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代雅阁换代受挫,广汽本田仅靠裁员是不够的

1999年3月。在《还珠格格》第二部酝酿开播的流量争夺战中,广州本田正式推出 雅阁车系,考虑到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影响,售价定在了29.8万元。这个价格,可以在北京买到53平米的新房,在望京买60平米的房子外送一堆礼品。即便如此,仍是一车难求。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广州本田全年销售了9980辆雅阁,创造出令人惊讶的收益:


23.9亿元。


中国中高端轿车的生产基地,在上海、长春、武汉外,广州成为新生的力量。在接下来的4年中,雅阁的创收能力持续暴涨。2000年-2002年,广州本田的盈利约为53亿元。为中国汽车市场在兴起之初,就获得暴利市场的名号再添一笔。


2003年1月。广州本田推出第七代雅阁,起售价为25.98万元,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形成了近4万元的价差。争购新车的人群,使得加价销售司空见惯,加价4-5万元属于常规操作,部分地区急于拥车的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加价8万元。


广州本田与雅阁首创的加价销售,让中国汽车的暴利故事,有了更多维的空间。在行业主管决策层,暴利会带来汽车投资过热的担忧;在坊间,暴利变成了苦笑。在段子中,铃木汽车的社长铃木修看到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收益后感慨,中国汽车市场遍地都是钱:


我们也要到中国去捡钱。


广州本田这边厢否认与经销商勾结加价,那边厢又赚了38个亿。如果把2003年围绕加价的收入计算在内,其利润还要继续增加:


50亿元。


1.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转折点还是出现了。


2023年12月初。距离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还不到两个月,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陷入苦战的局面依然没有好转。在对下一个三菱汽车猜测的争议中,广汽本田减员的消息率先由日本媒体发出。这家合资汽车公司决定终止劳务派遣员工的合同:


涉及900人,约占其1.3万名员工的7%。


中国汽车买家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听从中国专家的命令应时到来,导致诸多整车制造商的销量下滑。2023年前11个月,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已降至14%,创下近10年以来的新低。其中,广汽本田的销量同比跌幅超过了两位数。裁员减压,成为广汽本田的迫不得已的选择:


这是广汽本田自成立25年以来,第一次裁员。


第一辆雅阁起步时的3万辆产能,到生产员工冗余时已经增长了超过25倍。在日本汽车行业专家分析中,广汽本田无法跟上中国汽车市场变化的节奏,是其事业营运陷入困境的关键所在,裁员只能是暂时性的手段。


2024年1月。本田中国高层突然放话,在销量减少、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本田中国将进一步压缩固定费用,为向电动化的转型做好准备:


实施大规模的人员优化。


2024年5月。广汽本田再次启动裁员,通过主动离职的方式,缩减营运规模。截至当月中,已经有1700人自愿离职,约占员工总人数的14%。这轮以生产工人为主的裁员将持续到8月份,减员的总人数尚难有确数。


随着生产工人数量的调整,广汽本田也将对生产线以及生产时间进行重整:


预计6月份将缩减工厂的开工天数。


这一轮裁员还不是广汽本田事业变化的终点,媒体援引这家汽车制造商内部人士的话说,裁员还会继续,且波及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估计明年轮到管理岗。


2.


广汽本田果然变成了雅阁的样子。


2016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河里石头还不够摸、纯电动还被定为是唯一选择、广州本田更名为广汽本田接近7年半后,雅阁借助中期改款的时机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版的车型。在合资品牌控盘的中级车市场上,美系、韩系、日系等的混动角逐,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多了一个舞台。


2023年5月。在讴歌品牌被卷出市场1年多后;在本田到2040年停产燃油车,全力转向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雄心下;在中国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持续挤压燃油车的卷斗中;在上海车展的主角变换成新势力的惊喜与惊愕间,第十一代雅阁上市。


广州本田放弃了油电混动版本,而是推出了燃油版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版。熬过了过去3年的种种,雅阁却没跨过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的裂痕,燃油车已经回不到之前;被中国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调教过的人群,掀开雅阁的后备箱就发现了秘密所在,凸起的安全梯下面是被迫变大的电池:


这是应对中国市场变化的仓促之举。


2024年5月。广汽本田继续为雅阁的举措付出代价,在部分地区这款车的价格已经降至不足13万元,离25年前价格的一半还有接近2万元的差距。雅阁就是广汽本田的坊间评说,已经变成了现实。


燃油车销售承压,已经推向市场的电动车难与竞品交手,本田的弹夹里还缺少广本急需的子弹。即便本田承认其转变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出现了脱节,短时间内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跨国汽车制造商都因应中国市场需求,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时候,本田更愿意向纯电动领域投资。


2028年7月1日,广汽本田合资30年期满,调整的时间在减少:


还剩不到50个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关注 | 53作品
+ 关注
汽车行业观察,汽车数据分析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