同时,也使得油车在过去一段时间销量大幅下滑,尤其是日系燃油车。

3月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谓是溃败来形容, 本田雅阁降幅72.6%、丰田凯美瑞降幅59.2%、卡罗拉降幅54.4%,大众朗逸降幅36.4%。

此外,合资燃油车迎来批量关店潮,产生大量的消费者纠纷和维权,比如交了钱拿不到车、售后服务无保障等。燃油车保值率也面临下降,二手车价格崩塌,也触碰到用户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长期以来,合资车占领国内市场,价格却并不友好,当下在产品体验上,不管是核心动力,还是用料、配置或是智能化,都与国内新能源产品存在明显代差,新能源产品发展到现在,不仅是把自身的价格打了下来,更是要把合资的价格打下来。

所以整体而言,新能源的发展既符合战略规划方向,当下在产品体验和性价比上,也达到主流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超过50%的渗透率也是在情理之中,并且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而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份额64%,插混车型占世界69%,中国新能源发展领跑全球,这才是一出好戏!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1.2万作品
+ 关注
选车,就是选生活,懂车,懂行,更懂你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